如今已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不少同学上课期间用手机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购物等,“低头族”、“拇指族”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上课秩序和听课效率;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新学期伊始,我校在各教室内安装手机袋,推行“手机入袋”,打造“人机分离”的无手机课堂,要求学生课前把手机自觉装入手机袋,等课后取回,如在课堂时间拿出手机,则将给予没收,直到毕业后返还,以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相比强制性的手机管理措施,“手机入袋”的方式则显得温柔得多,强调人性和自觉。
“手机入袋”的教学管理制度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赞同和支持。一些学生在此之前上课时候总是会看一下手机或者偶尔玩一下,现在上交了‘死心’了,听课更认真了。以前,频频看手机确认时间,现在没了手机,注意力放在了课堂上,也不再“盼”下课了,有些同学索性就不带手机来上课了。
对此老师也都表示施行了手机管理制度后,课堂上的“抬头率”显然高了。以前总有那么一两个‘低头族’需要被提醒,现在大家明显自觉多了。同学们听课的注意力更集中,上课气氛也更活跃,师生之间互动交流也更加积极。
目前,“手机入袋、心回课堂”活动已在全校师生中推广。在教室配置手机袋,目的是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提高45分钟的课堂学习效率,倡导同学们文明使用手机,理性对待手机,摆脱长期依赖手机的习惯。学生认真听课、努力学习,也将督促老师更加尽心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手机入袋”的教学管理制度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赞同和支持。一些学生在此之前上课时候总是会看一下手机或者偶尔玩一下,现在上交了‘死心’了,听课更认真了。以前,频频看手机确认时间,现在没了手机,注意力放在了课堂上,也不再“盼”下课了,有些同学索性就不带手机来上课了。
对此老师也都表示施行了手机管理制度后,课堂上的“抬头率”显然高了。以前总有那么一两个‘低头族’需要被提醒,现在大家明显自觉多了。同学们听课的注意力更集中,上课气氛也更活跃,师生之间互动交流也更加积极。
目前,“手机入袋、心回课堂”活动已在全校师生中推广。在教室配置手机袋,目的是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提高45分钟的课堂学习效率,倡导同学们文明使用手机,理性对待手机,摆脱长期依赖手机的习惯。学生认真听课、努力学习,也将督促老师更加尽心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