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中医吧 关注:1,573贴子:135,687
  • 23回复贴,共1

【摘引】中医舌诊研究方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是不容置疑,中医诊断的发展方向之一必定是其客观化。随着现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方法逐步引入中医舌诊研究领域,尤其近10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学者以计算机和图像分析技术相结合为中医舌诊的客观化和度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实际应用却很不如人意,几乎没有中医诊断仪器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和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最根本的原因体现在:①现有方法所用的信息是局部的、表浅的;②仅用单一的或某几个指标对中医进行度量。因此,过去的已有的研究方法背离了中医“整体观与辨证”的思想原则。只有遵循中医的辩证与现在的科学相结合起来,采用科学的方法在度量和客观化方面进行研究,而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中医师的诊断过程。本文对现有中医舌诊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关于舌诊研究的新思路。


1楼2016-05-30 23:42回复
    这种传统的方法是由医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用人眼观察,可做出判断,但诊断结果要受医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及诊断技巧的限制,同时也要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难免会出现某些偏差,判断结果容易因人而异,具有主观性,重复性也差,很难客观的反应生理机制,这给临床、教学、科研带来很多不便,不利于学术交流,医术的传承,进而制约了中医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2楼2016-05-30 23:42
    回复
      2.1 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舌色度量与诊断
      舌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舌苔的面积大、颜色变化比较明显,直观性强,因此很多学者对舌色做了大量的研究,在80年代后期,孙立友等[11]危小健等[12]使用“舌色仪”分别对正常人、病患者计355人次进行测试其临床符合率正常人过83%,病理舌象达70%,为中医诊断客观化、标准化提供了可行依据。刘庆等[13]用计算机与图像处理技术对原发性肝癌舌质颜色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舌诊综合信息分析系统。应用舌诊综合信息分析系统对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其他肿瘤患者的舌质颜色及 RGB值进行定量分析,并应用 RGB色彩模块和 HSI模块,以 HSI空间定义了3个互不相关并容易预测的颜色属性:色度、亮度和饱和度,与人的视觉感知紧密相关。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舌质颜色较其他肿瘤患者青紫舌比例高(P<0.05), R、G、B3个分量均较其他肿瘤患者低(P<0.01);临床Ⅲ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青紫舌的比例较Ⅰ期、Ⅱ期高(P<0.05),提示舌质青紫是原发性肝癌舌象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肝癌病程的延长和病情的加重,舌质青紫的程度也会逐渐加重;为肝癌的中医活血化瘀疗法提供了较客观的依据,也对原发性肝癌舌象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开始探讨利用计算机图象识别技术进行舌诊客观化研究,并对舌象的彩色图片进行探讨性试验。
      虽然现有的舌色研究与临床达到了一定的符合率,也对某些病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相应的特征指标,但仍然没能得到临床的应用。原因在于舌色仅是舌像的一部分信息,用它与病证所建立的只是简单的关联,依据中医系统辩证的原则,还应与舌形、舌苔、质地、纹理、动态及舌下络脉等方面,实现舌象信息的综合和全面的客观。


      3楼2016-05-30 23:44
      回复
        2.2 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舌苔度量与诊断
        舌苔是指舌背面上的苔垢,舌苔的变化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在中医辨病、辨证过程中,舌苔的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客观依据。近十多年来,国内也有学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舌苔形成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周坤福等[14]通过皮下注射EGF,用HE染色、EGF-R SABC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数据处理系统(cmAS-98A多功能图像分析仪)进行分析,结果EGF促进小鼠舌上皮增厚、基底层细胞数增多、EGF-R表达增多,说明EGF可以通过 EGF-R机制影响舌苔形成。吴正治等[15]运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常见舌苔舌上皮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 bax、fas、TGF-MRNA和蛋白产物。结果发现正常苔、薄苔、厚苔、剥苔4种常见舌苔其舌上皮细胞均可见细胞凋亡发生,不同舌苔变化趋势与凋亡指数变化趋势相反。与正常及薄苔比较,剥苔bax、fas基因过度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增多,而厚苔 bax、TGF-MRNA低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减少。舌苔上皮细胞中促凋亡基因 bax、fas、TGF-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细胞凋亡水平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凋亡相关基因 bax、fas、TGF-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影响舌苔上皮细胞凋亡,并导致不同舌苔变化的重要原因。
        以上研究通过不同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发现色苔与某些病理机制相关,从研究方法上看使研究对象显得比较单一,因此在临床上不能根据这单一的指标来对舌诊进行度量与诊断。


        4楼2016-05-30 23:44
        回复
          4 高谱图分析法
          高谱图是把光谱与图象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李庆利等[25]采用基于推帚式的高光谱成像系统代替数码相机,采集了部分高光谱舌图像,用基于Gabor滤波器的舌纹分析算法,充分利用高光谱舌图像图、谱两方面的信息进行舌纹分析,并根据特征向量之间归一化的距离对部分典型舌纹进行初步分类,在对 474例具有典型舌纹的高光谱舌图像的分类中,除了在来蛇纹与去蛇纹、四直纹与曲虫纹、太阳纹和龟纹、左右撇纹和锯齿纹之间有一定的误分外,整体具有较好的分类精度,这些分类结果表明,基于高光谱图像的舌纹分析方法明显优于基于灰度图像的舌纹分析方法。用支持向量机技术对高光谱舌图像进行分割,通过实验和定量估算验证,比用传统的方法所摄得的图像进行分析的效果更好[26]。
          高谱图同时结合了光谱和图像信息,比单纯地采用舌色或图像信息是一大进步,也比仅采用光谱信息有了本质的进步,更趋近于中医系统辩证的思想,但目前高谱图用于中医舌诊只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仍然受西医的还原论的影响比较严重,没有在分解之后有效地整合信息并结合临床上的其他信息对征候进行度量。


          6楼2016-05-30 23:46
          回复
            5 结论及展望
            通过分析比较以上几种方法,虽然都有其自身的根据,都在所处阶段中推动了舌诊的客观化发展。但由于受到数据采集方法的限制和分析方法的影响,无法达到舌诊的目的,且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没有得到普遍的临床应用,也没有获得十分确定的结论。以“整体观、辩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对未来中医舌诊的发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①改善信息获取方式。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能获得极为丰富的图谱信息的特点,以摄取舌图像信息;②要综合全面的思考问题。综合高谱图法采集的数据和传统中医手段诊断的数据与西医的生理、生化等临床指标信息相结合,系统辩证、综合进行分析找到中医舌诊证候以及现代医学体征指标的一系列内在联系;③对于中医征候既要有科学手段又要符合中医理念,同时要有归范化的个性化的度量,仅仅拘泥于舌的信息,是有背于中医的理念,在以后如何把各种信息作为中医的征候,这是今后应考虑的;④这类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既要克服那些不可知论(否认中医征候可以客观化),又要避免哪些用简单、机械、片面、孤立的信息来套用中医征候的所谓客观化思路。舌诊客观化的必由之路在于遵循中医系统辩证原则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采集尽可能全面、丰富的舌部信息,并综合患者的其他生理、生化指标,才有可能给出中医征候的正确诊断。


            7楼2016-05-30 23:47
            回复
              严文娟,赵静,林凌,宋俊生,商铁成,...
              《中医杂志》, 2010, 51(12):1133-1135
              中医舌诊 / 客观化 / 系统辨证


              8楼2016-05-30 23:48
              收起回复
                可悲的无止境,上蹿下跳却没人搭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5-31 16: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