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吴吧 关注:7贴子:202
  • 10回复贴,共1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1楼2016-05-29 11:11回复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
    江阴,简称澄,古名暨阳。位于长江三角洲苏南板块,东经120°16’,北纬31°53’,南望太湖,北滨长江,是自吴淞口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古城。江阴,有着7000年人文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和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文物遗存丰富,历史建筑成片,街区风貌依旧,古城布局完好;是著名的江防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吴文化重要发源地、一代“游圣”徐霞客故里、中国民乐之乡和崇文重教之地。2000年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200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江阴尊重历史原貌,注重整体保护,依法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具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


    IP属地:江苏2楼2016-05-29 11:12
    回复
      (三)历史地位
      1、江防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江阴地理位臵险要,境内君山、黄山枕江扼流,自成天堑,被称为“江海门户”,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并逐渐形成独特的长江防御体系。江阴长江防御体系的作用,在国内战争时,主要是江南防御江北;在抵御外敌时,主要防御海上溯江而上的入侵。
        春秋时期,吴国在黄山(位于今江阴城北江边)席帽峰“筑石室,为烽火之所”。明代中叶为防倭寇,增修江阴城垣。明崇祯八年(1635),为防倭寇进犯江阴城,于黄山大、小石湾筑建炮堤,配臵红夷大炮11座。后历代炮台城池俱增修益固。清道光年间,为防外舰入侵,以黄山为主体增修炮台,配备“耀威大将军”、“振武大将军”诸铁炮50余尊;光绪年间,清政府再斥巨资整顿改造炮台,于长江两岸配臵巨型火炮70门,并自东至西将炮台划分为右翼、中权、左翼及北岸,统称“沿江四路炮台”。又于黄山、马鞍山(位于今江阴澄江街道境内)和秦望山(位于今江阴月城镇境内)下筑火药库,于萧山(位于今江阴黄山东)创设水雷、工程诸营,建水雷学堂。
        1912年10月19日,孙中山先生视察黄山炮台,改土炮台为洋炮台。民国初,北方政府以江阴为海军基地,驻防巡洋舰、炮舰、水雷炮舰等舰船30余艘;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民政府借黄山、君山头脊,筑钢筋混凝土永久性炮台以及弹药库、指挥所、观察所、机枪掩体等设施,配备德国克虏伯大口径火炮60余门,最大射程可达1.2万米。


      IP属地:江苏5楼2016-05-29 11:16
      回复
           刘天华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开拓人和重要奠基人。1922年到北平,先后在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音乐科、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等学校任国乐导师。1927年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了《音乐杂志》。他把西洋音乐与民族音乐结合,创作了《良宵》、《空山鸟语》、《病中吟》、《光明行》等二胡演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3首、民族乐器合奏曲2首,已辑成《刘天华创作曲集》出版;创造性地为京剧记录唱腔曲谱,翻成五线谱,写出《梅兰芳歌曲谱》,开创了京剧唱腔固定成谱的先河。
          2002年10月,刘氏兄弟故居被江苏人民政府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周少梅故居也已列为江阴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同时,江南丝竹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业已列入重点保护名录,并得到传承广大。江阴现有民族音乐培训机构、国乐社和各式民间乐队数十个,与中国音乐家协会等举办民乐节、全国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和大型民族音乐会,开展与奥地利、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民族音乐交流。2003年2月18日,江阴天华艺校民族乐团受维也纳市政府邀请,登上金色大厅,举办《天华之声》中国民族音乐会,向世界音乐之都的听众奉献了中国的民族交响乐,受到当地人民和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引起轰动。2008年11月,江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乐之乡”。


        IP属地:江苏11楼2016-05-29 11:23
        回复
            崇文重教,庠序有道人才辈出。唐起,邑人著述繁富。北宋初建学宫文庙,是古时江南屈指可数的儒学圣域,仅宋一代科考中取进士227人,谓科名大盛,后经元、明、清历代葺建,文庙现为江苏省级文保单位。元代创立书院。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起,江苏(时为南直隶)学政移驻,名督学察院,又名江苏学政节署。经明崇祯、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历朝增修,为“江南官署之冠”。按试八府三州秀才,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撤。290余年间,共驻节钦命特任学政124任,江阴文才煊赫一时。江苏学政节署占地25亩,现存仪门建筑面积为159.5平方米,于1992年9月被列入市文保单位予以保护。
            清光绪八年(1882),兵部侍郎、江苏学政黄体芳得左宗棠资助,创建南菁书院,为当时江苏省学术中心。继任学政王先谦奏准,于院设刊《皇清经解续编》1430卷。光绪二十四年(1898),学政、左都御史瞿鸿礼奏请照省书院例,将南菁书院改办高等学堂,为我国创办最早的近代高等学堂之一。废科举后,改为“南菁学校”,现为江苏省南菁中学。百年间毕业生逾1.88万人。南菁书院旧址位于南菁中学校址内,院内古井、6块碑刻、三拱形校门等保存完整。
            学宫、学署、书院上承文脉,下启民智,造就了江阴大批杰出人才和优秀人物。改革开放以来,江阴教育一直在省内乃至国内领先,为江阴经济发展的领先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IP属地:江苏12楼2016-05-29 11:24
          回复
            (四)文物古迹
              江阴历史遗存丰富,文物古迹众多。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高城墩遗址、祁头山遗址、南楼遗址和佘城遗址四个重大的考古新发现,为江阴这座古城揭开了厚重的历史面貌。
              江阴有历代各级各类文物遗存370余处,各级文保单位95处。古遗址有北护城河、祁头山马家浜文化遗址,南楼、龙爪墩崧泽文化遗址,璜塘土夅、高城墩良渚文化遗址,佘城、花山、望海墩、倪家巷、陶城夏商时代文化遗址等;古墓葬有吴季札墓、吴王阖闾长子终累、八子繖墓、楚春申君黄歇墓、梁敬帝墓、古酒圣杜仲宁墓、徐霞客墓等;还有始建于北宋兴国年间的兴国寺塔,始建于明代的黄山炮台旧址,建于宋初的文庙古建筑群;有徐霞客故居、曹颖甫故居、刘氏兄弟故居、吴文藻冰心故居、巨赞法师故居、张大烈故居、上官云珠故居;有适园、中山公园;有东晋王羲之书换鹅碑、唐代僧人道松书心经碑巨型碑刻、明代晴山堂石刻和始建于北宋初万春园(今中山公园)墨华榭碑廊、乾隆御碑以及重修江阴县督学察院记碑,增建、增修江阴考棚记碑等,还有文庙仅存嘉庆十年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江志伊和江苏学政黄晋联名奉谕镌刻的嘉庆训谕碑,以及其他一系列古碑刻等众多文物古迹。其中千古奇人徐霞客、狂草巨碑心经碑,连同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手植的红豆树,还被誉为“江阴三奇”,享誉海内外。


            IP属地:江苏13楼2016-05-29 11:25
            回复
              (五)传统街区
                传统街区是江阴古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区现有北大街街区和南门忠义街街区,两个历史文化街区保存比较完好,分布于江阴古城的北、南两侧,紧入江阴城区,融主城区于一体,共同构成“申字型”的古城格局。
              1、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
                东起同兴里、西至后街、北至君山巷的北大街,历史上是江阴北门地区的商业中心,是江阴古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江阴北门地区黄田港,为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开凿的河渠。梁绍泰元年(555)建治江阴后,黄田港连接护城河“濠阔四丈二尺,深七尺”,商船直抵市区,南通苏浙,北达淮扬,形成早期的对外贸易港口。宋代,江阴黄田港建有市舶司,日本、朝鲜商船时有抵达,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写下“黄田港北水连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的诗作,可见当时繁荣。清末民初,长江轮船在江阴设码头,黄田港遂发展为长江下游重要商品集散地。连接黄田港区与城区的北大街,南北货、陶瓷器、鱼行、盐栈、竹木行、船具等商号及布庄、客栈鳞次栉比,为盛极一时的商业中心。
                北大街长约300米,宽6米左右,两侧建筑基本维持原貌,光孝坊巷、光孝后巷、君山巷空间曲折多变,移步换景。民居属江南旧式民居,粉墙黛瓦,多为砖木结构,合院式建筑,多个院落空间层层串联,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南侧沿黄田港临河而居的传统民居,形成了以河道为走向的“水—房—路”前街后河的水廊格局。以条石围栏砌成的古井,依然供汲水生活饮用,街区市民生活历史风貌依然。
                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现存文物古迹楚春申君黄歇墓、宋代松风亭和清代武庙等,均得到了精心的修缮和维护。


              IP属地:江苏14楼2016-05-29 11:26
              回复
                2、南门忠义街历史文化街区
                  南门忠义街街区北起环城南路,南至方家弄,东至河东街。东转河从街区东侧穿过。这一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阴城区南门(朝宗门)外,处于城市布局中轴线上,为江阴古城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忠义街历史文化街区地理位臵极其重要:河道为漕运船只来往之要冲,为紧联锡澄运河与环城河濠之唯一地段,乃江阴货物重要集散地。据史记载,史上街区内东转河、运粮河沿岸货栈鳞次栉比,市肆繁荣兴旺,宋元时期益发鼎盛。抗战胜利后,南门八字桥至五云桥、石子街一带成为全县土布经营中心,亦为江阴纺织原料供应和土布产品交易场所,产品自此远销东南亚;因航运业发达,以造船、修船为主的
                  船帮应运而生,成为江阴史上传统造船业和水运业的摇篮。 南门忠义街区是一个保存比较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街区内老街、旧屋、拱形桥、河道、航船、石驳岸、码头、寺庙、教堂古韵犹存;忠义街、河东街、埠下街、石子街等历史街道临水枕河,极具水乡风貌;民居以街串巷,面街背河,其中大户人家或经商富裕人家院落,仍保存“轻、秀、雅”建筑风格;古井以条石围栏筑砌成井台,历经百年仍清流泉涌,供市民饮用。街区内十方庵、五云桥、八字桥等古迹冠名多用数字,自成特色。如今,街区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修复,恢复了传统街市民俗和江南水乡“人家尽枕河”的民风旧貌。


                IP属地:江苏15楼2016-05-29 11:26
                回复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青阳南楼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和草绳可知,江阴在史前已具有原始的耕作技术和手工艺。泰伯奔吴后,融中原文化、吴地文化自成吴文化,后春申君黄歇传楚地文化至江阴;后东晋与南宋两次南渡,中原文化再次南融,吴地文化更趋繁荣。江阴为吴文化中一支系,其中非物质文化日益丰富,如江南丝竹、民间舞蹈、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本地民俗、传统医药、特种美食等,成为我国传统艺术殿堂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具有江阴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民间音乐江南丝竹,民间歌舞鱼篮虾鼓舞、茶花担舞,特色菜肴红烧河豚,民间手工艺麦秆画、泥塑,传统医药诊疗等。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最早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沪等地,明清时渐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江阴、锡常等地。江阴民间历来盛行江南丝竹,城乡街头巷尾弦歌不断、琴声悠扬,百姓会吹奏、能操琴者比比皆是。江南丝竹发展初期,其演奏乐器
                    主要为笛子和二胡,也见加入轻便打击乐器如锣、钹、响铃、小鼓等,后发展为以二胡、三弦、琵琶、竹笛、萧、笙、中胡、阮、扬琴等管弦乐器为主。《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云庆》、《行街》、《四合如意》、《欢乐歌》,是江南丝竹的八大名曲,《光明行》、《良宵》、《病中吟》等已成民乐经典。 鱼篮虾鼓舞 始于秦代的鱼篮虾鼓舞为民间舞蹈,由3人边走边舞,唱民间小调,动作韵律和风格来自江南水乡渔民的劳动生活,形成“欲动先出胯,迈步微微颤”的舞蹈风格,深受群众喜爱。


                  IP属地:江苏16楼2016-05-29 11:27
                  回复
                    (七)文化名人
                      江阴自古为泰伯化育之邦、季子躬耕之邑、英才荟萃之地。自宋至清,先后出进士415名,武进士14名。江阴宋代,青阳葛氏一门祖孙五世连第进士13名,皆有著述。葛立方著有《韵语阳秋》、《归愚集》等,官至吏部侍郎,宋理学家朱熹归其门下;其子葛邲以文接踵台阁,著有《文定文集》、《词业》250卷,官至参政知事、左丞相。丘崇系隆兴元年探花,著有《忠定集》、《忠定词》,一生力主抗金,官至刑部尚书、枢密院同知。明代徐霞客及《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奇书”。吴衍永乐年间随“三保太监”郑和航海出使南洋30多国。东林党人缪昌期、李应昇,万历年间进士,因抨击魏忠贤而遭害。清代理学家杨名时,于康雍乾年间官至兵部、吏部、礼部尚书、云贵总督,崇尚实学,著有《杨氏全书》。还有词人蒋春霖,小说家、《野叟曝言》作者夏敬渠和《蟫史》作者屠绅,诗人曹禾、夏孙桐、金武祥,剧作家李天根、刘钰,画家缪炳泰、吴冠英,纺织技术革新家黄哲卿等。名医有叶德培、姜学山、王钟岳为代表的“龙砂八大家”、温病学家柳宝诒等。


                    IP属地:江苏18楼2016-05-29 11:28
                    回复
                        近现代江阴人才辈出,有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的创始人、近代图书馆的鼻祖缪荃孙,药物化学家赵承嘏,近代针灸学澄江学派创始人承淡安,在中国文化史上并称“刘氏三杰”的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
                        有现代文学家胡山源、吴文治,教育家高仁山、薛德焴、吴研因、吴蕴瑞、顾明远、谈凤梁、孙民治,版本目录学家王绍曾、古籍研究专家黄永年,篆刻艺术家陈复澄,油画家吕斯百,版画家赵宗藻,出版家李小峰,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音乐指挥家曹鹏,书法家沈鹏,社会学家吴文藻,经济学家姜君辰、吴树青、季崇威、梅汝和,数学家裴定一,气象学家徐尔灏,化学家吴越,科技专家薛联宝、杜雨苍,航天学博士戴兆岳,火箭弹药专家蒋浩征,核工业专家马一,桥梁设计专家孙宝墀、王建瑶、金增鸿,建筑设计专家黄宝瑜,生态及育种学家钱国桢、叶培忠,农田水利及规划学家沙玉清,考古学家俞伟超,医学家曹家达、钱德、王一山、张其本、王建璋、程毓斌,爱国高僧佛学家巨赞,社会活动家朱穆之、罗琼,工商巨子邓仲和、薛福基、吴文政、陆镇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有赵承暇、承淡安、张大煜、钱保功、章申、方成、许智宏、吴中伟、蒋新松、曹湘洪等,还有国际宇航院院士曹鹤荪、徐福祥,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周义刚、加拿大科学院院士张覃启.....
                        一大批各个时期在中国和世界上涌现出来的江阴著名人士,在诸多领域挥洒才智,星光灿烂。


                      IP属地:江苏19楼2016-05-29 11: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