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新闻,报道了两个闺蜜因为借钱闹上法庭的事。
何姑娘和小马是相识多年的闺蜜。去年5月,小马说要进货资金周转不开,向何姑娘借3000块钱救急,何姑娘爽快答应。后来小马一直以种种理由不还,微信上一口一个承诺,拖了一年多,何姑娘忍无可忍,拿着支付宝转账凭证和厚厚一叠微信聊天记录把小马告上法庭。法官当庭判小马10日内必须还钱。
为什么是借3000元,而不是1000元或者5000元?这里面恐怕还是很有学问的。“我发现,很多熟人之间借款引发纠纷的,都是这个数。我有个高中同学,后来骗遍了同学圈,也是只借3000元。只要他开口,几乎每个同学都会借给他。最后都没还,都当送给他了。
”马先生40多岁,他说被同学借3000块钱发生在10年前,这笔钱是他当时半个月工资。我问马先生,后来催过没?马先生说,有一次开玩笑地说起,最近手头怎么样啊?是不是还是蛮紧的?结果这个同学打个马虎眼过去了。
就在去年夏天,在老家举办的同学会上,马先生听当年的同桌讲,前两天这个同学也问他借钱,一开口还是3000块,“我们都笑了,千万别借给他,借了就别指望还了。”“我们班里的人都被他借过,从10年前到现在,他还在借。”马先生说。“后来我们这些被他借过钱的同学也分析过,为什么他问谁都借3000元?
如果只借1000元,会让人觉得他太LOW(档次低的意思)了。如果超过5000元,相当一部分人就不会借给他了,特别是关系一般的。3000元,不多不少,即使不还,大家也不会撕破脸皮向他讨,所以得手率就很高……”
昨天我一个同事听我讲了马先生这番话,想了想说,嗯,有道理,我一个初中同学两年前也问我借钱,号称要给领导送点礼,也是借了3000块,到现在也没还,看来他们真是有套路的。何姑娘、马先生和我同事,都被借过3000块而一直不还。从借和被借者的关系看,双方都属于不太远也不太近的熟人,几乎可以肯定,借的人从借的念头产生开始,就没打算还,所以他们开口前,考虑的肯定不是自己的需要,而是借到的可能性,3000块,是偶然,还是普遍现象?
昨天我在朋友圈发起了一个小调查:你有没有被熟人借钱一直不还?他(她)向你借了多少?没想到,一下子有30个朋友回应:有的。最少的借去1000块,最多的5000块。我发现,借了两千三千不还的,占半数以上。
何姑娘和小马是相识多年的闺蜜。去年5月,小马说要进货资金周转不开,向何姑娘借3000块钱救急,何姑娘爽快答应。后来小马一直以种种理由不还,微信上一口一个承诺,拖了一年多,何姑娘忍无可忍,拿着支付宝转账凭证和厚厚一叠微信聊天记录把小马告上法庭。法官当庭判小马10日内必须还钱。
为什么是借3000元,而不是1000元或者5000元?这里面恐怕还是很有学问的。“我发现,很多熟人之间借款引发纠纷的,都是这个数。我有个高中同学,后来骗遍了同学圈,也是只借3000元。只要他开口,几乎每个同学都会借给他。最后都没还,都当送给他了。
”马先生40多岁,他说被同学借3000块钱发生在10年前,这笔钱是他当时半个月工资。我问马先生,后来催过没?马先生说,有一次开玩笑地说起,最近手头怎么样啊?是不是还是蛮紧的?结果这个同学打个马虎眼过去了。
就在去年夏天,在老家举办的同学会上,马先生听当年的同桌讲,前两天这个同学也问他借钱,一开口还是3000块,“我们都笑了,千万别借给他,借了就别指望还了。”“我们班里的人都被他借过,从10年前到现在,他还在借。”马先生说。“后来我们这些被他借过钱的同学也分析过,为什么他问谁都借3000元?
如果只借1000元,会让人觉得他太LOW(档次低的意思)了。如果超过5000元,相当一部分人就不会借给他了,特别是关系一般的。3000元,不多不少,即使不还,大家也不会撕破脸皮向他讨,所以得手率就很高……”
昨天我一个同事听我讲了马先生这番话,想了想说,嗯,有道理,我一个初中同学两年前也问我借钱,号称要给领导送点礼,也是借了3000块,到现在也没还,看来他们真是有套路的。何姑娘、马先生和我同事,都被借过3000块而一直不还。从借和被借者的关系看,双方都属于不太远也不太近的熟人,几乎可以肯定,借的人从借的念头产生开始,就没打算还,所以他们开口前,考虑的肯定不是自己的需要,而是借到的可能性,3000块,是偶然,还是普遍现象?
昨天我在朋友圈发起了一个小调查:你有没有被熟人借钱一直不还?他(她)向你借了多少?没想到,一下子有30个朋友回应:有的。最少的借去1000块,最多的5000块。我发现,借了两千三千不还的,占半数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