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镜奇谈:第6个故事 水蜃
5.
我让那位王姓朋友带我去见村里的老人们,向他们打听关于那个池塘的事情。
很快了解了基本情况,和王哥说的大同小异。但还有一点王哥没提到,就是:这个池塘似乎没有水源,但一年四季没有干涸过。
它既没有联通河流等活水源,也不是靠雨水积蓄。却为什么不会干涸?它的水源来自哪里?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了。
有个老人说,池塘下面是无底洞,联通着大海。
同时,我竟从他嘴里意外地了解到,以前也曾经有在塘里淹死的人回来的情况。
可惜的是,那家人已经搬走了。
至于淹死后又回来的人,情况怎样?结局怎样?都无法再打听了。
我重点询问了老人关于池塘里“水鬼”的情况。
恰好,当年看到水鬼把来喝水的牛拖下水的正是他。
他微微颤抖着说:
“我看见,从水里伸出无数触手,缠紧那牛,硬把它拉进了水里!”
看来,这个池塘不仅神秘,而且其中一定有东西!
当我们离开时,这个老人再次警告:
“那个池塘不祥,里面的东西异常凶残,你们还是离远一点好!”
6.
中午刚吃过饭,王哥又匆匆忙忙的跑来了。
他神态极其惊恐,用变了腔了语调说:
“兄弟,你再去看看吧!我儿子他现在又又有新的变化了!”
“什么变化?”
“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顿了一下他,又补充说:
“不过,请你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吓着你!”
我心里嘀咕:
“我怎么没见过?还能吓着我?”
但当我走进王哥家里,再次看到小岩的时候,确实也被吓了一跳。
当时小岩正趴在床边,低着头喝水。
王嫂看到我,气哼哼地说:
“你怎么又来了?”
我刚要张口分辨,这时,小岩突然抬起头来。
只见他的眼睛,鼻孔,嘴巴,耳朵里,都有粘稠的白色东西流出!
虽然不是七窍流血,但这情形,却比七窍流血更加诡异恐怖百倍!
“啊!”
我不由的失声尖叫。
“别怕,别怕,别怕!”
王哥连忙过来握住我的手。
我惊魂未定,用发颤的声音问:
“他这样的情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半小时前。”
王哥说。顿了顿,他指着小岩又说:
“兄弟,不仅这些,他还有其他的变化!你过去仔细看看!”
7.
我走到小岩跟前,仔细去看他五官里流出来的白色东西。
这走近一看,才发现那些不是什么白浆,而是缠绕在一起慢慢蠕动的,像细线一样的无数活虫子!
它们不是在“流”出来,而是在争先恐后的“钻”出来!
那些从小岩体内钻出来的白虫子,有的爬进地面的水盆里,有的爬上水缸,缸壁上已经密密麻麻地爬了一片。
看样子,它们是在寻找水源。
看来,小岩一直不住地喝水,竟然是在滋润它们!
现在它们争先恐后的,从小岩的身体里爬出来了,估计应该是小岩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想到这里,我又去看小言的身体。发现确实和之前有所不同了。
之前小岩身体上渗出的是清冽的水,而现在身处的竟然是透明的粘液。这些粘液的浓度似乎很高,像鼻涕一样,在小岩的身体上厚厚的裹了一层,而那些流动的也从床底下垂得老长,依然还不掉落。
同时我看到小岩的双手,居然软绵绵的搭在床边,就像手套一样。
我轻轻拨弄了两下,小岩的左手掌连带着手腕竟然轻松地从小臂中间向上反折过来,掌心向上摊开在了大臂上!
“啊!”
我真的连忙后退。
指着小岩,满脸惊恐的说:
“他,他手臂里的骨头全没了!”
王哥苦笑一下,说:
“不仅仅是手臂,你再看看他的躯干和腿!”
8.
我壮着胆子,在小岩身上摸了几处。
发现他的腿骨,肋骨,都已经消失了。脊椎骨还在,可也比正常的细了很多。
他这具没骨头的身体,就像一个内部充满水的胶皮人。周身都是软绵绵的,可随意折叠弯曲。
“你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吗?”
王哥问。
沉默片刻,整理一下思绪,我说:
“小岩似乎正在从内部开始在融化掉!首先是从融化骨头开始的,他体内的骨头已经基本融化完了!”
我用手指蘸了一下小岩身上的粘液,放到鼻端闻了闻,有一股微微的腥臭味儿。
我接着说:
“看来小岩身体内部被融化的骨头和血肉,都变成这种粘液,流出来了!怪不得那些白虫子,很多从他的体内逃出来了!”
“我家小岩这究竟是怎么了?”
王嫂哭哭啼啼的问。
王哥也用询问的眼神盯着我。
我说:
“小岩已经死了,这点可以确定无疑。但他死之后,似乎有什么东西进到了他的身体里,让他依旧能够像活人一样行动,但不知为什么他的身体出现了意外!造成了从内部融化,所以那种东西又跑出来了。那种东西在小岩体内似乎有很多,没能全部跑出来,所以小岩还能够动弹。但这种融化,好像还会再继续下去。所以我们要想办法阻止,要不然小岩死都不会得到安宁!”
“那可怎么办呢?”
王哥焦急地搓手。
这时,小岩又张着嘴巴仰起头来。
王嫂又连忙拿起瓢朝他的嘴巴里灌水。
我看着怪物一样的小岩,斩钉截铁地说:
“那个池塘,就是事情的起因!我想下去看看!”
9.
一听说我要下池塘,王哥脸色大变,连忙站起来阻拦。
我说:
“你不要拦我。我一定要下去看个究竟。一是为帮助小岩,二我也对这件事情抱有极大好奇心,想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你帮我准备些绳索和找一些人手吧。我们马上就去池塘。”
王哥见阻拦不住我,就只得点头答应。
然后,叹了口气,就转身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