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血吧 关注:120贴子:994
  • 0回复贴,共1

我的新明血,明末之南明崛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膳食是一些点心和汤,看起来还不错,我先尝了口汤,味道比较清淡,微微有点甜味,享用了几个点心,我便吩咐叫撤下去。在房间里走动了几步就回到蹋上去休息了,明天还不知道有什么事呢,但招收宫女的事情肯定得找礼部去办。侍卫扩编也要跟马士英知会一声。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日上三竿,阳光透过窗户纸照在房间里,我用手挡着咪着眼慢慢的睁开。我估计大约有八九点了,但照星期天起床的老规矩绵了半个小时左右才慢慢爬起来。刚刚洗了个脸便有宦官来报马士英求见,我想想可能是来要官的,毕竟还有一些官职空缺,马士英和东林党都想让自己的人得到。于是我道,带路吧。绕过几个宫殿就来到了武英殿,一个五十多岁样子的官员在房间里坐着喝茶,这就是马士英了,我刚进来马士英就赶紧起来行礼,参见陛下是行拱手礼而不是跪拜,免礼吧,我回道。 陛下如今朝廷新立百官中还有不少空缺,虽然不是很重要的官职,但也影响朝廷的应转,臣物色了几个人选请陛下过目。马士英没有客套直奔主题,递上奏折,我打开看了看确实如他所说,都是些六部里的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小官,这些官职对朝政没有决策权,而是执行朝廷的决策。不过我觉得这二三十个官职只换扩编五千侍卫有点亏,我沉吟了一下想想要点什么呢,要不就要一支兵马吧。天子亲军本有十二卫,如今朝廷初立除了原来的南京京营五万大军之外,便一卫也没有,这不是长久之计,在京师驻扎大军是惯例,防止宵小心生窥视之心。我没有说官员的事而是说天子亲军需要组建,马士英明白这是我要好处,不过这也是应该的天子亲军又不是他自己的,不过也不能完全答应,陛下说的极是,只是如今国库空虚,并无多少余钱呀, 马士英没有把话说死,首先他话里的意思是钱有但没有多少能拿出来组建亲军,十二卫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也没指望十二卫,有五六卫就已经很不错了。 十二卫亲军的组建是要花费不少,但这不是一下子就要花掉的,初期只是招募和训练是花不了多少的,八十万两银子十万石粮草足以,我慢慢的说道。十二卫亲军兵力是北京京师三大营三十多万,不管实际有多少粮草军饷是按三十多万人算的。朝廷没钱就先欠着拖着, 如果是这样的话朝廷倒是还能拿的出来。十二卫亲军的组建直到训练完成没有三百万两银子是决完不成的,见我只要四分之一便也同意了,再者马士英觉得自己是群臣之首亲军也是要归自己领导的。其实按官职群臣之首应该是史可法,但他被东林党抛弃了,在朝廷混不下去,自请督师江北只是现在还没有走。所以马士英就成了真正的群臣之首。 那就这样吧,尽快办理,兵员就定为十五万吧,军饷每人每月二两,新兵预先发放一个月的军饷。我一边说一边在奏折上批了个准字。 最近北边情况怎么样了,我问道 回陛下半个月前吴三桂借清兵与李自成大战于山海关,李自成兵败伤亡过半。退往山西,朝廷之危以解。马士英高兴的说道。 你认为朝廷该如何应对,我继续深入问到, 李自成虽然败了一阵但手中还有四五十万大军,河南襄阳陕西山西各地还有三十余万,与吴三桂部恐怕还要打上一年半载,吴三桂以向朝廷求援说借清兵以蓟州为酬所以清军取蓟州后,后面的仗只能靠他所部兵马,他兵力不足,请朝廷发兵增援。臣与众臣商议,认为可让高杰所部进击河南,刘泽清部回师山东。高杰已经出兵河南,刘泽清说实力不足。刘泽清部从山东来时两万人,沿途招了两万余人,现在有大约五万人但大多数新兵居多。确实无力北进。马士英如此回到。 那你打算怎么办我继续问马士英。 大家都觉得,要对付李自成只能继续向清军借兵,以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为酬并由朝廷派出使团与清军议和。马士英对答如流颇有几分隆中对的韵味。 但我却好像有点明白了,多尔衮在南明态度不明的时候是忌惮两线作战的,主力大军在北京不敢西进攻打李自成,是怕我南明趁北京空虚大举北上断了他的退路,他在没有摸准南明的实力和意图之前是不敢西进的更别说有入主中原的野心。跟历史书上说的差别太大了,历史靠不住呀完全是事后诸葛亮,书上说多尔衮野心勃勃入主北京后就想一统天下没有把南明和李自成放在眼里,敢情原因是出在这里,借兵就等于示弱就把底漏给了多尔衮,你连我的手下败将李自成都对付不了,我还用得着忌惮你吗,多尔衮由此才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这个时候可不能示弱,得装得强硬,但这个度得把握好,装过了要是把多尔滚激怒了,派个五万兵南下试探我南明的实力,恐怕就要漏馅。或者把多尔衮吓回辽东去了,李自成分兵二十万部署北方主力恐怕就会大举南下,毕竟柿子捡软的捏嘛,先易后难是很明显的道理,毕竟打下南明就算是一统天下了,宋朝不是一直没有打败辽国嘛,照样算是一统天下,让李自成多尔滚在北方相互牵制,谁弱就扶谁一把才是我想要的。别看南明军事上处于弱势,但政治影响力很大,说你满清是敌人,谁帮你办事就是汉奸,朝廷绝不轻饶,满清就会找不到人帮自己办事,北方原来的降将降官们不但不敢为你满清办事还会逃个干净。估计大臣们就是害怕李自成南下才想要找多尔滚借兵的,不借兵那你说咋办吧,后世的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借兵吧是示弱,让多尔衮继续占着北京不闻不问吧还是示弱。看来议和不能说借兵,北京也得要回来,但得这么说看你满清可怜辽东苦寒就暂时借给你安身吧但得有个期限,就三年吧,至于吴三桂说的以蓟州为酬一概不认仗,吴三桂是谁他能代表朝廷吗,再废话你现在就滚回辽东去。这样既能让满清继续呆在北京跟李自成死磕,又不敢小觑南明。历史上李自成是打不过的,现在南明只把北京蓟州借给满清,山西又没有接借,满清当然不会主动和李自成死拼。而李自成是被动迎战现在人家满清不打了,李自成也不会主动去和满清死磕。我把我的想法一说, 马士英犹豫的说道,陛下这是不是有点冒险,要是多尔衮恼怒大军南下,得不尝失呀。有蒙元失败的先例在前多尔衮未必敢有逐鹿中原的野心呀。马士英有点不相信。 朝廷不能心存侥幸呀,把希望寄托在多尔衮身上是不妥的,无论他多尔衮有没有逐鹿中原的野心朝廷都要有应对之策何况大明与满清大战了数十年节节败退,若是李自成不敌而败亡我们就没有了闪转腾挪的余地了,这形势就好比前宋联合蒙古灭金国一样。金国一灭宋蒙便开战了,何况大明与满清大战了数十年关系比大宋与蒙差太多了。不能被吴三桂一个借兵的理由就被蒙蔽了。如果满清自己想进关,吴三桂借兵多尔衮只是顺水推舟,披盟友之名行逐鹿之实呢。我很坚持的说道。 陛下英明,臣就吩咐使团按陛下的意思办,借燕京蓟州三年以酬满清为底线,臣这就去办,臣告退。马士英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便不再纠结议和的条件离开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5-21 22:1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