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时光倒流,坐回第一间高三教室,参加第一次高考,我只希望自己心中有一所向往的大学,能有一部搜集高考信息的手机。这样,或许我就不用参加第三次高考。
毕竟,有的放矢的努力才不会白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主动地了解高考,了解内心向往大学的招生信息,心怀目标走进考场,高考才会变成自己的主场。
2010年,我成了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中生,每天按部就班,做着习题,背着课本。教室墙壁上的高考倒计时一页页被撕掉,班主任每天在讲台上一次又一次重复抓紧时间之类的话,周围同学开始有了自己心仪的学校。我脑里空空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坐在教室里做习题,为什么要参加高考,高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全国人民都那么重视它。我不懂自己为什么要上大学,心里没有理想的大学,也不知道有哪些大学,更不知道怎样才能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大学是个没有概念的词,唯一的愿望只有写小说。
就那么稀里糊涂地,我参加了第一次高考。我当时想考二本,因为老爸告诉我,只要上了二本就好。可是我并不知道二本是个啥,读了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去读。对于高考,老爸似乎很懂,可我却一无所知。我懵懵懂懂地走进考场,又懵懵懂懂地走出考场。考完后也没有所谓的放松感。后来,分数出来了。一个三本分数让我不得不走上复读之路。
复读就像炒冷饭,越炒越热,但是味道依旧。那一年,我依旧只是身在高考,心里没有想上的大学,也不知高考的意义何在。心中没有目标,自己也没意识去搜集信息,所以后来输得很狼狈。第二次高考,我终于上了二本线,却只多了一分。本以为平时踩线录取的那所家乡学校会录我,结果天有不测风云,它当年的录取分数线偏偏就是高了好几分。
再次落榜的我,一个人走在新修的公路上,两只脚毫无方向感地走着。第一次发现自己竟然可以迷茫到那种程度。
直到我迷迷糊糊地参加了三次高考以后,才明白没有一次是自己真正想考。直到大学毕业,考完研后才意识到自己错得多么离谱。
在学校呆了那么多年,参加了那么多次考试,却唯有研究生考试是我第一次自愿、真正用心准备过的一场博弈。
在准备考研的那段时间里,我终于不再是那个对大学一无所知的落后考生。我开始在手机上搜自己想考的学校,看它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在网上买相关的资料书,有的放矢地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复习。有时疲惫了,就上心仪学校的官网逛逛,看一看它的校园风景,想象自己有朝一日捧着书在里面行走的场景,渐渐地,就不那么疲惫了,反而多了些动力。
成功来之不易,失败一次又一次。虽然努力了,但是研究生考试还是失败了;虽然失败了,但我却觉得自己这次考试,值了。
我的教训就是你的经验。亲爱的考生,高考是一个人的事,别做仅习惯于埋头做习题,抬头看黑板的默默无闻的被考生。有空的时候,疲惫的时候,多上心仪学校的官网看看,别把搜集信息当成家长的事。主动地迎战高考好过被动地踏入考场,朝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努力,把高考变成自己人生目标的一部分,考试才不会那么费力。
目标从来都是人生的必需品,高考路上,别忘了为自己选一所心仪的大学,主动搜集相关信息,带上期待与热爱去考试,美丽的象牙塔会等你的。
毕竟,有的放矢的努力才不会白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主动地了解高考,了解内心向往大学的招生信息,心怀目标走进考场,高考才会变成自己的主场。
2010年,我成了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中生,每天按部就班,做着习题,背着课本。教室墙壁上的高考倒计时一页页被撕掉,班主任每天在讲台上一次又一次重复抓紧时间之类的话,周围同学开始有了自己心仪的学校。我脑里空空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坐在教室里做习题,为什么要参加高考,高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全国人民都那么重视它。我不懂自己为什么要上大学,心里没有理想的大学,也不知道有哪些大学,更不知道怎样才能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大学是个没有概念的词,唯一的愿望只有写小说。
就那么稀里糊涂地,我参加了第一次高考。我当时想考二本,因为老爸告诉我,只要上了二本就好。可是我并不知道二本是个啥,读了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去读。对于高考,老爸似乎很懂,可我却一无所知。我懵懵懂懂地走进考场,又懵懵懂懂地走出考场。考完后也没有所谓的放松感。后来,分数出来了。一个三本分数让我不得不走上复读之路。
复读就像炒冷饭,越炒越热,但是味道依旧。那一年,我依旧只是身在高考,心里没有想上的大学,也不知高考的意义何在。心中没有目标,自己也没意识去搜集信息,所以后来输得很狼狈。第二次高考,我终于上了二本线,却只多了一分。本以为平时踩线录取的那所家乡学校会录我,结果天有不测风云,它当年的录取分数线偏偏就是高了好几分。
再次落榜的我,一个人走在新修的公路上,两只脚毫无方向感地走着。第一次发现自己竟然可以迷茫到那种程度。
直到我迷迷糊糊地参加了三次高考以后,才明白没有一次是自己真正想考。直到大学毕业,考完研后才意识到自己错得多么离谱。
在学校呆了那么多年,参加了那么多次考试,却唯有研究生考试是我第一次自愿、真正用心准备过的一场博弈。
在准备考研的那段时间里,我终于不再是那个对大学一无所知的落后考生。我开始在手机上搜自己想考的学校,看它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在网上买相关的资料书,有的放矢地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复习。有时疲惫了,就上心仪学校的官网逛逛,看一看它的校园风景,想象自己有朝一日捧着书在里面行走的场景,渐渐地,就不那么疲惫了,反而多了些动力。
成功来之不易,失败一次又一次。虽然努力了,但是研究生考试还是失败了;虽然失败了,但我却觉得自己这次考试,值了。
我的教训就是你的经验。亲爱的考生,高考是一个人的事,别做仅习惯于埋头做习题,抬头看黑板的默默无闻的被考生。有空的时候,疲惫的时候,多上心仪学校的官网看看,别把搜集信息当成家长的事。主动地迎战高考好过被动地踏入考场,朝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努力,把高考变成自己人生目标的一部分,考试才不会那么费力。
目标从来都是人生的必需品,高考路上,别忘了为自己选一所心仪的大学,主动搜集相关信息,带上期待与热爱去考试,美丽的象牙塔会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