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蒸糕这个词当时被百度百科收录的时候吧里当时也热闹过一阵子,作为一个吃货,除了有对家乡浓浓的自豪感以外,更多的是对打小就喜爱的一种食物的怀念。曾经楼主在西门巷读小学的时候一个西门巷都有好几个卖甑蒸糕的摊子,如今在县城里我已经很久只看到阀门厂门口的两个摊子了,我也顺便回忆了一下儿时县城街上的一些小吃,很多的小摊已经慢慢减少甚至消逝了,比如现在越来越少的油炸的面窝和糯米鸡等等,这些逐渐变少的小摊另外一面却是越来越多的外来的小吃摊,北方的馒头和粥,沙县小吃……
越来越少的本地小吃的摊子和小吃摊子面前排着长队的人群显得很矛盾,从供需关系来看,需求既然有那么大为什么供应方越来越少呢?一直到几年前自己经常下厨房和进超市才能理解很多事情。
我们处在江南水稻产区,所以我们本地的小吃很大部分的原材料是用的大米(糯米),去过超市的人大概知道大米现在价格,基本都在3元一斤以上的价格,大米经过加工制作,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形变,所以就会出现较高的成本以及较小的份量,再加上无法提价过高的因素,同样价钱的大米制品成本偏高,利润偏低。
而一些外地的小吃,以面粉为原料,面粉在超市的价格大约一块多一斤,面粉在发酵加工蒸制以后会有较大的形变,所以同样价格面粉制品感官上能有更多的份量,并且他的实际成本也会更低。
过年出来之前的那个下午,我在中国银行门口的老太太那里吃甑蒸糕,我跟老太太聊了起来
您以后要是身体不好了,不能出来做生意了,您家里会有其他年轻人干这个么?
不会了,年轻人都在外面赚钱,这个小钱他们看不上
这么经典的传统小吃,以后没人发扬了多可惜啊
是啊,以前我还代表通城去省里的民俗展上做过现场表演呢,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