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说文》:“顿,下首也,从页,屯声。”,页(首)形,屯声,屯亦形,本义叩头。
《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郑玄注:“稽首拜,头至地也。顿首拜,头叩地也。”贾公彦疏:“二种拜俱头至地,但稽首至地多时,顿首至地则举,故以叩地言之,谓若以首叩物然。”
顿中古两音,《广韵》都困切,端母,谆部,去声。《古今韵会举要》当没切,入声。后者为冒顿(音modu墨毒)一词的注音。
《史记》“单于有太子,名冒顿”。唐书则音译为“墨毒”(有如把天竺音译为“天笃”或“ 天毒”),应知顿中古发生音变,无法再用冒顿音译书写,而改用墨毒,秦汉时顿音“毒”,即顿的本音——叩头弹地时的象声。
顿从屯音,顿屯同音,都有止宿、驻扎之意,泰如话表示止宿舍驻扎时,本字应即为“屯”,dok音读,入声,例:
大船屯格那儿好些天。
屯格人家家里不走。
厾(豖殳、豖攴),以物轻击,古今各家词典均没有叩头的意思,且都是后造字,没有哪个字比顿字音义更本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