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很早就有记载,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url]http://哲学[/url]家塞利斯,已经发现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英文electric(electrical),源于拉丁词electrum琥珀,俄文Электричество、法语等都源于同一词义。
我国在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到"顿牟掇芥"等问题,也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以及"元始中(公元三年)……矛端生火",即金属制的矛的尖端放电的记载。
不过和西方不同的是:我国早期对电现象的关注,主要是从雷電现象开始的,

電字的篆体就是对电现象的最形象的描述。表意字,雨字和申字的组合;申也有表音之意、表述闪电的形状。篆体的電字,是“陰”和“陽”结合,在雨中发出光辉。以上说明:我国发现电的现象的年代和西方世界几乎同步;但对电的理性研究和应用,却正是从我们歌颂的“康、乾”盛世开始,落后西方世界。1800年[url]http://伏特[/ur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 1821年英国物理学家[url]http://法拉第[/ur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1831年[url]http://法拉第[/url]发现当磁铁穿过一个闭合线路时,线路内就会有电流产生,这个效应叫电磁感应。是[url]http://法拉第[/url]的一项最伟大的贡献。并由此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产生连续电流的发电机。
1882 年,[url]http://上海[/url]的一台发电机开始转动起来,点亮了15盏电灯,它是英国人在上海租界设立。从此以后,中国的大地上亮起了电灯。
不能不遗憾地说:我国现代的电学科技是来自西方!因此有关电的一些技术术语也都是翻译而来,因引进的时间和国度不同,至今仍有一些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