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的图书馆吧 关注:3贴子:159
  • 5回复贴,共1

【资料干货】满清修《四库全书》禁毁书目一览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度~
先看看能不能发出来~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有需要的可以拿去抽满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4-27 09:24回复
    军事类被禁毁的如:
    《兵机类纂》:明张龙翼撰。此书凡三十二卷。取古今言兵事者,自春秋左氏传而下,至于元、明,分为三十二类。每类中又各析子目,所载明事尤为详细。被认为“记载违谬,语多触犯”。
    《兵录》:明何汝宾撰。是一部关于论将、选士、编伍、教练、拳法、棍法、阵法、器械、军行、安营、守御、功战、水攻、火攻、医药、天时、地利等军事方面的论著。十四卷,另附图。有明崇祯间刻本传世。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禁毁。
    《古今名将传》:明陈元素撰。此书凡十七卷(附录一卷)。书中记叙历代名将事迹,上自战国七雄,下迄明代。书前有精图二十幅,似坊刻小说。附录中,载明代名将刘铤事迹。叙及刘铤率部攻建州女真之战事。此书有天启年间刊本。乾隆间列入军机处奏准全毁书目内。”
    《抚安东夷记》:明马文升撰。一卷。详记女真族建州、海西各部头人与辽东都司的商业贸易、纳贡请赏、武装冲突等史事。尤详载永乐至正统间,女真族上层同明王朝的关系。传世有明刻本、
    《清初史料四种》丛书本等。此书为两江总督萨载奏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禁毁。
    《军器图说》:明毕懋康撰。此书不分卷。有附图。书前有门人张继孟序,侄登辅小引、侄登翰跋与作者自序,自序署曰:“崇祯八年七月二十日原兵部右侍郎今致仕臣毕懋康谨对”。本书:“罗列各种火器、毒弩,图文并举,叙说军器之制造,使用与威力。书中云:“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禁毁。
    《军器图说》:明朱铮撰。此书收入《索引式的禁书总录》卷上全毁书目内。
    《海防纂要》:明王在晋撰。乾隆四十四年禁毁。
    《皇明九边考》:明魏焕著。《皇明九边考》又名《九边图考》,十卷,卷一为“镇戌”、“细略”、“番夷”诸通考。以下九边为九卷,各边分疆域、责任、军马、钱粮、边夷、细略等七条,详叙其建制沿革、战守防御及沿边各民族部落内情,各卷均附地图。约刊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后,有《明辨斋丛书》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本等。乾隆年间奏准毁禁。
    《武备要略》:明程子颐等撰。此书十四卷。内容主要有:论十三篇以及火攻总论图说、车步骑阵图说、步阵图说、天时风雨总说、各种兵器图说、水阵图说、步骑射法图说、九边备倭图考等。有明崇祯刻本。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二月初八日禁毁。
    《武备志》:明茅元仪辑。此书二百四十卷,广采历代军事书籍二千余种纂辑而成。全书分五部分:“兵决战略考“三十三卷,辑明以前历代用兵得失;“陈练制”四十一卷,辑历代阵图、练兵等;“军资乘”五十三卷,辑立营、行军、军械、战船、水利、医药等;“占度载”九十五卷,辑阴阳占卜及方舆、海防等事。各部分均绘图立说,包括军事、交通、科学等史料。有明天启刻本。乾隆四十年(1775年)禁毁。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4-27 09:26
    回复
      《边防》:此书为明万历年间奏疏,因“诸涉边事,内多有违碍”,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禁毁。
      《边略》:明高拱撰。高拱(1512—1578年),字肃卿。嘉靖进士,累迁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中复召为大学士,进上柱国、中极殿大学士。此书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禁毁。
      《边塞考》:明郑大郁撰。此书六卷。有顺治二年(1645年)观社刻本流传。因“内有悖碍之处”,于乾隆年间为军机处奏准列入全毁书目中。
      《边事小纪》:明周文郁撰。此书四卷,乾隆年间被列入军机处奏准全毁书目内。《边垣图迹记》:明胡思绅撰。乾隆四十年(1775年)禁毁。
      《边政纪略》:明郑廷祚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禁毁。《兵曹条议》:明邹维琏撰。维琏,字德辉,号匪石,江西新昌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授延平推官,耿介有大节。此书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禁毁。《兵机选要》:明阮维新撰。维新,会稽人。江苏巡抚闵鹗元奏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禁毁。
      《兵镜备考》亦名《兵镜》:清邓廷罗辑。凡十三卷,另附“孙子集注”一卷,“兵镜或问”上下卷。此书于“孙子十三篇中摘其要语为纲,而采历代名将用兵机略,分条缀列以为之目”。此书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禁毁。
      《兵略》:明陈象明撰。象明,字丽南,东莞人。崇祯进士,授户部主事。此书因“违碍”而为军机处奏准列入全毁书目。
      《兵略纂闻》:明瞿汝说撰。汝说(1565—1623年),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官至湖广提学佥事,以刚正闻。是书十二卷,明崇祯八年(1635年)刻本。此书列入外省移咨应毁各种书目中。
      《兵戎类典》:明张懋忠撰。此书被列入《索引式的禁书总录》全毁书目。
      《建州考》:明吴继仕著。徽州人。次继建州总论即序三页,后有崇祯己卯新安吴继仕书等字。次系九边图志十二页。《九边图论》:明许论撰。作者为明嘉靖间进士,官兵部职方主事,熟悉边事。参考历史文献、档案资料,根据当时形势,著《边论》九篇,并辅绘一图,标明九边地理形势,山川险易、道里迂直、改守要冲。由图即可概览九边防务,由文即能略知边事始末。现存嘉靖十七年(1538年)初刻本。另有天启间《兵垣四编》本、世德堂本,《兵法汇编》本传世。此书因绘有明末边界形势,且《边论》中多有触忤字句,故乾隆时遭到禁毁。
      《九边图说》:明霍冀等汇辑。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禁毁。其批词云:“明霍冀等汇辑。内有辽东镇图、蓟图。应请禁毁。”
      《历代舆图》:明何镗撰。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禁毁。
      《全边略记》:明方孔炤撰。此书十二卷,述载了一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军事情况。有荆门略、大同略、宣府略、陕西延绥略、甘肃略、辽东略、宁夏略、蜀滇黔略、两广略、海略、辽东略、腹时略以及神势图等。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国立北平图书馆铅印本。此书因言明清之际边事被认为“语多悖触”,而被列入军机处奏准全毁书目,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禁毁。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4-27 09:30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4-28 01:18
        回复
          ,这本书乾隆年间被军机处奏准列入全毁书目,《嘉靖以来首辅传》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奏准禁毁,"甲申"字头此类字头,全部禁毁,《朝鲜征倭纪略》禁毁清查禁。除了焚毁书籍,满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目前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其中很多已经被满清修改过)。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 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满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根据韩音湖等编纂的《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辑),满清在文字狱时代曾经对有关蒙古、满清的各种记录做过系统的销毁和篡改。章太炎《哀焚书》:“初下诏时,切齿于明季野史。其后四库馆议,虽宋人言辽金,元明人言元,其议论偏谬尤甚者,一切议毁。及夫隆庆以后,诸将相献臣所着奏议文录若诸家丝帙寸札,靡不然爇……至于晚明将相献臣所着,靡有孑遗矣。”近人孙殿起《清代焚书知见录》慨叹:“各书多有未经镌刻只系传抄孤本传留者,如黄宗羲辑《明文案》一部五十本,采集可谓繁富,竟因销毁而散亡。此外如明末之史书、清初之小说戏曲等,亦多因查禁而失传。至于其他所进各书,凡未经刊刻而湮灭者,尤不知凡几。且由于当时专制淫威,影响所及,有著书在禁毁之例者,以后修地方志、编辑史传者,即其人名及地名都予删除,因而哲人学士泯没无闻者,殆不可胜道矣。”仅乾隆一朝,被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根据《东华续录》所载乾隆帝在四库开馆后的几次上谕可知,清廷修纂《四库全书》怀有险恶的政治企图,就是要借修纂四库、搜求遗书之机,查明幷销毁不利于其统治的前代和当代典籍,也即所谓“寓禁于征”。乾隆三十九年诏谕各省督抚搜求遗书时要严查“明末国初悖谬之书”,特别指出“明季末造野史者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抵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幷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断不宜置之不办”,至于其他书,凡“字义触碍,亦当分别查出奏明,或封固进呈,请旨销毁;或在外焚弃,将书名奏闻”。在乾隆四十三年上谕中,更严令限期二年收缴所有“违碍”之书,“至二年期满后,仍有隐匿存留违碍悖逆之书,一经发觉,必将收藏者从重治罪,不能重邀宽典”。在此淫威之下,大批明末清初的典籍被销毁,其有据可查的全毁之书有二千四百五十三种,抽毁之书有四百零三种,合计约三千余种。如果加上复本,销毁总数当不下于十万余部(见清姚觐元《禁毁书目四种》)。而且毁书之后,又毁其版,从乾隆三十八年到四十六年之间,先后销毁书版六万八千多块,致使许多珍贵典籍由此绝种。伴随毁书运动,更将矛头指向作者,大兴文字狱。据统计,在清廷修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锻造的文字大狱就有四十余起。其中著名的如乾隆四十年的金堡案,因其所着《偏行堂集》诗文中有反清字句,不仅销毁其所有著作,而且牵连为其书作序的高纲父子;又如乾隆四十二年的王锡侯案,因其所着《字贯》擅改《康熙字典》又不避圣讳,将其所有著作全部销毁,又杀其子孙七人;再如乾隆四十三年的徐述夔案,因其诗中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邦”之句,被指为反清复明,不但其著作全部销毁,且将其人剖棺戮尸。一次又一次空前严酷的书毁人亡惨剧,致使数十年后的读书人仍为之心悸色变,所谓“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龚自珍《已亥杂诗》)。与清代统治者利益密切相关的明代人的文学和历史作品遭到大力剿灭,而且殃及北宋南宋。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不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诸人的著作,均干例禁。后来稍稍放宽,有些人的著作,只要“改易违碍字句,无庸销毁”。但对钱谦益、吕留良、屈大均、金堡以及戴名世、王锡侯、尹嘉铨诸人的作品,查禁特别严厉。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四库》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4-28 07:59
          回复
            【暂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4-28 08: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