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宝评级吧 关注:209贴子:1,757
  • 4回复贴,共1

论福建银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福建银币一直以来算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币种,由于地域局限性,大家可能了解甚少,本人根据网络资料对其进行一个摘抄、整理、汇总,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教。
清朝福建造币厂很有特色,先有民间股份制,后有官方,两者的龙形和字向均有很大区别;二是不论清朝还是民国,福建造币厂主要铸造辅币,主币没有进入流通领域;三是民国期间所铸辅币品种多,样式多,除中华元宝辅币的始铸时间有争议外,其他辅币铸造史清晰;四是福建没有铸造袁氏国币,所谓福建大头其实是军阀私铸,产地不详。
福建最早出现的是外国银饼,称重计算,大的称“马钱”,是海马形,中的称“花边钱”,小的称“十字钱”。“花边钱”有大中小三等,大的重七钱三分左右,中的重三钱有奇,小的重一钱有奇,民间通称为“洋番”或“番钱”。明末,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外商到福建大量采购茶叶、瓷器等土特产所使用的货币,就是外国银元。外国银元主要有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香港银元、日本龙洋、美国贸易银元、还有荷兰、智利、越南银元等多种。由于银元具有质量形态划一、使用方便等特点,比银锭优越。后出现以银元套购白银,引起白银大量外流,于是福建的漳州和台湾以及上海等地,为适应市场需要,已开始自铸银元。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闽浙总督刘韵珂在漳州铸有“漳州军饷”银币,成色98%,直径3.8~4厘米,正反面都有汉字楷书,无图纹,正面横书“漳州军饷”字样,下有草书签押“七十四”,指币重七钱四分。反面横书“足纹”,直书“通行”,是本省早期试铸的银币。“漳州军饷”银币还有3种版别,外形、面文、成色、大小都相似,但签押各不相同。 由于主要对“漳州军饷”的草书签押认识不同,对该币的铸造年代和何人所铸问题,学术界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漳州军饷”银币的花押是“曾”字与“左”字。传说是同治三年(1864年)至四年,曾国藩、左宗棠在漳州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时所铸。但币上草书签押是否“曾”或“左”字组成仍有争议。
另一种意见是“漳州军饷”银币的签押分别为“朱成功”和“国姓大木”所组成。原来郑成功名森,字大木。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大木,据此认定“漳州军饷”就是“郑成功大元”。根据这种论点“漳州军饷”铸造时间应该是顺治九年(1652年)前后,使福建省自铸银币时间要提前近200年。


IP属地:浙江1楼2016-04-21 18:02回复
    顶,学习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4-21 18:15
    收起回复
      谢谢楼主讲解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04-16 01: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