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不仅受重力影响有向下移动的性能,同时还有平面流淌的性能。
2、普通水泥砂浆、大多数面砖无机勾缝材料、混凝土微裂缝等,在毛细作用下,其渗水或吸潮会比预想的严重。
3、除了可外露使用的防水材料外,一般防水材料在外露环境下老化速度相当快。即使表现情况很好的密封胶,在一定年限后,也会产生脱胶、开裂等现象,也就是说,从长期使用来看,打胶是不可靠的,特别是质量较差的胶。
4、无论是屋面、地下室、外墙面,受温差变化影响产生的变形量足够使结构的某些部位被拉开,这些在结构完成后一二年内被拉开的小裂缝,在整个建筑寿命周期中会随着温差变化而不断扩大或闭合。如果结构设置了变形缝,或墙面设置了分格缝,变形会更多地集中在这些预设的缝上,但也不会因此完全避免发生胀缩变形裂缝。
5、地下室渗水不一定只发生在地下水位以下部位,潮湿土壤中的水分也会通过毛细作用,从混凝土裂缝或疏松混凝土的毛细孔渗入室内,造成墙面湿迹现象。
6、下雨不漏而停雨后渗水的原因主要是,从进水点到室内渗出点之间存在可蓄容水量较大的材料。下小雨时,进入墙体的水较少,雨停后通过蒸发扩散,在室内不会产生明显的湿迹。当进水量较多时,特别是雨后经太阳高温照射,蓄在材料中的水分会迅速扩散,造成表面水分来不及蒸发而出现湿迹。
7、青瓦、砖墙、砂浆、混凝土等材料都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只是渗透性能有大小差异。如果混凝土迎水面不设置防水层,水分会通过混凝土的毛细孔进入地下室内。以8m水压、250mm厚混凝土板、P6抗渗等级(3.39x10-9cm/s)为条件,理论计算每100m2在24h内渗透量可达到9.2kg。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看到渗水现象,主要由于墙体材料均匀吸水及均匀扩散,使得室内墙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色差,水分连续快速蒸发,以至看不出集中的渗水现象。
8、冷凝水现象无法通过防水材料进行改善和解决,只能通过减少墙体与空气的温差、减小空气的相对湿度、加强通风等方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