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士社吧 关注:59贴子:1,592
  • 18回复贴,共1

【讨论】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理学的学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度娘。


IP属地:广东1楼2016-04-15 15:57回复
    首先,为什么是理学而不是经学呢?
    我们都知道真正称得上经学的时代只有汉代(哪怕到了唐朝都沦落了),经过唐朝的“三教争鸣”与五代十国的乱,宋初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百废待兴。物质上的东西好重建,但精神上的失落却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再加上精神的东西足够复杂,所以反复也在所难免。但我们可喜地看到了宋朝士大夫在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的支配下真的开创了一个儒学的新时代,后世将之与汉唐儒学区分,称之为“新儒学”。那它新在哪呢?首先,新儒学重新审定了一个道统,认为上至尧舜之间的传心(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下至孔孟之间的接续,在孟子之后是后继无人的,幸赖河南程氏找到了“千载不传之绪”,于是“斯道大明”。那后来干脆就把孟子之后的道统接到了河南二程那里。再经过南宋朱子的发扬光大,这一儒学系统重获新命。而因为这一支儒学传统是对之后一千多年的中国有深远影响的,乃至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都受到了它的浸润。所以真正意义上现在对我们而言的儒学的传统在这里,而经学相对而言,则与我们隔了一层。


    IP属地:广东2楼2016-04-15 16:10
    回复
      文中子不能说不算哦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4-15 17:03
      收起回复
        咦 我在首页咋找不到这篇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4-15 18:11
        收起回复
          第二,这一支儒学传统有什么特点呢?
          既然说它是上接孟子,那我们就需要了解孟子这一支的特点。孟子是子思子的再传弟子,而子思子又是师承于曾子。按照理学所定的道统中,《中庸》是子思子“忧道学之心法不传”而作;而《大学》是因为孔门弟子中虽然“莫不闻师说”,但只有曾氏之传“独得其宗”,所以来路最正。而《大学》讲的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内圣外王”之道,始于修身,终于平天下。所以通贯而言,从曾子往下到孟子,这一支儒学的特点在于夯实心性,以修身为本,一旦天下之人都能日新其德,又能互相勉励,每个人在各自位子上做好自己的事,自然天下大治。所以这一支的是从修身出发,以平天下为最终归宿。后世之人,也把它归为心性儒学。


          IP属地:广东5楼2016-04-15 20:55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4-15 21:30
            回复
              @青蘿子 @公开亭亭长 @AntonMentor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4-15 21:30
              回复
                我还没学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4-16 16:13
                回复
                  这个置顶之后反而标题变得很小,都不容易被发现……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6-04-16 23: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