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早九点半,从关口出发,沿关--池路下午十七点抵达回石泉。途径汉坝、槐树、贾营、董家坝、太山镇(原宁陕新矿公社)、新建公社、龙王镇(原宁陕太山区)、河坪村(原宁陕铁炉坝公社)、由此进入石泉县界,途径迎峰镇、中池镇、池河镇.....
原宁陕县下辖四区一镇:太山区、蒲河区、两河区、江口区、城关镇。太山区下辖4个公社,新矿公社、新建公社、龙王公社、铁炉坝公社。
1972年参加工作至77年6年时间 ,每年都背着铺盖卷步行走遍了宁陕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上山下乡宣传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转眼 ,4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少年,已经变成爷爷辈了......
或许是老了怀旧的缘故, 总想把曾经走过的路再走一遍,所以才有了龙王行....














进入太山庙镇(原新矿公社)










70年代宁陕县只有一座小型水电站,叫红星电站,由于电站发电机组小,电压低,灯泡发出的光红星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红星电站”!为了改变宁陕缺电的现状,宁陕政府决定在新矿公社土地梁修一座更大的电站,当时太山区农民投劳记工分,县直机关干部义务投入到电站建设中去,该电站建的是滚水坝,偃渠在半山腰蜿蜒十几里,全靠高落差发电。那时从河沟里开块石,然后人工抬到半山腰修渠,我也有幸为该电站抬了半个月石头.....

这是80年代新建的太山电站


中午1点进入龙王镇,40年前这里是太山区区公所所在地,机关单位,国营食堂,供销社一应俱全,没想到40年后故地重游,变化不大,仿佛还没有了当年的繁华....





1975年太山区举办文艺汇演,几个公社的代表队包括我们宣传队队员就集中住在太山供销社旅社这栋木板楼上,也是这个季节,河边的翠柳刚发出嫩芽,那天我背着画夹在距旅社500米的河边画速写,“轰隆”一声闷响,回头只见旅社处尘土飞扬,赶紧跑回旅社,只见二楼居中约1.2米宽3.3米长的楼道木板散落一地,地上的十几个年轻人,就像从车上摔落一地的青蛙,有抽搐的、有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呻吟声、哭声、惨叫声不绝于耳,事故原因是新建代表队在楼道集中排队,超负荷导致楼道垮塌,当时伤的最重的是一位军人未婚妻腰椎断裂导致下肢瘫痪
后记:当我在原同事微信群聊起此事,大家对那场事故记忆犹新,经证实,由于70年代医疗水平有限,几年后这位美丽的姑娘就离开了人世.....

离开龙王镇,向铁炉坝进发
沿途风光



宁陕县地处秦岭山脉,山高坡陡,铁炉坝公社地势平坦,海拔最低,70年代俗称宁陕的鱼米之乡
四十年前,这里不通公路,我们到铁炉坝走的是羊肠小道,全靠步行,这里民风淳朴、一派田园风光,有保存完好、规模较大的地主大庄园,教场坝,政府机关一应俱全,现如今宽敞的水泥公路与石泉迎峰镇相连,撤区并乡后,政府机关全部撤走,由铁炉坝公社变成了和平村,只可惜曾经的地主大庄园、教场坝拆的拆,占的占,只剩下残垣断壁





记忆中,那年从龙王镇步行到铁炉坝,途中就着山泉水吃了个点心充饥,那时的点心就像秤砣,邦邦硬,不易消化,到了铁炉坝,人们说公社卫生院有个老中医号脉神奇,当天下午我们一帮年轻人抱着好奇心,找到这位老中医,听口音是汉阴县人,个子矮小,面目清瘦,带一瓜皮帽,年龄已是60多了,很和蔼可亲,记得给我号完脉,老中医问我是不是喝了冷水,吃了点心,饮食郁结?哇!当时我们一帮年轻人都惊呆了,我的妈呀!连这也能号的出来,从此我对中华传统中医可谓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原宁陕县下辖四区一镇:太山区、蒲河区、两河区、江口区、城关镇。太山区下辖4个公社,新矿公社、新建公社、龙王公社、铁炉坝公社。
1972年参加工作至77年6年时间 ,每年都背着铺盖卷步行走遍了宁陕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上山下乡宣传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转眼 ,4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少年,已经变成爷爷辈了......
或许是老了怀旧的缘故, 总想把曾经走过的路再走一遍,所以才有了龙王行....














进入太山庙镇(原新矿公社)










70年代宁陕县只有一座小型水电站,叫红星电站,由于电站发电机组小,电压低,灯泡发出的光红星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红星电站”!为了改变宁陕缺电的现状,宁陕政府决定在新矿公社土地梁修一座更大的电站,当时太山区农民投劳记工分,县直机关干部义务投入到电站建设中去,该电站建的是滚水坝,偃渠在半山腰蜿蜒十几里,全靠高落差发电。那时从河沟里开块石,然后人工抬到半山腰修渠,我也有幸为该电站抬了半个月石头.....

这是80年代新建的太山电站


中午1点进入龙王镇,40年前这里是太山区区公所所在地,机关单位,国营食堂,供销社一应俱全,没想到40年后故地重游,变化不大,仿佛还没有了当年的繁华....





1975年太山区举办文艺汇演,几个公社的代表队包括我们宣传队队员就集中住在太山供销社旅社这栋木板楼上,也是这个季节,河边的翠柳刚发出嫩芽,那天我背着画夹在距旅社500米的河边画速写,“轰隆”一声闷响,回头只见旅社处尘土飞扬,赶紧跑回旅社,只见二楼居中约1.2米宽3.3米长的楼道木板散落一地,地上的十几个年轻人,就像从车上摔落一地的青蛙,有抽搐的、有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呻吟声、哭声、惨叫声不绝于耳,事故原因是新建代表队在楼道集中排队,超负荷导致楼道垮塌,当时伤的最重的是一位军人未婚妻腰椎断裂导致下肢瘫痪


离开龙王镇,向铁炉坝进发
沿途风光



宁陕县地处秦岭山脉,山高坡陡,铁炉坝公社地势平坦,海拔最低,70年代俗称宁陕的鱼米之乡
四十年前,这里不通公路,我们到铁炉坝走的是羊肠小道,全靠步行,这里民风淳朴、一派田园风光,有保存完好、规模较大的地主大庄园,教场坝,政府机关一应俱全,现如今宽敞的水泥公路与石泉迎峰镇相连,撤区并乡后,政府机关全部撤走,由铁炉坝公社变成了和平村,只可惜曾经的地主大庄园、教场坝拆的拆,占的占,只剩下残垣断壁





记忆中,那年从龙王镇步行到铁炉坝,途中就着山泉水吃了个点心充饥,那时的点心就像秤砣,邦邦硬,不易消化,到了铁炉坝,人们说公社卫生院有个老中医号脉神奇,当天下午我们一帮年轻人抱着好奇心,找到这位老中医,听口音是汉阴县人,个子矮小,面目清瘦,带一瓜皮帽,年龄已是60多了,很和蔼可亲,记得给我号完脉,老中医问我是不是喝了冷水,吃了点心,饮食郁结?哇!当时我们一帮年轻人都惊呆了,我的妈呀!连这也能号的出来,从此我对中华传统中医可谓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