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2日漏签0天
凉亭中学吧 关注:541贴子:4,829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下一页 尾页
  • 17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凉亭中学吧
>0< 加载中...

合川云门,巴渝武术文化品牌“缠丝拳”的摇篮!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栖霞龙门
  • 活跃吧友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合川云门,巴渝武术文化品牌“缠丝拳”的摇篮!
  《中国武术史》记载,司徒玄空是有史以来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
  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又与峨眉山灵猴朝夕相处而创编出“峨眉通背拳”,引来众多弟子拜师求艺,故称其为“白猿祖师”。据《四川武术大全》记载:“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眉山的司徒玄空。”《中国武术史》记载:“战国白猿,姓白名士口,字衣三,号动灵子。”《乐山志》记载:“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作编峨眉通背拳,攻防灵活,在峨眉山授徒甚众。”
  明朝兵学、武学明师唐顺之先生《峨眉道人拳歌》是史料中最完整记录峨眉通背拳的珍贵文献,其“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千古绝句精准的描述了通背拳松柔空随收放自如的技击思想和螺旋缠绕、浑圆整劲、引进落空合即出的练功方法,古老的通臂拳也因而有了通背缠拳之说。现今流传在川渝本土的缠闭门(或化门)缠丝拳是相对最原生态的峨眉通背缠拳,不过大多都只继承了其外在的形(一个空壳),遗失了真正体现其内在东西的斯文之道(通背法门)。
  缠门祖师黄益川,江西残字门拳师,清乾隆、嘉庆年间人,因介入“反清复明”活动被官府追杀避难入川,隐蔽期间跟从峨眉道人潜修研习道门通背缠拳。后浪迹江湖,先后在泸州纳溪、大足龙水、合川云门等地隐居,暗中授徒传拳。因其“政治背景”而讳言师门来历,三百年间逐渐以缠拳、蚕丝拳、残拳、缠丝拳、化拳、峨眉拳等名目在江湖上形成缠闭门(蚕闭门)流派。缠丝拳功法中有主张不招不架先发制人的纯阳手法门,残、截、冷、弹、抖、钻纯阳六字道其术,少壮图强之士多擅长;也有主张螺旋缠绕、沾粘空随、能空善化之阴阳手技艺,沾、粘、绵、诱、空、随六字言之,化门之美誉因此而来,一般称阴阳手;还有缠丝技艺炉火纯青后返璞归真的纯阴术法,有敬、惊、径、擎、紧、切纯阴六字道其精微,老成练达之人始能会其玄奥,亦称斯文之道。缠丝拳在荣昌、大足一带有着清晰的传承脉络和完善的拳法套路、长短器械、内功功法、拆手技术和医药保健功夫,俗称“荣昌缠丝拳”,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四川武术大全》记载:“(黄益川死于合川,葬云门镇天星桥鸳鸯坟处)。”
  十七届六中全会浓墨重彩推出“文化强国、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可以说,每一个主题词都在提示我们:从文化入手,从我们民族的传统艺术宝库里开发创新之路,积极打造传统文化品牌是时代新亮点。
  合川云门镇天星桥鸳鸯坟,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早已在巴渝武术文化史上,打上一个永不消失的烙印。


  • 无声的爱语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峨眉剑法歌曰:
峨眉剑法妙入神,残虹一式定乾坤。
身若惊鸿莺穿柳,剑似追魂不离人。
非同凡技欲歌舞,应是奇传道数真。
输赢只须出半手,纵是越女也失魂。


2025-05-12 05:48:17
广告
  • 冷落的咖啡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缠丝拳艺步法层次:
定身定步 :初级阶段练定式,步法招法严格按规定练习;起脚划弧进,落步紧拧身。
随身随步 :熟练后渐入佳境,熟能生巧,能随身随势灵活变化;进先动前脚,退先动后脚。
轻身轻步 :沉劲入地意劲应潮为练法;至沉至重之法终将化为至轻至巧之道以期灵动致用。
舍身舍步 :内家拳为道家“无中生有”法门,功臻化境,乃还于虚以生万法,方为大家。


  • 神的使臣时代
  • 活跃吧友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峨眉通背缠拳 六十四式
1.请手提气 2.退回奇门 3.左挂步挤手 4.右挂步挤手
5.沉气灌劲 6.右挑闭左掌 7.左挑闭右掌 8.缠退压断
9.右边缠顺捶 10.左边缠顺捶 11.回步右横捶 12.右追封螺旋
13.左边缠顺捶 14.右边缠顺捶 15.回步左横捶 16.左追封螺旋
17.右挑闭左掌 18.左挑闭右掌 19.左搭挂右翻钻 20.右搭挂左翻钻
21.左缠挒右断手 22.右架左推掌 23.右采挒左断手 24.左架右推掌
25.马步右横捶 26.右追封螺旋 27.上步穿花掌 28.缠臂转莲肘
29.追步右铲捶 30.格挡撩缠削掌 31.左缠挒右断手 32.管脚推磨手
33.和身双炮捶 34.回身铲捶 35.左缠挒右断手 36.管脚推磨手
37.和身双炮捶 38.回歩倒肘 39.右挑闭左掌 40.右边缠顺捶
41.缠退削掌 42.追封螺旋 43.左钩挂右兜掌 44.右钩挂左兜掌
45.右边缠顺捶 46.回挂右兜掌 47.钩挂左兜掌 48.和身双炮捶
49.回挂右拦手 50.右挂左推掌 51.左拦挂右推掌 52.右拦挂左推掌
53.双擒左侧踹 54.双擒右侧踹 55.和身双炮捶 56.回挂右平肘
57.上步左挑肘 58.上步右挑肘 59.上步左平肘 60.盘旋右挑肘
61.右挑闭左掌 62.左挑闭右掌 63.钩挂收脚 64.导气归田


  • 心星夜之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峨眉缠闭门内功
第一节 准备功:(百日筑基)
第一式 无极松静(静息)
无极松静为道家内功之首层,亦称坐忘、闭气或胎息。肺为气之腑,气乃力之君,无极松静以不动之道致气,盖心与气本属一体,古语所谓息静则神恬,神恬则气足,以此生气,则得老子“无为”之法也。丹书曰:“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起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长”,可见无极松静实道门内功万法之宗也,故功家亦谓之炼己。有己始可以有本体,而后可以有用焉。
其法为:两脚开步站立,相距与肩同宽,含胸拔背,手自然下垂,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略开,圆裆提肛,松腘踩匀。会阴、两腋、下颌部如各夹一小气球状,凝神会意,抛却万念,虚灵内含,神志安祥鼻息自然。(此内家拳浑圆势,为螺旋缠闭门内功及拳架的基本体态要求,须贯穿始终,本无需多说重复。而此后动静桩功及拳架说明仍一再赘言者,仅为其重要性强调,学者能不时自查乎行走坐卧运功间,当能体谅述者用心之诚苦。)
而后放松身体前后左右及身柱中轴,从头到足渐次松开头顶、前额、两腮、口、前颈、胸、上腹、小腹、两大腿前面、两小腿前面、两脚;头顶、后枕部、后颈、背、腰、臀、两大腿后面、两小腿后面、两脚;头顶、头之两侧、颈之两侧、两肩、两上臂、两小臂、两手、十指,两腋、腰两侧、两胯部、两大腿外面、两小腿外面、两脚、脚趾;泥丸(脑中)、喉(颈中)、心(胸中)、胃(上腹正中)、脐后肾前(腹正中)、会阴、两大腿内侧、两小腿内侧、两涌泉。各线放松时,眼与意识微内视随之。每视一处,或微有酥麻之感,甚觉良好。从上至下放松时,有天降细雨、洗涤除尽体内外尘垢之舒适,则为得法。
肢体彻底放松之后,觉得自己和世界万物什么都没有了。司马承祯谓之“彼我两忘,了无所知”,似乎宇宙不比我大,我不比宇宙小,我即宇宙,宇宙即我,进入“太无”之境界。则可以静息也,其法有数、随、止、观、还、净六字言之,丹家谓之“六妙法门”。
数,即数息。自然呼吸中,微以意念默数呼吸,凡12——60度,意在鼻间。随,即随息。心息相依,意念轻随呼吸出入往返于鼻与丹田间,想以心火温熏丹田,无须再数,久暂随意。止,即止息。不数不息,意识停止于脐下,以丹田深息,凡12——60度。观,即观息,关息也。此时以丹田为中心,意以全身所有肌肤毛孔进行呼吸(似乎不再需鼻呼吸),略闭气以通关。《抱朴子?微旨》曰“适时闭息,节其气冲以通也”,尽言其道。还,即还息,返本还源。如还归母体胎中,通过脐带供给养料一般。站立地上,唯足与地相连,犹脐带与母体也,想地气自足心而入丹田,久之如脚踏气团,轻身灵跳所以然。《庄子》曰:“古之至人,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蹱,众人之息以喉。”净,即净息,心无所托,泯然清净,还归虚无,无中而有生。张景岳言:“闭气即所以养气”。
道家丹法《胎息经》曰:“胎自伏气中结,气自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则气行,神往则气往。若欲长生,神气相驻,心不动念,无去无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初行松静之法,当勿妄求,初习一二字,数日后增至三四字,再求全之。功浅者稍闭即可,渐求深长。而尤以神意注胎中而不离形为要,盖失神意而妄闭者,或有断息自闷之险,习者须知之。


  • 通背龙儿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峨眉缠闭门功夫法门:
莫叹难,莫叹难,
劝尔从里往外练,不在外边在内边;
内里通,一身轻,玄妙天机自然生。


  • 女风暴联盟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道家武术的传播是在青少年中发扬道教的重要方略》
  毋容置疑,现代道学主要由“大德先贤”引领着,青少年中后继乏人。
  广大青少年朋友究竟喜欢什么?
  老实说,仅“少林拳”的影响就为佛门增加了数以百万计的弟子。
  而道门武学文化和历史远比佛门武技悠久丰富得多,却未能真正发挥起来,实为可惜!!!
  重庆钱鼎文师傅作为道教龙门派俗家弟子,峨眉通背缠拳代表性传承人,二十多年前就有《道门缠丝》、《道功史话》等论著,却一直没能形成足够的影响。可悲可叹!
  谨在为钱师此开设一个宣传推广道家武术的窗口,希望赢得同道支持!谢谢!


  • 海绵宝乐园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通背缠拳的基本功法是通背(亦称大周天),核心功夫是培养裹铁力和弹抖劲;培养裹铁力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老师常给我们说的甩胳膊。


2025-05-12 05:42:17
广告
  • 乾的坤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公益健身连锁,时尚阳光产业!
欢迎加盟支持我们重庆人开的连锁武馆!
真正的零投资,空手就可创业!
传统内家搏击武术-道门缠丝拳全国连锁武馆-欢迎加盟!
http://cq.58.com/meirongbaojain/27462729691186x.shtml?PGTID=0d000000-0000-050c-b456-a093c1251484&ClickID=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青年最励志的声音!


  • 缠丝拳会馆
  • 活跃吧友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三章《中国武术系列教程》之《巴渝武术篇》编辑工作委员会机构成员
  《中国武术段位系列教程之巴渝武术篇》编辑工作委员会:
主 任:
副主任:
委 员:…
技术顾问:
总 编 辑:
副总编辑:
编  委:
  一、《巴渝缠丝拳》编委会
领导小组:
组 长:李 春
副组长:牟燕梅 蒋远武
成 员:张辉文 郑本益 邹朝文 于正国
技术顾问:赵幼生(渝北) 黄宏先(荣昌) 万明扬(泸州) 姚正强(大足)
彭 城(广安) 钟旭峰(江津) 罗仕杰(内江) 陈 岗(合川)
主编:张辉文 副主编:钱鼎文
编委:薛尚禄 张 椿 王明义 唐 旭 周红兵 郑 江 钱顶素
动作示范:郑 江(传统缠丝拳套路) 钱顶素(初级缠丝拳六十四式) 钱义洲 叶思艺
     何盛弦 龙 锦 张冠旭 敖翊翔 朱黎嘉 张 昊 潘有豪 莫雨涵 张 洋
摄影录像:周红兵 王 刚
图文编辑:王明义 钱鼎文
视频编辑:隆朝勇 唐 旭


  • 白猿春晓
  • 活跃吧友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二篇 巴渝缠丝拳
  第一章 巴渝缠丝拳简介
  第一节 巴渝武术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剽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著称。巴人的军队参加周武王讨伐商(殷)纣王战争,总是一边唱着进军的歌谣,一边跳着冲锋的舞蹈,勇往直前。古人典籍“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所言即巴渝武术之早期代表形态之一。
  第二节 巴渝缠丝拳溯源
  在中华武术三大系列中,巴渝缠丝拳属于西南地区的峨眉派系。
  从《中国武术史》可以看出:峨眉系列武术是中华大地最早有历史记载中国功夫。战国时期有三大剑法,为剑法始祖,乃“越女剑法”、“玄女剑法”和“猿公剑法”。而“猿公剑法”便是峨眉山道人司徒玄空所创。由于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又与峨眉山灵猴朝夕相处而创编出“峨眉通臂拳”,引来众多弟子拜师求艺,故称其为“白猿祖师”。据《四川武术大全》记载:“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眉山的司徒玄空。”《中国武术史》记载:“战国白猿,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号动灵子。”《乐山志》记载:“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作编峨眉通背拳,攻防灵活,在峨眉山授徒甚众。”但因随后秦汉晋唐的南北战乱和民族纷争,使峨眉通臂拳屡遭冲击,衰旺兴替反复。
  史学研究表明:宋代以前,以峨眉山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宗教活动以道教为主,早期主要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以修炼铅汞外丹和符篆为主。其实铅汞制品都是有毒的,因颜色看起来大异寻常,先人以为是仙丹,着实毒死了不少的人。不过古时有些道人很乐观,执着地认为死了就是升仙了,肉体腐败之余灵魂已在天界享福。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明白点的老道起过疑惑之心,不欲享受仙丹福分。但“老不升仙”毕竟讨人嫌啊!后有不肖子等着主持观阁工作早已不耐烦了,动员帮助前人早升极乐者必亦有之。
  北宋前后主张通过呼吸运动脏腑胸隔增大肺活量的内丹流派逐渐兴起,这和符合现代科学规律的健身气功已经日益接轨。南宋时期主张修炼武学内丹积极出世为民请命的全真龙门派系便是当时持这类新观念的佼佼者,并因为与元朝统治阶层的友好关系而在随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兼并了包括峨眉道派在内的各大教系。古老的峨眉通臂拳因而受龙门道内丹功法的影响逐渐分流为以修炼丹田内功经络为主的通背拳系列(现代内家武学的源流)和之前以修炼胳膊腿脚筋骨为主的通臂拳系列。
  至明朝初年,龙门派六代弟子张三丰更是盛名远播,深受明成祖追捧数十年不应,武当山道观群因而兴起。道教武术史上传言,张邋遢隐逸期间与川中峨眉武林同道多有交流,峨眉武术火龙掌即是张三丰传到北方去的。
  四川毕竟是天府之国,受北方游牧民族战火*扰相对少些,川中道门内家武术得以在闭关潜修中步入鼎盛时期。这里不得不提到中国武术发展史上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就是明朝中后期唐顺之先生。唐荆川公以文字武功之精少入统军仕途,官至兵部主事。因洒脱豪放的性格,不羁于官场体制陋习,青壮年时曾因“擅谒太子”被误为不轨而免除实职。荆川公遂能无官一身轻而偿云游巴山蜀水之夙愿。大明之季从皇上到庶民都有崇尚道教的风气,荆川公西游途中自然少不了与道门武学名流的深度交往,并在《峨眉道人拳歌》一文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峨眉道门内家武学从源流、拳势、手法、身法、步法、招势、劲势、击法、防守、节奏、呼吸、意境、神韵、气势等方方面面的特点,成为内家武学史上十分重要的珍贵文献,其中“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深山白猿授”明确指出道人的武功为战国时白猿道长观峨眉山灵猴所创的通臂拳。文中经典妙语“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千古绝句精准的描述了峨眉武技中因受龙门派内丹学说的影响而从通臂拳中分流出来的通背拳松柔空随收放自如的技击思想和螺旋缠绕、浑圆整劲、引进落空合即出的练功方法,内家源流通背拳也因而有了通背缠拳之说。
  数百年来,“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一直被尊为搏击类内家拳的“撒放秘诀”。因见过大阵仗而相对开明的唐先生不像一般武林大师那样自密其术自神其技,而是以歌谣的形式广泛传颂之。这一下不得了,之前相对封闭保守中国武林由此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革命。
  唐荆川公游历潜修十余年后,因东南沿海倭寇侵扰,朝廷重新任命荆川公出任江浙督军,指挥戚继光等名将抗击日军。在戚继光军事论著《纪效新书》中详细记载了唐荆川公向戚继光传授峨眉枪棒技击的过程,如拦拿圈缠仅需尺余等即是川中武学的典型特点。并在随后的“戚家军”训练中大量融入峨眉道人所传的通背缠拳。戚家军军官士兵转业退伍后,峨眉通背缠拳被带到中原各地,极大地促进了峨眉内家武学的传播,是为“南拳北上”说。甚至有个别明军士兵被俘变节或倭寇斥候侦探到明军操练方法而将其带到东瀛诸岛。追溯现代各大武林流派历史,除个别附庸风雅贴在更早的历史名人膝下之外,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最多只能找到明末清初的根源。
  通背缠拳在民间长期流传中,逐渐形成了“通臂猿猴”、“白猿通臂”、“猴拳”等以形体特征为主的流派和“无极通背”、“内功猴拳”、“六合通臂”、“内功螳螂拳”、“八极拳”等以内息意劲为主的流派。如今以意劲为主的通背缠拳中,虽然还有“猿猴出洞”、“猢狲撩阴”、“醉猿探臂”、“白猿献果”等动作名称,但已逐渐忽略外在的腾跃灵动,减少了闪、展、腾、挪、惊拍和起伏转折中胸背吞吐、缩颈夹腋的猴趣神态,保存了通过甩膀抖腕、双臂交换云舞、丁步勾手蹲身、拧腰顺胯等猿猴特点动作,只是转为凝重接地,动作迟缓,注重发力时“浑圆”、“通背”、“顺肩”、“甩膀子”等特征,所以它跟猴拳既有血缘脉络也有明显的差异。现今荣昌、大足、成都、重庆、泸州、合川、广安等地以缠丝拳为名广泛流传的峨眉化门(缠闭门)功夫即是相对最原生态的通背缠拳。通背之道除拳术外,还有通背内功、通背掌、白猿奇势大小连环,以及白猿刀、无极刀、双刀、通背连环棍、五行子午棍、通臂连环刀、白猿剑、峨眉花枪、双剑、单剑、短剑等练法。
  其实北方各地不同风格的通背拳(或通臂拳)都是由四川道家传出去的。因为练功时“轻柔不用拙力、迟缓不求迅捷、凝重不尚机巧”的老庄思想很不容易被一般练武人理解(一般人认为练功时越有力量越快速的功夫就是越厉害的),所以传到北方的通背拳大都继承了其以直劲为主缠丝劲为辅的纯阳架风格,如八极拳之类。明朝唐顺之之后百余年间由峨眉道人传到焦作一带的无极通背缠拳又经李春茂、博公道长、董秉乾、蒋发等教导或影响陈王廷而衍生出陈氏太极拳雏形,并直接影响现代武术格局,属于通背缠拳刚柔相济的阴阳架脉络。真正传承了道门“无中生有”思想的纯阴架通背缠拳,秉承“力从小起方渐增”的自然规律,逐渐衍生出八卦掌、永年太极拳等迟缓凝重虚灵轻柔而又肃杀整齐的以培养螺旋横劲为主的内家拳风范。
  川渝本土武术在“张献忠血洗四川”及后续明清更替系列事件中毁损严重,兼之满清王朝偏向于信奉佛教,所以近代官面上佛门武技渐居峨眉武术主导地位。随缠门祖师黄益川隐蔽在巴渝民间的缠丝拳是西南道门功夫中相对较为系统完善的一支。
  缠门祖师黄益川,江西残字门拳师,清乾隆、嘉庆年间人,因介入“反清复明”活动被官府追杀避难入川,隐蔽期间跟从峨眉道人潜修研习道门通背缠拳。后浪迹江湖,先后在泸州纳溪、大足龙水、合川云门等地隐居,暗中授徒传拳。因其“政治背景”而讳言师门来历,两百年间逐渐以缠拳、蚕丝拳、残拳、缠丝拳、化拳、峨眉拳等名目在江湖上形成缠闭门(蚕闭门)流派。缠丝拳功法中有主张不招不架先发制人的纯阳手法门,残、截、冷、弹、抖、钻纯阳六字道其术,少壮图强之士多擅长;也有主张螺旋缠绕、沾粘空随、能空善化之阴阳手技艺,沾、粘、绵、诱、空、随六字言之,化门之美誉因此而来,一般称阴阳手;还有缠丝技艺炉火纯青后返璞归真的纯阴术法,有敬、惊、径、擎、紧、切纯阴六字道其精微,老成练达之人始能会其玄奥,亦称斯文之道。缠丝拳在荣昌、大足、合川一带有着清晰的传承脉络和完善的拳法套路、长短器械、内功功法、拆手技术和医药保健功夫,俗称“荣昌缠丝拳”,是重庆市首个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近年,荣昌区武术协会在区文化委、体育局领导下全面汇总研究了此前二十余年搜集的缠门祖师黄益川、杨维善在自贡、渝北、泸州、龙水、合川、广安、江津等地留下的风格内容略有不同的拳械功法,积极完善“荣昌缠丝拳”内容,使之升级为“巴渝缠丝拳”的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初级缠丝拳(六十四式)、五行子午棍、无极单刀、缠闭枪、白猿剑等峨眉缠闭门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内容都先后在市区各级武术大赛上露面并有不俗表现。


  • 活神仙传
  • 活跃吧友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二章 段前级缠丝拳
  巴渝缠丝拳是古老峨眉通背缠拳的现代传承,所以有其峨眉道门内家拳独有的基本体态和呼吸用劲方法。
  谱云:“天应星,地应潮;顶天立地,哼哈弹抖。顶则虚灵上拔之飘逸,沉则松肩接地之凝重;前后相拔则得力贯通身之道,遂成浑圆整劲。低姿入地,力从根发,劲整而力聚;高势飘然,机含万变,泰然而处敌。”
  可见巴渝缠丝拳站立时不能要求立正姿势,而是开步松静站立。要求含胸拔背,坠尾开胯,命门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领顶竖项,头顶百会若有一线与天上星星连接,是为“天应星”。圆裆提肛,膝委松活而含外撑内裹前顶之意劲;两脚踩匀,脚趾略抓地,意劲通过涌泉与地气相接,是为“地应潮”。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内而略后,肩沉肘顶而含外撑棚起之意;会阴、两腋、下颌部如各夹一小气球状,凝神会意,静息片刻以调动气机。(此为巴渝缠丝拳械演练站立时基本要求,下不赘述)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下一页 尾页
  • 17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凉亭中学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