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刀流研究
一、何谓二刀流
从剑道起源上讲,相传是由最初诞生于我国的剑术传播到日本后,渐与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完全别与中国古剑术的武道类型。十四世纪起的中条流、天真正传神道流、爱洲阴流这兵法三大源流相继出现,代表了日本“兵法”由“弓马之道”朝“击剑之术”转化的成型。
在日本历史上曾涌现的剑术流派不计其数,然而在演化成为现代剑道的升华过程中,其选择的中心却是一刀流。现代剑道中,一刀中段之构可以理解为剑道的基本之本道,而那些推行中段以外之构的剑道则是违背了基本理念的邪道。因此,剑道的实践问题也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事而缺少剑道家去专门研究。二刀流,即两手持刀之术,同样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当成了异端;双手持刀亦被视作邪剑,非正途。
如今,相信大多数人听到二刀流这一名词时,初反映必定是联想起一位赋有盛名的剑客——宫本武藏。于是乎就有了如《广辞苑》(第四版、新村出编、岩波书店、平成5年)中将宫本武藏视位成了二刀流的创始者,并同时将二刀流与二天一流视为了同一流派,而二天一流又是“宫本武藏所创始的剑道一派”这样的说法。而《图说日本武道辞典》(笹间良彦著、柏书房、昭和57年)里也谈到二刀流乃是“学习宫本武藏的二天一流,在江戸时代中所传颂的流仪”。然而,严密地说,就算视宫本武藏为二刀流的创始者,但二天一流也只是其所创建的一派而已,我们不能将二刀流当作是宫本武藏的流派本身。现实中,与二天一流没有联系的二刀流也是真实存在的。与其说二刀流必须是继承二天一流道统的流派,还不如讲成是两手持刀作战的剑法总称。以此意定位二刀流这一名词如今已是相当普通了。譬如在《剑窓》(第118号、全日本剑道连盟发行、平成3年6月)中的二刀流理解就是 “持二本之刀作战”,根据实际情况的特殊,二刀流所表示的为不同的具体流派名。
“二刀流”与“二刀”之间的区别,从严密意义上讲,二刀流的“二刀”意指太刀与胁差,而非单纯的两刀。不过现实中,这一区别实际意义不大,所以广义上可以将二刀与两刀视为同意。在全日本剑道连盟试合的《审判规则》中就有这样的一条:“竹刀的拿法,右手持大刀,左手持小刀的场合为正二刀;左手持大刀,右手持小刀的场合为逆二刀。”这就是关于二刀拿法正二刀、逆二刀的区别。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文献中所谓的“二刀”都是正二刀,在使用二刀的场合,基本上都是以右手持大刀,左手持小刀建二刀之构,逆二刀反而很少出现在记录中。当时的剑术解说书就记载有:“大持于右而小持于左,架构的场合,大刀以上段而小刀以中段为普通之构”(《最も実际的な学生剑道の粋》近代剑道名著大系第七卷、富永坚吾著、同朋舍出版、昭和61年),以及“大小两刀一般在左手持小太刀、右手持长太刀”(《剑道解说》近代剑道名著大系第十二卷、剑道教育研究会著、同朋舍出版、昭和61年》。随后才逐渐产生了以左手持大刀,右手持小刀,与通常的竹刀持法相逆的拿法,这才有了逆二刀之名。
论架构的方法,由于二刀乃是二本之剑的組合,所以架构的方式不可谓不多。《二刀流を语る》(复刻版、吉田精显著、体育とスポーツ出版社、昭和58年)中就有共十七种架构的方式;而《现代剑道 二刀流の习い方》中也介绍有七种。而现在的剑道作为中心之构的方式为大刀以上段、小刀以中段建构,如《二刀流を语る》有“上下太刀之构”,《现代剑道 二刀流の习い方》中则记有“大刀上段之构”。其它的类型诸如大小皆以上段构,或组十字以构等等现实中也是有使用者的。
至于二刀流的“足之置”方式,由于正二刀、逆二刀根据实际使用者的不同,都有右足前或左足前的可能性,因此一直没得到统一。不过,很多情况下,一般是以持小刀的方位为前足架构的。
实际的二刀攻击法,基本是以小刀押住对方的竹刀,同时以大刀击面、小手;或胴打(击腹部);或是突刺。可能是在对手击面之时以小刀抵挡,同时大刀胴打(击腹部);或者在对手突刺时以小刀押在受攻击之处,并以大刀击面等等。所以,二刀流之技多为以小刀受对方之打而大刀趁空隙击打对手破绽部位。
二、古法二刀流
一般,世人多将宫本武藏看做是左右两手持长短之刀以作战的二刀流的元祖。不过宫本武藏的二天一流以前二刀之形其实早已出现了。按《大日本剑术史》(复刻版、堀正平著、体育とスポーツ出版社、昭和60年)所记:“二刀之剑法,实际在武藏的二天一流成型之前的诸流派中早有出现。譬如京流的山本勘助在天文十五年有二刀形五本;新影流的庆长十五年传书中有三本孰之图居其中。故将二刀元祖定为武藏实在是太主观了,应该说二刀根本不存在有元祖。” 大小两刀同时使用的二刀剑法,实际上从室町时代起就已经存在着构想了。最古老的流派之一神道流系中便有将二刀剑法作为一刀剑法的别传的传承记载,十四世纪的宝山流二刀之术的发现,传说乃京流山本勘助在天文十五年时所著之《军法兵法记剑术之卷》中含二刀形五本,庆长年间的疋田派新阴流(即·新影流的庆长十五年传书)中也有明确的二刀剑法绘图存在。这些资料无不说明了到了战国时代,二刀剑法实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剑法而广为传播。宫本武藏为二刀流的元祖的说法已经越来越说不通了。
(1)天真正传神道流
最早出现二刀之术的流派或许是天真正传神道流吧。天真正传神道流全名为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被誉为日本国剑法的元祖,与爱洲阴流、中条流并称为三大古流。在今天的茨城县的香取·鹿岛,自古以来就有防人的武艺锻炼传统。到了室町时代,出现了一位擅长真言密教的武将,学得下总国·香取所传承的古武道,创立了天真正传神道流一脉。他,就是天真正传神道流鼻祖饭筱长威斋家直。相传家直在他六十岁之时向香取大神(《先代旧事本纪卷第一》:二神相生之神,儿·经津主神。今坐下总国之香取大神是也)许下千日大愿而斋戒沐浴,致力于兵法的百炼千锻,当修业达成后得香取大神授予其神书一卷以示激励。天真正传神道流虽然被称为日本剑法元祖,但就其本身性质而言,称天真正传神道流为武道更为恰当。因为天真正传神道流不但包含了太刀术、薙刀术,同时还很好地综合了棒术、枪术、居合、柔术及手里剑等多项战斗技能,说它是一门总合武术流派也绝不为过。而在天真正传神道流太刀术之型就分为了四项:
(1)、表之太刀 四条:五津之太刀 七津之太刀 神集之太刀 八神之太刀
(2)、五行之太刀 五条:三津之太刀 四津之太刀 阴之太刀 舍之太刀 发之太刀
(3)、极意七条之太刀 三条:远山之太刀(浮舟之位) 片浪之太刀(叶水之位) 扬波之太刀(山月之位)
(4)、 两刀 四条:永月之太刀(二王之位) 水月之太刀(天地之位) 矶浪之太刀(风叶之位) 村云之太刀(佐寿之位)
而其中的“两刀 四条”应该就是清兴看到的所有记载中出现最早的二刀流剑法了。从传系上讲,兵法三大源流之后成型的两大流派,无论是新当流还是新阴流,受天真正传神道流影响可谓颇为深远。塚原卜传通过松本备前守得以继承神道流薙刀之术而开创新当一脉;上泉伊势守更是融合了神道流、阴流两派所长创立新阴流。所以说新当、新阴之剑术源自神道流绝不为过。只是不知为何,后两者的剑法体系中却没有了二刀之法的延续。这点清兴能力所限,无力求证了。
(2)宝山流
在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之后出现二刀流记载的应该算十四世纪的宝山流。虽然这一流派今天基本已经找不到修行之人了,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在某些剑道书籍中挖掘出宝山流的痕迹。比如在《二刀流を语る》对宝山流的描述就相当地清晰:“宝山流为中条流末流,至堤山城守后改称宝山流。其流仪之表为燕飞、燕廻、锋返、方扬廻、浮舟、浦波、山阴、芝引、蜻蛉返、千金漠传、留太刀以上十一手,次之中段之形,普通的胜负则用以羽节切、阴见崩、一叉铁之形。又浮镜所云小太刀十一手之秘传,其形之名有横太刀、浮曲角之太刀、八天切等称谓。以关上十一手为其流之极意。所云关上十一手为飞龙迫、卧龙迫、阴阳乱、上下太刀、飞鸟翔、阴虎乱、阳虎乱、虎乱入、晴眼崩、晴眼留、云剑翔这十一种,皆是二刀之型。更又有称为‘山之井’的形秘传,其名颇有高深意味。除此之外尚有秘传之太刀等。所在问题是,其流何时出现的秘传关上十一手?我们无法在中条流中找到二刀之传,宝山流出现的二刀是否是后来才加入的。如果将关上十一手之形与铁人流之形做比较推测,宝山流二刀用法的加入或许是宽永以后的事了。可惜其间信息不足,无法判明。”
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关上十一手秘传的二刀所用皆是手中上下太刀之术。其上下太刀之构为大刀作上段,小刀以中段架构之形,这是现在的二刀中心之构型。而宝山流出现大约是在西历1370~80年左右,相当于宫本武藏诞生的约二百年前。那么,现代剑道中二刀的中心之构——上下太刀之构,有可能正是顺着十四世纪的宝山流为其起源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3)新阴流
新影流的庆长十五年传书绘图虽然在部分资料中曾经提过,不过清兴从未亲眼见到。疋田派新阴流之祖疋田文五郎景兼的师范是上泉伊势守信纲,这点是可以确定的。而继承伊势守所创立新阴流一脉道统者,乃柳生新阴流的柳生石舟斋宗严。战国时代,为众人所公认的最强者,剑圣上泉伊势守信纲与柳生石舟斋宗严之间剑术的传承关系是无可否定的。上泉伊势守赐予柳生石舟斋的代表了新阴流最高境界的印可以及最高奥义的影目录四卷已然说明这层关系。因此这里便以通过阐述柳生新阴流剑法的方式来代表整个新阴流体系。
根据《新阴流兵法目录事》,柳生新阴流内传剑法可分成下列五项:
1、三学円太刀(柳生太刀技之基础) 五本:一刀两断 斩钉截铁 半开半向 右旋左转 长短一味
三学円太刀中的三学原指佛学中戒·定·慧三者修行,在这里指架势·手足·太刀。作为剑术基本,三学円太刀主要是为剑手通过精神上的修炼得以清楚认识自己,并在对敌时得以保持平常心态。
2、 九箇(集合) 九本:必胜 逆风 十太刀 和卜 捷径 小诘 大诘 八重垣 村云
九箇者,有取与他流极意,综合而得之成本的说法。与先前之三学円太刀中三学之法正好相反,九箇的精髓在于如何去影响对方的行动,并最终驱引对手。讲究在对战中如何时刻保持必胜的信心。新阴流之术一大特色乃是调动对方,根据对方的行动而取胜的活人剑。
3 、燕飞(动声结合) 六本(江户遣八本) :燕飞 猿回 山阴 月影 浦波 浮舟
燕飞、上泉伊势守先从松本备前守之鹿道神流、爱州移香斋之阴流学习而后得新阴流的创始,燕飞便是阴流绝技之一。使用木刀后,可以一气呵成六本(江户使用八本)齐出的绝学。在新阴流诸法中,气势的加重方式几乎是无声的,唯一例外是这个燕飞之技有三处需要有声的气合,这也是燕飞的独特之处。通过燕飞的修炼,可以使身体、手足得以自由自在的活动。
4 、天狗抄(具体之法) 八本:花车 明身 善待 手引 二刀 二刀打物 乱剑 二人悬(天狗抄奥)
天狗抄是在通过三学,九箇的修炼后,得其基本可以自由自在使用时才课学习的高深剑术。其中包含对二刀之法及应对多敌的战法。
5 、奥ノ太刀 六本:添截乱截 无二剑 活人刀 向上 极意 神妙剑
奥ノ太刀中,如双方实力相当且均以奥ノ太刀对战,则使无二剑者胜添截乱截者,使活人刀者胜无二剑者,依次类推。最后到达神妙剑这极意之太刀。
(以上依据渡辺忠成 / 岛正纪 共著《新阴流兵法教范》)
而五项之中,至少需要达到柳生新阴流传位的天狗抄位(柳生新阴流传位分为:入门、表位、大传位、小传位、天狗抄位、天狗抄奥位、仮目录位、目录位、外传位、内传位)才可以初步修行的“天狗抄”中的“二刀”、“二刀打物”两本即是柳生新阴流,或言新阴流所流传的应对二刀流的剑法。而在《史料柳生新阴流·上卷》(今村嘉雄编、人物往来社刊)中收录有柳生石舟斋颁发给金春七郎的《新阴流兵法目录事》,其中的八本“天狗抄”为:高林坊、风眼房、太郎房、荣意坊、智罗天、火乱房、修德房、金毘罗房。其中的智罗天、火乱房两本即应对二刀之法。
一、何谓二刀流
从剑道起源上讲,相传是由最初诞生于我国的剑术传播到日本后,渐与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完全别与中国古剑术的武道类型。十四世纪起的中条流、天真正传神道流、爱洲阴流这兵法三大源流相继出现,代表了日本“兵法”由“弓马之道”朝“击剑之术”转化的成型。
在日本历史上曾涌现的剑术流派不计其数,然而在演化成为现代剑道的升华过程中,其选择的中心却是一刀流。现代剑道中,一刀中段之构可以理解为剑道的基本之本道,而那些推行中段以外之构的剑道则是违背了基本理念的邪道。因此,剑道的实践问题也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事而缺少剑道家去专门研究。二刀流,即两手持刀之术,同样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当成了异端;双手持刀亦被视作邪剑,非正途。
如今,相信大多数人听到二刀流这一名词时,初反映必定是联想起一位赋有盛名的剑客——宫本武藏。于是乎就有了如《广辞苑》(第四版、新村出编、岩波书店、平成5年)中将宫本武藏视位成了二刀流的创始者,并同时将二刀流与二天一流视为了同一流派,而二天一流又是“宫本武藏所创始的剑道一派”这样的说法。而《图说日本武道辞典》(笹间良彦著、柏书房、昭和57年)里也谈到二刀流乃是“学习宫本武藏的二天一流,在江戸时代中所传颂的流仪”。然而,严密地说,就算视宫本武藏为二刀流的创始者,但二天一流也只是其所创建的一派而已,我们不能将二刀流当作是宫本武藏的流派本身。现实中,与二天一流没有联系的二刀流也是真实存在的。与其说二刀流必须是继承二天一流道统的流派,还不如讲成是两手持刀作战的剑法总称。以此意定位二刀流这一名词如今已是相当普通了。譬如在《剑窓》(第118号、全日本剑道连盟发行、平成3年6月)中的二刀流理解就是 “持二本之刀作战”,根据实际情况的特殊,二刀流所表示的为不同的具体流派名。
“二刀流”与“二刀”之间的区别,从严密意义上讲,二刀流的“二刀”意指太刀与胁差,而非单纯的两刀。不过现实中,这一区别实际意义不大,所以广义上可以将二刀与两刀视为同意。在全日本剑道连盟试合的《审判规则》中就有这样的一条:“竹刀的拿法,右手持大刀,左手持小刀的场合为正二刀;左手持大刀,右手持小刀的场合为逆二刀。”这就是关于二刀拿法正二刀、逆二刀的区别。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文献中所谓的“二刀”都是正二刀,在使用二刀的场合,基本上都是以右手持大刀,左手持小刀建二刀之构,逆二刀反而很少出现在记录中。当时的剑术解说书就记载有:“大持于右而小持于左,架构的场合,大刀以上段而小刀以中段为普通之构”(《最も実际的な学生剑道の粋》近代剑道名著大系第七卷、富永坚吾著、同朋舍出版、昭和61年),以及“大小两刀一般在左手持小太刀、右手持长太刀”(《剑道解说》近代剑道名著大系第十二卷、剑道教育研究会著、同朋舍出版、昭和61年》。随后才逐渐产生了以左手持大刀,右手持小刀,与通常的竹刀持法相逆的拿法,这才有了逆二刀之名。
论架构的方法,由于二刀乃是二本之剑的組合,所以架构的方式不可谓不多。《二刀流を语る》(复刻版、吉田精显著、体育とスポーツ出版社、昭和58年)中就有共十七种架构的方式;而《现代剑道 二刀流の习い方》中也介绍有七种。而现在的剑道作为中心之构的方式为大刀以上段、小刀以中段建构,如《二刀流を语る》有“上下太刀之构”,《现代剑道 二刀流の习い方》中则记有“大刀上段之构”。其它的类型诸如大小皆以上段构,或组十字以构等等现实中也是有使用者的。
至于二刀流的“足之置”方式,由于正二刀、逆二刀根据实际使用者的不同,都有右足前或左足前的可能性,因此一直没得到统一。不过,很多情况下,一般是以持小刀的方位为前足架构的。
实际的二刀攻击法,基本是以小刀押住对方的竹刀,同时以大刀击面、小手;或胴打(击腹部);或是突刺。可能是在对手击面之时以小刀抵挡,同时大刀胴打(击腹部);或者在对手突刺时以小刀押在受攻击之处,并以大刀击面等等。所以,二刀流之技多为以小刀受对方之打而大刀趁空隙击打对手破绽部位。
二、古法二刀流
一般,世人多将宫本武藏看做是左右两手持长短之刀以作战的二刀流的元祖。不过宫本武藏的二天一流以前二刀之形其实早已出现了。按《大日本剑术史》(复刻版、堀正平著、体育とスポーツ出版社、昭和60年)所记:“二刀之剑法,实际在武藏的二天一流成型之前的诸流派中早有出现。譬如京流的山本勘助在天文十五年有二刀形五本;新影流的庆长十五年传书中有三本孰之图居其中。故将二刀元祖定为武藏实在是太主观了,应该说二刀根本不存在有元祖。” 大小两刀同时使用的二刀剑法,实际上从室町时代起就已经存在着构想了。最古老的流派之一神道流系中便有将二刀剑法作为一刀剑法的别传的传承记载,十四世纪的宝山流二刀之术的发现,传说乃京流山本勘助在天文十五年时所著之《军法兵法记剑术之卷》中含二刀形五本,庆长年间的疋田派新阴流(即·新影流的庆长十五年传书)中也有明确的二刀剑法绘图存在。这些资料无不说明了到了战国时代,二刀剑法实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剑法而广为传播。宫本武藏为二刀流的元祖的说法已经越来越说不通了。
(1)天真正传神道流
最早出现二刀之术的流派或许是天真正传神道流吧。天真正传神道流全名为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被誉为日本国剑法的元祖,与爱洲阴流、中条流并称为三大古流。在今天的茨城县的香取·鹿岛,自古以来就有防人的武艺锻炼传统。到了室町时代,出现了一位擅长真言密教的武将,学得下总国·香取所传承的古武道,创立了天真正传神道流一脉。他,就是天真正传神道流鼻祖饭筱长威斋家直。相传家直在他六十岁之时向香取大神(《先代旧事本纪卷第一》:二神相生之神,儿·经津主神。今坐下总国之香取大神是也)许下千日大愿而斋戒沐浴,致力于兵法的百炼千锻,当修业达成后得香取大神授予其神书一卷以示激励。天真正传神道流虽然被称为日本剑法元祖,但就其本身性质而言,称天真正传神道流为武道更为恰当。因为天真正传神道流不但包含了太刀术、薙刀术,同时还很好地综合了棒术、枪术、居合、柔术及手里剑等多项战斗技能,说它是一门总合武术流派也绝不为过。而在天真正传神道流太刀术之型就分为了四项:
(1)、表之太刀 四条:五津之太刀 七津之太刀 神集之太刀 八神之太刀
(2)、五行之太刀 五条:三津之太刀 四津之太刀 阴之太刀 舍之太刀 发之太刀
(3)、极意七条之太刀 三条:远山之太刀(浮舟之位) 片浪之太刀(叶水之位) 扬波之太刀(山月之位)
(4)、 两刀 四条:永月之太刀(二王之位) 水月之太刀(天地之位) 矶浪之太刀(风叶之位) 村云之太刀(佐寿之位)
而其中的“两刀 四条”应该就是清兴看到的所有记载中出现最早的二刀流剑法了。从传系上讲,兵法三大源流之后成型的两大流派,无论是新当流还是新阴流,受天真正传神道流影响可谓颇为深远。塚原卜传通过松本备前守得以继承神道流薙刀之术而开创新当一脉;上泉伊势守更是融合了神道流、阴流两派所长创立新阴流。所以说新当、新阴之剑术源自神道流绝不为过。只是不知为何,后两者的剑法体系中却没有了二刀之法的延续。这点清兴能力所限,无力求证了。
(2)宝山流
在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之后出现二刀流记载的应该算十四世纪的宝山流。虽然这一流派今天基本已经找不到修行之人了,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在某些剑道书籍中挖掘出宝山流的痕迹。比如在《二刀流を语る》对宝山流的描述就相当地清晰:“宝山流为中条流末流,至堤山城守后改称宝山流。其流仪之表为燕飞、燕廻、锋返、方扬廻、浮舟、浦波、山阴、芝引、蜻蛉返、千金漠传、留太刀以上十一手,次之中段之形,普通的胜负则用以羽节切、阴见崩、一叉铁之形。又浮镜所云小太刀十一手之秘传,其形之名有横太刀、浮曲角之太刀、八天切等称谓。以关上十一手为其流之极意。所云关上十一手为飞龙迫、卧龙迫、阴阳乱、上下太刀、飞鸟翔、阴虎乱、阳虎乱、虎乱入、晴眼崩、晴眼留、云剑翔这十一种,皆是二刀之型。更又有称为‘山之井’的形秘传,其名颇有高深意味。除此之外尚有秘传之太刀等。所在问题是,其流何时出现的秘传关上十一手?我们无法在中条流中找到二刀之传,宝山流出现的二刀是否是后来才加入的。如果将关上十一手之形与铁人流之形做比较推测,宝山流二刀用法的加入或许是宽永以后的事了。可惜其间信息不足,无法判明。”
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关上十一手秘传的二刀所用皆是手中上下太刀之术。其上下太刀之构为大刀作上段,小刀以中段架构之形,这是现在的二刀中心之构型。而宝山流出现大约是在西历1370~80年左右,相当于宫本武藏诞生的约二百年前。那么,现代剑道中二刀的中心之构——上下太刀之构,有可能正是顺着十四世纪的宝山流为其起源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3)新阴流
新影流的庆长十五年传书绘图虽然在部分资料中曾经提过,不过清兴从未亲眼见到。疋田派新阴流之祖疋田文五郎景兼的师范是上泉伊势守信纲,这点是可以确定的。而继承伊势守所创立新阴流一脉道统者,乃柳生新阴流的柳生石舟斋宗严。战国时代,为众人所公认的最强者,剑圣上泉伊势守信纲与柳生石舟斋宗严之间剑术的传承关系是无可否定的。上泉伊势守赐予柳生石舟斋的代表了新阴流最高境界的印可以及最高奥义的影目录四卷已然说明这层关系。因此这里便以通过阐述柳生新阴流剑法的方式来代表整个新阴流体系。
根据《新阴流兵法目录事》,柳生新阴流内传剑法可分成下列五项:
1、三学円太刀(柳生太刀技之基础) 五本:一刀两断 斩钉截铁 半开半向 右旋左转 长短一味
三学円太刀中的三学原指佛学中戒·定·慧三者修行,在这里指架势·手足·太刀。作为剑术基本,三学円太刀主要是为剑手通过精神上的修炼得以清楚认识自己,并在对敌时得以保持平常心态。
2、 九箇(集合) 九本:必胜 逆风 十太刀 和卜 捷径 小诘 大诘 八重垣 村云
九箇者,有取与他流极意,综合而得之成本的说法。与先前之三学円太刀中三学之法正好相反,九箇的精髓在于如何去影响对方的行动,并最终驱引对手。讲究在对战中如何时刻保持必胜的信心。新阴流之术一大特色乃是调动对方,根据对方的行动而取胜的活人剑。
3 、燕飞(动声结合) 六本(江户遣八本) :燕飞 猿回 山阴 月影 浦波 浮舟
燕飞、上泉伊势守先从松本备前守之鹿道神流、爱州移香斋之阴流学习而后得新阴流的创始,燕飞便是阴流绝技之一。使用木刀后,可以一气呵成六本(江户使用八本)齐出的绝学。在新阴流诸法中,气势的加重方式几乎是无声的,唯一例外是这个燕飞之技有三处需要有声的气合,这也是燕飞的独特之处。通过燕飞的修炼,可以使身体、手足得以自由自在的活动。
4 、天狗抄(具体之法) 八本:花车 明身 善待 手引 二刀 二刀打物 乱剑 二人悬(天狗抄奥)
天狗抄是在通过三学,九箇的修炼后,得其基本可以自由自在使用时才课学习的高深剑术。其中包含对二刀之法及应对多敌的战法。
5 、奥ノ太刀 六本:添截乱截 无二剑 活人刀 向上 极意 神妙剑
奥ノ太刀中,如双方实力相当且均以奥ノ太刀对战,则使无二剑者胜添截乱截者,使活人刀者胜无二剑者,依次类推。最后到达神妙剑这极意之太刀。
(以上依据渡辺忠成 / 岛正纪 共著《新阴流兵法教范》)
而五项之中,至少需要达到柳生新阴流传位的天狗抄位(柳生新阴流传位分为:入门、表位、大传位、小传位、天狗抄位、天狗抄奥位、仮目录位、目录位、外传位、内传位)才可以初步修行的“天狗抄”中的“二刀”、“二刀打物”两本即是柳生新阴流,或言新阴流所流传的应对二刀流的剑法。而在《史料柳生新阴流·上卷》(今村嘉雄编、人物往来社刊)中收录有柳生石舟斋颁发给金春七郎的《新阴流兵法目录事》,其中的八本“天狗抄”为:高林坊、风眼房、太郎房、荣意坊、智罗天、火乱房、修德房、金毘罗房。其中的智罗天、火乱房两本即应对二刀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