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1951年8月-1952年7月
1951年7月27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全国步校走向正规化的指示》,重新核定学校数量,高级步兵学校仍为5所,步兵学校为19所。
西南军区 第4步兵学校(西康)并入第8步兵学校
第9步兵学校(川北)并入第6步兵学校
第7步兵学校(川南)并入第6步兵学校,第10步兵学校(贵阳)改称第7步兵学校
第11步兵学校(安顺)撤消
华东军区 第15步兵学校(扬州)撤消
第16步兵学校(合肥)撤消
华北军区 第30步兵学校(石家庄)改为华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
第33步兵学校撤消
西北军区 第2步兵学校(新疆)撤消
第三阶段1952年6月-1955年7月
1952年6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调整全国军事院校的命令》,其中对步兵学校调整缩编为1所总高级步兵、2所高级步兵学校和9所步兵学校。
调整的学校:
总高级步兵学校,由第3高级步兵学校改建 ( 校长 :陈 赓(1952.05-07)、宋时轮(1952.07-1957.09) 、姚 喆(1957.09-1958) .政治委员: 宋时轮(1954.03-1957.09) 刘浩天(1957.09-1958) 副校长: 翞峭 杨 勇(1952.05-07)姚 喆(第一,1955.02-1957.09) 庄 田(第二,1955.03-1957.08) 副政治委员: 刘浩天(1956.04-1957.09))
第1高级步兵学校,由第4高级步兵学校改称
第2高级步兵学校,由第6高级步兵学校改称(孙毅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党委书记、1952年10月杨勇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1955年滕海请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
第1步兵学校,由第1步兵学校(西安)保留,8月由西安迁至天水
第2步兵学校,由第8步兵学校(川西)、第6步兵学校(川东)、第7步兵学校 (贵 阳)一部分合并组建,迁至重庆
第3步兵学校,由第5步兵学校(昆明)与第7步兵学校(贵阳)一部合并组建,驻昆明
第4步兵学校,由第13步兵学校(金华)与第14步兵学校(福州)合并组建,迁至南京
第5步兵学校,由第21步兵学校(信阳)改称,驻信阳
第6步兵学校,由第20步兵学校(商丘)改称,驻商丘
第7步兵学校,由第27步兵学校(齐齐哈尔)改称,驻齐哈尔。
第8步兵学校,由第31步兵学校(祁县)改称,迁至洛阳。
第9步兵学校,由第32步兵学校(获鹿)改称,迁至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