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了解下雷德尔,从而给他一个公正的判断.至少我就认为雷德尔与邓尼茨一样出色.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们二个人做下比较,希望大家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里面还贯穿着说了下本人对二战德国海军发展方向的见解. 1.二人的履历: 雷德尔海军元帅(1876-1960) 军事统帅.1894年参加海军。后在基尔海军学院深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巡洋舰长。战后继续在海军任职。1922年获海军少将衔。1928年任海军管理局首脑,统管海军。希特勒上台后,积极从事扩军备战,提倡优先建造巡洋舰和潜艇,但偏重于水面舰艇的作用。1935年正式成为海军总司令。1937年接受政党金质党徽。出席希特勒策划发动战争的历次重要秘密会议。1939年晋升海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提出入侵挪威和扩大大西洋海上袭击,并力主占领希腊全境和控制地中海。支持"无限制潜艇战"。在公海上以潜艇和水面舰艇,广泛袭击没有武装的商船,包括中立国船只。1943年1月被解职并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1946年10月,以共同策划或密谋、破坏和平罪和战争罪判处无期徒刑。1955年因病获释,定居联邦德国。著有《我的生平》。 邓尼茨海军元帅 (189l-1980) 职业军人。1910年入海军当预备军官。1912年在巡洋舰"布勒斯劳"号上任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调至潜艇部队,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作战,曾被英军俘虏。战后继续在海军服役。历任鱼雷艇长、支队长、海军参谋部首席参谋和巡洋舰长。党执政后,撕毁《凡尔赛条约》,重建德国潜艇部队。1935年10月被委派指挥新建的"威迪根"潜艇队并组建新的潜艇部队。翌年任潜艇舰队司令,获海军准将衔。鼓吹"无限制潜艇战",主张大量建造中、小型潜艇,迅速发展德国的潜艇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立即开展潜艇战,广泛袭击商船,力图切断盟国的海上交通线。首创并成功地实施多艇集群近距离攻击的"狼群战术",曾给盟国海上运输造成严重威胁。先后升为海军少将(1939年)、海军中将(1940年)和海军上将(1942年)。1943年1月接替雷德尔任海军总司令,同时仍主管潜艇部队。同年晋升海军元帅。战争后期,美、英加强护航,发展反潜兵力和兵器,尤其发挥空中优势的作用,使德国潜艇战趋于失败。1945车4月,在德国崩溃前夕,被任命为德军北部最高司令官。同年5月1日,按照希特勒的政治遗嘱,继任德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在德国北部的弗伦斯堡-米尔维克(Flensburg-Murwiek)组成新的德国政府,与盟军进行结束战争的谈判.1945年5月9日通告德国投降。1946年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破坏和平罪和战争罪,判处10年徒刑。1956年刑满释放。定居联邦德国。著有《回忆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2.二人的战术思想: 作为二战德国唯一的二位海军元帅,其战斗修养那是不容置疑的.但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雷德尔元帅是个战略家,而邓尼茨元帅最多只是个战术家.请看分析.首先雷德尔1939年4月擢升海军元帅时就曾经说过德国的海军要想同英国海军作战力量是不够的。他曾断言:“德国舰队除了战斗和光荣地沉没之外,不可能有别的作为。”他也指出,德国海军利用潜艇来破坏大英帝国的海上联络,兴许能获得成功。所以当战争爆发时,他为机动作战弥补作战力量的不足而极力主张扩大海上袭击,支持无限制的潜艇战。(而这个时候的邓尼茨还只是个海军少将.所以说首先提出德军潜艇战略的是雷德尔,而邓尼茨只是个该战略的坚定的实施者)领导德军海上作战的雷德尔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实现建造潜艇的新的庞大计划,从而把整个军事工业的力量都集中到这里后,只有在显著扩大对英作战所必需的空军后,才能指望对英国采取持续而显然是决定性的行动。”这也就是所谓的海军航空兵的雏形.但是当时德国海军和空军因为航空兵的所有权问题而导致海军没有一个航母编队.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慢对水面舰艇的建造。德军战列舰“俾斯麦”号和新型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也正是在他的敦促下建造完成的.还有德国没有下水的那三艘航母.在这点上雷德尔比邓尼茨更具备战略眼光。所以他会认为水面舰队才是决胜的力量。雷德尔也是第一个把德国海军作战的重点放在英国身上的海军将领。请大家记住,"集群战术"并不是邓尼茨提出的,而是雷德尔提出的.至少也是后来狼群这经典战术理论的发起者.
@白衣的Ghost @盖世太保万岁 @轴心国大领袖
@白衣的Ghost @盖世太保万岁 @轴心国大领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