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周二)
悦读------突破思维定势,方能先知先觉
阅读目标
本周共读书目《拆掉思维里的墙》:突破思维桎梏,发现原来我可以这样活。
作者:古典
共读目标:
第二章: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
第三章:心智模式决定我们的命运
要点解析
我们戴着不同的镜片过滤世界的大部分信息,我们还用我们不同的经验和记忆来解释这些信息,搭建起我们内心的世界,并且以为那就是世界的真实状况。难怪佛教禅宗会有“色既是空,空即是色”(色指有形的事物。)的说法,这句话翻译成心智模式的说法就是,一切真实的事物都是心智模型,而一切的心智模型对于你来说,都是实在的世界。
我们往往把这个称为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或者“思维定势”。这个看不见的“镜片”加上一套固定的“思维程序”所搭建的内在世界模型,就是我们的心智模式。
我们为自己构建了一个世界,然后又给自己反复强化,最终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构建的那样。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就是自己生命的巫师,我们给自己搭建一个幻想世界,然后在现实中让这个幻想慢慢实现。
直到1954年,还没有人敢想像在四分钟内能跑完一英里,也没有人取得过这样的成绩。人们认为,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1.6公里)超出了人类的体力极限。英国的长跑者罗杰·班尼斯特说:“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许多年来谈论和梦想的目标。”班斯特写道,大家都“习惯于认为这是相当不可能的,是人类达不到的”。这绝对是一个局限,就像以前水手所认为的,在地球尽头,水会像瀑布样落下去。但这只是一个幻觉。
读书是没事的时候做的事,却是最有意义的事阅读丰富人生关注52悦读,订阅每日精彩
1954年5月,班尼斯特在牛津的跑道上突破了这一极限,用3分59.4秒的成绩跑完一英里。两个月之后在芬兰,班尼斯特的“神奇的一英里”被澳大利亚选手约翰·兰迪再次打破,他取得了3分58秒的成绩。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其他16名选手也纷纷打破了这个记录。
不管你有没有察觉,你大脑这台电脑里面的程序一直都在运作,有一些你察觉到了(比如对股票的思考),有一些你没有察觉(起床,吃早餐)。有一些程序,编写已经很久了(比如伸懒腰,从哺乳动物就有),深深刻在你的系统最深处,有一些程序,编写的时间不长(比如说你前段时间才养成的吃早餐习惯),还有一些程序,是你刚刚写出来的,(比如关于股票的判断)你只能试试看,如果有效,那就存下来,如果不对的话,那就再调整吧。
我们就是这样和这个世界互动着的,我们有一套我们称为本能的原始系统,在这个之上,我们通过学习和调整,发展出自己一整套独特的对世界的假设,对外界的反应方式……这些假设和程序指挥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只要你还活着,他们就不停的运转。就好像WINDOWS系统一样,这些程序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在屏幕(也就是你的意识)显示出来,更多的程序在系统的后台,也就是你的意识之外运作着。
优秀的人有一整套优化得非常好的后台程序,这些程序清晰,干净,不占内存,直指目标。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程序,他们总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压力下面有完全不同的心态,对事物有全新的看法,对同样事情有完全不同的结论。
人们总说优秀一种习惯,其实优秀是一套心智模式。

你日常的生活,就好像鱼生活在水中,混混沌沌,不知不觉。你需要一个机会,让自己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你需要看到两个世界之间细小或者巨大的差异,有了差距体验的你,才会开始慢慢的对你想像的世界有所察觉,我们称为,后知后觉。
这样的经历越来越多,你会越来越快的意识到这些差距,就好像冲破四分钟一英里模式的班尼斯特,在训练停滞不前的时候,马上能够做出反应,这叫做当知当觉的醒觉。
最后你终于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前,提前替换自己的固有模式,而挑选更好的模式来应对,这个时候你先知先觉,开始自我超越。
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时当觉,先知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