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企业家导师”、上海行动成功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践遍邀本土媒体坐谈,以“新常态下民营经济如何自强不息”为题,把脉云南民营企业转型路,为本土企业家寻求生存破局之道。 他认为,新常态下,云南民营企业家应主动放下“个体户思维”,以人才和团队为公司主导,坚持研发创新,打造自有品牌,做出适应市场需求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本轮供给侧机构改革中求得一线生机。
技术革新如果突破不了 就把成本控制做到极致 根据云南省统计局年初对外发布的一组数据来看,2015年,云南企业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加大。全省3832 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1270 户,亏损面达33.1%,同比扩大4.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96.45亿元,同比增长35.6 %,亏损额达年内最高点。 在国家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当前,多数云南民营企业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如何改变糟糕的局面?李践认为大环境要求所有的民营企业,必须不断地通过技术,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而那些不以技术领先的企业又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李践说,有的行业不能够或者没有技术创新优势,就只能从成本领先方面来思考。 “大环境决定了云南民营企业家必须主动控制成本,减少企业支出,用成本优势来建立自己的竞争力。可口可乐公司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该品牌20年前进入昆明市场,直到今天,商品价格基本没有波动,可我们身边很多国产饮料正在逐年的涨价,这就说明可口可乐是以成本领先,从而建立起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李践说。
放弃“个体户思维” 云南民营企业要敢于带领团队创新 在云南的民营企业家圈子里,李践还有个光环——“企业家导师”,这完全是基于他有着长达20余年运营企业的实战经验。1992年,李践在昆明翠湖边陆军讲武堂旁边的一个小屋里成立了仅有几名员工的风驰广告公司。2000年,李嘉诚旗下的TOM户外传媒集团出资2.7亿元收购了风驰广告公司49%的股份。2007年李践又出任行动教育集团董事长。 很多企业家听过李践的课后,都会形成一个普遍印象“都是实战经验,纯干货,没有半句吹牛”。 当前外部的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家要及时适应。过去,云南民营企业家躺在资源和机会导向的宽松环境里,每天睁开眼睛,伸出手就能抓到“果子”,做企业十分很容易。全球一体化跟互联网交替冲击,使得原来只能买你家产品的用户突然多了选择,甚至他们可以足不出户,去购买世界上最好的产品。 云南民营企业发展的这些年,李践认为丢失了两样东西,即“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以前,云南民营企业家没有想过要做品牌,大家赚机会的钱,赚资源的钱,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企业家通过倒卖原材料来获得了高额利润,却忘了创立自己的品牌;在缺失品牌的同时,还丢掉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忘了去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前做什么,现在还做什么”。 同时,李践指出,当前云南多数民营企业家大多还是个体户思维,所谓的个体户思维,是一种“武大郎开店”的观念,靠一个人打拼,而不是把焦点放在人才上。 而在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改革中,要做出吸引消费者的产品,企业家就必须依赖人才,依靠研发团队,“云南民营企业家要明白:一个人战斗始终比不了一个团队共同打拼”。
为了帮助云南企业家走出困境 李践决定为残障、青年创业者、劳模减免学费 如何走出困境,李践认为“唯有学习”。 为响应国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同时,为帮助残障人士、有志青年、劳动模范等希望自身创业、开办企业、扭转企业颓势。李践决定特设“行动教育集团关于扶持与帮助残障、青年、劳模等的减免学费实施措施”。该措施,针对三类社会人士予以学习减免和帮扶。 针对残障人士的企业家,以及获得学校“优秀大学生干部”称号、立志创业的优秀青年和曾获得过市级、省级、国家级劳模称号的企业家,或者曾经为市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的,为国家曾经做出贡献的企业家,行动教育给予学费减免。李践表示,行动教育希望通过此举,能够帮助到更多有创业梦想,有企业家梦的有志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