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饿而致濒死,其实并不煎熬,因为在此之前会进入深度脑昏迷,最后脑死亡。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以下时,脑细胞无法从血液中摄取到足够多的葡萄糖以维持基本存活,会调取身体存储的糖原供糖,糖原不多,主要存放在肌肉与肝脏中,肌糖原占肌肉总重的1-2%,400g左右,而肝糖原更少,虽占肝脏的6-8%,也只不过100g的样子,数亿年来这点家当是为了我们躲避天敌时十几秒冲刺用的,所以只能维持几分钟应急。
此时,脂类会转化为糖,以保证血糖不低于生命起付线。脂肪在脂肪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在肝脏中磷酸化,变成α-磷酸甘油,再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沿糖异生之路变成糖原。
而其间生成的脂肪酸,在肝细胞线粒体中,氧化生成乙酰CoA这一路的下级产物是酮体(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它们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但我们的身体却不能过多地保留它们,一直无糖摄入,它们就会随着脂分解在血液中积累,引起酮血症,而酮体与体内的钠离子等正离子结合,随尿排出(酮尿),就会使内环境PH值发生变化,扰乱体内的水盐代谢平衡,影响全身的生化反应,最终使人深度脑昏迷。
同时,蛋白质也加强水解,脱掉氨基后,走糖异生的途径给机体供血糖。但这一路,比之脂肪,是优先级比较低的,因为分解组织蛋白是极其危险且伤害不可逆的。
在酮中毒昏迷之后,就失去知觉了,等不到用尽体内脂肪,人就会死于内环境PH变化,渗透压失衡导致的低血糖性脑死亡。
2.8mmol/L是什么概念呢?人的空腹血糖在3.9mmol/L~6.1mmol/L这个水平上。每个人的耐受度不一样,但是当饿到出现「低血糖」症状,比如:头晕,心慌,出汗,手脚痉挛等情况时,说明你已经靠近自己的「血糖起付线」了。这种征状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人就会失去意识。
所以,生理的煎熬,是在晕倒之前,而这段时间,不会持续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