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吧 关注:34,077,764贴子:993,692,915
  • 17回复贴,共1

给你们普及一下去庙宇的一些知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3-29 03:17回复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IP属地:山东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3楼2016-03-29 03:18
    收起回复
      2025-07-27 05:26: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任何宗教都有自己规范而独特的礼仪。植根于素有“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礼仪相当完备且十分讲究。除了郑重场合、重大活动必须依礼进行外,就连日常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也都有一定的仪规。现仅将常见的敬神礼仪简介如下。
      一、叩拜
      道教对常人行拱手礼或行作揖礼,而对神、仙和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因叩拜过程中亦有拱手、作揖,我们先介绍一下拱手礼和作揖礼。
      (一)拱手礼
      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常行拱手礼或作揖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二)作揖礼
      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过鼻),向人行礼。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称“打躬”。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故又称“圆揖”。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显得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为敬,对长者多行此礼。
      道教叩拜礼有两种形式,其中以一礼三叩最为常见,以三礼九叩最为隆重。
      关于三礼三叩的具体拜法:
      (1)站在跪垫(拜垫)前,双脚站成“八”字形,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
      (2)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与口相齐)。
      (3)左手离开右手捂心(心意散乱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专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时从容俯身,右手按跪垫,两膝下跪,紧接着,左手离开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状。
      (4)俯伏叩首,头磕在双手背上(头与脊要同时下伏,切忌臂部高于背)。此时,心中存想神容并诚心祈祷。
      (5)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劲,慢慢起身,右手随之收回,双手抱拳高拱,准备第二次叩拜。
      如上重复两次,是为三礼三叩。三个头磕完后,起身,双手合抱放于上腹处(道教称“怀抱太极”)。接着,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礼,待双手自上而下至上腹处并立身站定后,方可离开跪垫。
      道门中人常说的“朝上三礼”,就是指行三礼三叩礼,此礼多用于平日朝神。
      关于三礼九叩,其拜法是重复“一礼三叩礼”两次,合为三礼九叩。重复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礼。礼毕,同样作揖而退。
      三礼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礼拜仪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及各种斋醮道场时,方行此礼。
      有老道长说,道教叩拜礼是对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盖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也。总而言之,向神行礼是为了表达对“道”的信仰和对神的尊敬。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3-29 03:18
      回复
        命运注定相遇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6楼2016-03-29 03:18
        回复
          三、诵经
          我们知道,所谓“礼”,指表示尊敬的语言或动作,并由此而产生礼仪。前面所述叩拜、敬香、献供等都是道教礼仪中用动作向神致敬的形式。
          道教敬神礼仪中以语言向神致敬的形式,便是诵经。诵经包括念诵和歌赞两部分。念诵是指咏念经文与念诵道教诸神和真仙圣号。诸神真仙为无上大道的化身,信仰诸神真仙便是信仰道。道和经都是道教三宝(道、经、师)之一,咏念经文与诵念诸神真仙圣号,既是对诸神真仙的敬礼,也是自我修持的必要。歌赞是以唱的方式赞礼诸神、真仙的功德。赞词多采用四言、五言、六言、或七言偈语,主要《三清宝诰》、《玉帝宝诰》、《斗姥宝诰》、《救苦宝诰》、《小赞韵》、《举天尊》、《人皈依》、《三皈依》等。诵经还是道教各种斋醮法事活动中比不可少的内容。
          道教早期诵经为直诵,主诵《老子五千文》,到北魏(386——534)嵩山道士寇谦之(新天师道的著名代表人物)吸收儒家有音乐伴奏的礼法仪式改为乐诵。到金代,王重阳祖师创立全真道后,建立了宫观丛林制度,规定住观道士须日诵功课。近现代丛林宫观形成了二课(早课、晚课)制。道门规矩卯时(5—7时)早课,酉时(17—19时)晚课。诵经的作用在于:
          (1)唱诵诸神、真仙宝诰,以表崇道敬神的虔诚之心;
          (2)礼拜诸神、真仙,以祈延生保安,超阴度亡;
          (3)通过诵经,以求开悟经义,保养元和,合助道力。
          是故,道教涌经有—定的礼仪和严格的规定。如上殿诵经以钟为号;开经前,焚香礼拜;要求道士斋戒身心,道装整洁,同声应和,不得交头接耳,思念不专。道教还规定,逢阴历天干为“戊”之日(戊子、戊戌、戊午、戊寅、戊申、戊辰)不能焚香、送经、朝神,也不供斋设醮。每逢“戊”日前天傍晚,大殿门外必须悬挂“戊”牌,告示道众。盖此日名曰:“鬼哭日”。
          另外,介绍一下道教之常念圣号。
          有懂得道教礼仪者,遇见道士(一般尊称道长)一面行礼(拱手礼或作揖礼),一面恭敬地平声念道“福生无量天尊”,这便是道教常念的圣号.据道经载,诸神、仙真大悲大愿大圣大慈,诚心诵念圣号,便可得到感应,消灾解厄,平安吉祥。
          教内道侣相逢则多是一面行礼(拱手或作揖),一面亲切地道声:“慈悲”。有事求问,也必先道一声“慈悲”。“慈悲”是道教常用的礼貌语。盖道徒崇尚道祖老子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并落实到平日言行中。
          三跪九叩”朝拜方法
          道教的宫观一般都是按照正确的风水走向,加以合理的空间运用,讲究收纳四方之灵气。一切道教建筑都围绕这种风水进行规划设计。如紫霄福地,道教建筑物中间形成混元浩荡的中和气场。因此,游客与信众都有一种庄严肃穆,安静祥和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朝拜,效果尤佳。科学、正确的“三跪九叩”朝拜方法程序是:
          一、当你来到庙观后,进入殿堂面对神像,两手放于两腿侧,两脚并拢,离跪垫三步远,身心要安静,肢体放松,妄念不存,等待心静了,气平了,精神也安宁了。
          二、头脑虚领有冲天之势,下颏内收,舌顶龈交,含胸拔背,虚心下气;手掐子午接通阴阳(手掐于午就是左手抱右手,左手拇指少商穴内侧按在右手无名指根节即九宫之位,右手拇指少商穴内侧扣住左手拇指指肚,以此沟通手肺阴经气和手少阳三焦经气,达到阴阳相和。男女左右手相反;是为手上太极,亦称太极阴阳手),合于脐下一寸三分处。
          三、迈出左脚,跨出右脚。要求举步轻灵,沉住气,三步走到跪垫前,两脚站定,弯腰鞠躬的同时拱手。此时手型是左右相合的太极阴阳手,高不过眉,低不过胸,在嘴前上下位置;然后两手徐徐下降至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左手中分出来,向右向下划半圆。
          四、在右手划半圆的同时身体下蹲,右手五指分开,掌心向下,按在跪垫前沿上,左手揸人右手,左手拇指接于右手劳宫穴之位,左手其余四指盖于右手背上。在做手上这一过程的同时,膝盖跪上垫子,脑门印堂穴向两手合谷处靠近,头轻慢的叩三下;引导腰背督脉之气上升于头顶百会穴,是为还精补脑。腰背形成弧形,命门处向外突出,整个脊背象张弯弓一样,正如《道德经》所说:“天之道似张弓乎”!尾骨处长强穴内收,两脚跟顶住长强穴。此时人体的形状犹如婴儿在母体内的形态,其呼吸是先天的腹式呼吸,消耗量最小,这一朝拜姿态在修炼术语中称为返老还童式,符合中医和人体科学要求,这一动作过程叫做“一跪三叩”。
          五、起身,左手先护住心,引导督脉之气下降十二重楼,落人丹田;右手再起,合成太极手于腹部气海或丹田前,脚踏实地,力量分配为脚跟七脚尖三,脚底涌泉穴成涵空状态,有利于真气上升和下降;两脚前后虚实分明。双手合住向前向上拱起,沉肩坠肘,到嘴前上下处,两手下降至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左手中分出来,向右向下划半圆的同时,身体下蹲,左手揸人右手,腰部命门向外突出,尾骨处长强穴内收,两脚跟顶住长强穴,防体内真气泄于外。这一动作过程为“二跪六叩”。
          六、再起身,左手护住心,右手随即上起,合成太极手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3-29 03:20
          回复
            另外,介绍一下道教之常念圣号。
            有懂得道教礼仪者,遇见道士(一般尊称道长)一面行礼(拱手礼或作揖礼),一面恭敬地平声念道“福生无量天尊”,这便是道教常念的圣号.据道经载,诸神、仙真大悲大愿大圣大慈,诚心诵念圣号,便可得到感应,消灾解厄,平安吉祥。
            教内道侣相逢则多是一面行礼(拱手或作揖),一面亲切地道声:“慈悲”。有事求问,也必先道一声“慈悲”。“慈悲”是道教常用的礼貌语。盖道徒崇尚道祖老子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并落实到平日言行中。
            三跪九叩”朝拜方法
            道教的宫观一般都是按照正确的风水走向,加以合理的空间运用,讲究收纳四方之灵气。一切道教建筑都围绕这种风水进行规划设计。如紫霄福地,道教建筑物中间形成混元浩荡的中和气场。因此,游客与信众都有一种庄严肃穆,安静祥和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朝拜,效果尤佳。科学、正确的“三跪九叩”朝拜方法程序是:
            一、当你来到庙观后,进入殿堂面对神像,两手放于两腿侧,两脚并拢,离跪垫三步远,身心要安静,肢体放松,妄念不存,等待心静了,气平了,精神也安宁了。
            二、头脑虚领有冲天之势,下颏内收,舌顶龈交,含胸拔背,虚心下气;手掐子午接通阴阳(手掐于午就是左手抱右手,左手拇指少商穴内侧按在右手无名指根节即九宫之位,右手拇指少商穴内侧扣住左手拇指指肚,以此沟通手肺阴经气和手少阳三焦经气,达到阴阳相和。男女左右手相反;是为手上太极,亦称太极阴阳手),合于脐下一寸三分处。
            三、迈出左脚,跨出右脚。要求举步轻灵,沉住气,三步走到跪垫前,两脚站定,弯腰鞠躬的同时拱手。此时手型是左右相合的太极阴阳手,高不过眉,低不过胸,在嘴前上下位置;然后两手徐徐下降至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左手中分出来,向右向下划半圆。
            四、在右手划半圆的同时身体下蹲,右手五指分开,掌心向下,按在跪垫前沿上,左手揸人右手,左手拇指接于右手劳宫穴之位,左手其余四指盖于右手背上。在做手上这一过程的同时,膝盖跪上垫子,脑门印堂穴向两手合谷处靠近,头轻慢的叩三下;引导腰背督脉之气上升于头顶百会穴,是为还精补脑。腰背形成弧形,命门处向外突出,整个脊背象张弯弓一样,正如《道德经》所说:“天之道似张弓乎”!尾骨处长强穴内收,两脚跟顶住长强穴。此时人体的形状犹如婴儿在母体内的形态,其呼吸是先天的腹式呼吸,消耗量最小,这一朝拜姿态在修炼术语中称为返老还童式,符合中医和人体科学要求,这一动作过程叫做“一跪三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3-29 03:28
            回复
              五、起身,左手先护住心,引导督脉之气下降十二重楼,落人丹田;右手再起,合成太极手于腹部气海或丹田前,脚踏实地,力量分配为脚跟七脚尖三,脚底涌泉穴成涵空状态,有利于真气上升和下降;两脚前后虚实分明。双手合住向前向上拱起,沉肩坠肘,到嘴前上下处,两手下降至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左手中分出来,向右向下划半圆的同时,身体下蹲,左手揸人右手,腰部命门向外突出,尾骨处长强穴内收,两脚跟顶住长强穴,防体内真气泄于外。这一动作过程为“二跪六叩”。
              六、再起身,左手护住心,右手随即上起,合成太极手于腹部气海或丹田前,脚踏实地,力量分配为脚跟与脚尖前三后七,双手向前向上起,高不过眉,低不过胸,两手下降至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左手中分出来,向右向下划半圆的同时,身体下蹲,右手五指分开,掌心向下,按在跪垫前沿上,左手揸人右手,左手拇指接于右手劳宫穴之位,左手其余四指盖于右手背上,在做手上功夫的同时,膝盖跪上垫子,脑门印堂穴向两手合谷处靠近,头点三下,合为“三跪九叩”。
              七、接着起身打拱鞠躬,左脚先退一步,右脚再退一步,两腿靠拢立正,弯腰打拱鞠躬而退出宫观外。到此,三跪九叩的朝拜仪式就结束了。整个过程安静详和,自然而然。道教为什么称之为三跪九叩呢?“三”者,在形体上来说是头手足,在内是精气神,在宇宙中是天地人,在自然界是水火风,要求一切“三才”相和而不相悖。天地人三才合一思想是道教的思想主体,也是进行三跪九叩朝拜活动的指导思想。“九”是指九九重阳之数。丹经曰:“一点阴气不尽不仙,一点阳气不尽不死”。道教修炼希望达到纯阳之体,阴气除尽以至于仙的地位。
              通过这种特定方式的“三跪九叩”朝拜,可以治疗腰椎病、风湿病、关节炎和头脑精神不好以及五脏六腑的各种病症,其原理就是通过这种符合“道”的形体姿态升降开合,并配之以呼吸导引之法,逐渐调和体内阴阳二气的比例,达到阴平阳和。《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内经》曰:“偏阴偏阳谓之病。”按照中医的说法,喜怒哀乐悲思恐七情,风寒湿燥火暑六淫,是导致人生病的原因,内伤七情,外感六淫,使体内阴阳之气失和,形成气滞血瘀,经络受阻。只要通过“三跪九叩”,使形体和呼吸得到合理的升降开合,从而调和体内的阴阳之气。《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因此,进行三跪九叩的整个过程都要保持中和的心态,使之无过无不及,不丢不顶,若即若离。
              宫观庙宇是一处神圣的宫殿,而非君王权威的御所,是平易近人而让人省思且可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之圣地。时代的变迁,人们也都因方便而随便忘了应有的礼节,而造成一些不敬之举却仍不自知,实為各庙方人员的疏忽。
              在古老民间信仰中有些禁忌是相传沿袭、约定成俗的,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神圣之间的尊重。例如:遇丧事者、女士月事者、临盆者、进出產房者、出生未满月婴儿均不进庙宇。為何上述之者不宜进入庙宇持香礼拜神圣?主因在於古时候家有丧事者,為亡者悲伤万分而无暇整理住家环境与个人清洁(守丧期间不理髮),因此住家与守丧者身上均有秽气而不宜进入庙宇;再言女性生理期间,由体内将经血排出,而经血是体内新陈代谢的污秽血气,所以也不宜进入庙宇。妇女怀孕生子虽是神圣传宗接代的事,但因母亲临盆时会排出大量恶露,造成產房及產妇与婴儿本身充满秽气,要到婴儿满月后,秽气方可散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3-29 03:29
              回复
                上车请刷卡,滴滴


                IP属地:湖北13楼2016-03-29 03:29
                回复
                  2025-07-27 05:20: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没人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3-29 03:32
                  回复
                    没人看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3-29 03:38
                    回复
                      我也试试以下机器人:
                      @养海参喂马 @李诗雨 @康存 @猫饵娘 @不想是这样的 你只要@他们,他们就会立刻回复你,给你带来更多经验。另外,你回复他们,他们也会回复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3-29 03: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