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式:
采用宝剑的对称形制,两面开刃,重量最轻,攻击方式灵活但刀身相对柔弱,但与等长度的其他形制相比,难以适应大力量劈砍和持久作战,同时工艺相对复杂;
剜撬性能:★
穿刺性能:★★★
日式:
刀尖处通过折刃使劈砍达到最大的杀伤效果,同时兼顾一定的穿刺能力,工艺相对简单,适合大力量劈砍及持久作战。
剜撬性能:★★★
穿刺性能:★
※ ※ ※ 值得特殊说明的是,“日式刀尖”作为国际上通用的称呼,是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缺乏文化交流,导致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中国在汉代的环首刀就已经采用了十分典型的“日式刀尖”,所以,不论这种形制如何称呼,都是起源于中国的!
矛式:
在刀尖处的刀脊上设置假刃是矛式刀尖的特点,这使得刀具在拥有极高穿刺力的同时兼顾了刀尖的强度,现代军用刀具多采用矛式刀尖。
剜撬性能:★★
穿刺性能:★★★
*****************************************************
大刀式:
为增加劈砍时的力量,在刀头部分增加配重,使刀的重心尽量靠前,此种增重处理多适用于技巧简单、力量充沛者,使刀刃的切割效应在巨大的离心力作用下发挥得淋漓尽致。
马刀式:
为突出刀刃的切割效应,尽可能在刀头部分减轻重量,使全刀的重心尽量靠后,此种形式多为骑兵刀采用,由于奔跑中的马匹为骑兵提供了足够的冲力,而骑兵与对手间的战机又瞬息万变,这就要求马刀的使用者能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刀的攻击路线和角度,所以,通过灵便的挥舞来突出使用者的格斗技巧,是马刀的战术要求。
****************************************************
这五种刀尖形式是国际通用的概念划分,但我始终觉得普遍意义上的划分有些概念上的混淆,于是我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理解,重新定位了五种刀尖的意义,其中,对大刀式和马刀式的注释显然已超越了刀尖性能的范畴,但如果按照原有的解释,又实在难以理解其划分的意义,这里坐等高人赐教。
以上言论,为
幽明_行者
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