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邑贾村吧 关注:11贴子:200
  • 2回复贴,共1

贾村的冬天(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北风呼啸,草木在寒风中光秃秃地发抖,冬天到了。
天很冷,我们都穿得厚厚的,鞋底都是妈妈纳的浅层底,那时候还不流行羽绒服、保暖内衣,也没有皮鞋。
寒冷阻拦不了我们去玩的决心,我们时常在呼呼的北风中结伴到村南、村西的树林去玩,其实也没有什么可玩的,就是溜达溜达,已经很开心了。
下雪了,村子里、村南的小河里、树林里、道路上都白了,西边的太行山也披上了银装。我们更兴奋了,吃过早晚后,不顾大人们的劝阻,几个小伙伴踏雪到西河湾的树林里去玩,偷偷地揣上了火柴。
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就来到树林。虽然穿得很厚,但还是冷,毕竟穿得是布鞋,在雪上走的时间长了就湿透了,脚感到很凉。看看到处是雪和树,从树上、地上找到一堆枯树枝,用枯草引燃,火呼呼地燃烧着,烤烤手,烤烤鞋,潮湿的鞋底在火的烘烤作用下冒出一股股水汽,脚感到很暖和,鞋底也变干了,变硬了。
烤了挺长时间的火,快到午饭时间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响了,我们从火堆底下取出一些圆溜溜石块,凉一些后拿在手中取暖。在今午的眼光照耀下,耀眼的白雪映衬下,我们回家了。
那时候冬天也没有什么菜,吃的基本就是白菜,每家把白菜晒一晒,放倒桌子底下、椅子底下,吃的时候拿出来切开就行。
在我印象中,冬天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做粉条了。贾村每年都有不少手工做粉条的,这门手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传下来的,记着在还有生产队的时候就做。小时候我们在村里的第四生产队,人们起早贪黑地做粉条,日子也没见多少起色。后来基本就是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家组合在一起,建一座粉房,开始做粉条。做粉条的程序:收山药,洗山药,粉碎山药,过箩,搅缸,挖芡,踩芡,晾芡,熏芡、擀芡、漏粉、煮粉,晾粉。其中漏粉是个技术活,过箩,搅缸是真正的体力活。
做粉条很辛苦,现在村子里基本不做了,即使做机械化成都也很高。父母每天凌晨四点就起来,晚上十一二点才能睡觉,那时候的人太能吃苦了。
年底了,采购年货,准备过年了。远近时而传来一两声爆竹声响,在空中低沉地传递着。


1楼2016-03-26 11:39回复
    你是谁也 认识认识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3-29 20:22
    回复
      贾进章


      3楼2016-03-29 21: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