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济,一个争议颇多的名字。
熟悉程派的人不会不知道李世济,1933年生人,作为一个“老艺术家”,在现在这个年纪,又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和许多头衔,她的一生算是精彩万分。按照道理说,应该是一位德高望重,理当受人尊敬的大师。
然而显示的情况是,人们对她的态度呈现出两极分化,捧她的人,对于她是敬仰万分;厌恶她的,可谓口诛笔伐,毫不留情。而像笔者这样的人,提起她却是另有一番说不出的感觉。
平心而论,李世济算是一个比较活跃的人,热衷于社会活动,当然,这是比起程派其它几位老辈的传人而言。程派含蓄内敛的风格影响了很多从事这门艺术的人员的性格。然而程派圈子却是人们公认的是非圈。李世济张扬的个性似乎与这门艺术格格不入,然而却正是她,在文革后低迷的戏曲市场之中开始进行剧目的改革,一本一本地演出,带了一批学生,使得程派能够成为与梅派相媲美的大流派,凭这一点,我认为,她就不应该受到程派戏迷的非议。
然而也有很多人对于李世济持相反的态度,认为她张扬亢奋的表演风格糟蹋了程派,对于她的表演风格成为当下程派的主流痛心疾首,甚至给了一个比“新程派”更损的称号:“屌丝程派”。
不错,笔者最开始接触程派,就是靠着李海燕的《锁麟囊》,那时对于京剧并不十分了解,于是纠结了一整场“这李海燕是男的还是女的。”因为那样的嗓音,包括李海燕的长脸,都使我对程派留下了“像男人”的印象。无独有偶,在我接触了迟小秋,张火丁等人的表演之后,更加深了我对程派的这个印象,并且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了解了程派的特点,这种印象一直保持,直到我看了1956年的京剧电影《荒山泪》。
熟悉程派的人不会不知道李世济,1933年生人,作为一个“老艺术家”,在现在这个年纪,又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和许多头衔,她的一生算是精彩万分。按照道理说,应该是一位德高望重,理当受人尊敬的大师。
然而显示的情况是,人们对她的态度呈现出两极分化,捧她的人,对于她是敬仰万分;厌恶她的,可谓口诛笔伐,毫不留情。而像笔者这样的人,提起她却是另有一番说不出的感觉。
平心而论,李世济算是一个比较活跃的人,热衷于社会活动,当然,这是比起程派其它几位老辈的传人而言。程派含蓄内敛的风格影响了很多从事这门艺术的人员的性格。然而程派圈子却是人们公认的是非圈。李世济张扬的个性似乎与这门艺术格格不入,然而却正是她,在文革后低迷的戏曲市场之中开始进行剧目的改革,一本一本地演出,带了一批学生,使得程派能够成为与梅派相媲美的大流派,凭这一点,我认为,她就不应该受到程派戏迷的非议。
然而也有很多人对于李世济持相反的态度,认为她张扬亢奋的表演风格糟蹋了程派,对于她的表演风格成为当下程派的主流痛心疾首,甚至给了一个比“新程派”更损的称号:“屌丝程派”。
不错,笔者最开始接触程派,就是靠着李海燕的《锁麟囊》,那时对于京剧并不十分了解,于是纠结了一整场“这李海燕是男的还是女的。”因为那样的嗓音,包括李海燕的长脸,都使我对程派留下了“像男人”的印象。无独有偶,在我接触了迟小秋,张火丁等人的表演之后,更加深了我对程派的这个印象,并且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了解了程派的特点,这种印象一直保持,直到我看了1956年的京剧电影《荒山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