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亭子因存放和保护两幅梅花图而建,取名为宝梅亭。这一横一竖两幅梅花图是清朝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彭玉麟所画的。彭玉麟会诗善画,一生中画了近万株梅(关于彭玉麟专门画梅还有这么一个传说:他和一位叫戚梅姑的姑娘两人相爱,可是家人反对,后来那位姑娘忧忧得病而死,彭玉麟一生中就专门画梅,以表达自己对戚梅姑的怀念之情)。彭玉麟和当年的嘉兴知府许瑶光是湖南同乡,又是好友。光绪元年(1875年)的农历三月,许瑶光请彭玉麟来南湖游玩,不料船在湖中被大石搁挡,许瑶光派人将大石挖起,请彭玉麟在石上作画。①大家看这幅横梅——这石块中间本来就有这些不规则的破损,彭玉麟却妙用石块的破损因势走笔,让梅树杆顺着裂缝、坑洼而上,画家的创意既让人看不出石块的本身破绽,反而显得这颗梅树历经沧桑老干繁枝,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②大家再请看这边的竖梅——彭玉麟在这里画了一横一竖梅花图之后,知府许瑶光请嘉兴秀才钟沈霖将画刻到石头上,在刻的过程中不小心将石头碰坏了一个角。事隔三年彭玉麟重游南湖,看了这破损的角当即补上了半个圆,后人也说不准这半个圆倒底代表了什么。1964年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来南湖视察,在湖心岛上考证了不少文物,他看了这半个圆就说这是半个月亮。郭老的评说更使这幅画增添了“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③吴镇“风竹图”——请看这面墙上的“风竹图”。这是元朝四大书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一吴镇的作品,吴镇是我们嘉兴市嘉善县人,是一位画梅的高手,自称梅花道人,居住的地方称梅花庵。吴镇生活比较清贫,据说他养着一头小毛骡,经常将画好的作品绑在小毛骡的耳朵上,小毛骡便会用他的画到街上去换回他所需的生活用品。吴镇的画艺术价值极高,深为专业人士所推崇。这幅画笔墨潇洒,似乎让我们在画中听到了竹叶在风中的婆娑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