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区级:
一、白崇禧,保定军校三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7军参谋长兼第1旅旅长、北伐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桂林行营主任、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国防部长、华中剿总总司令。
点评:桂系第二号人物(原来是第三号人物),国军中难得的参谋长人选,直接指挥部队也颇有能力。
二、薛岳,保定军校六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师长、第19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徐州绥靖公署主任。
点评:虽出身于第1军,但没有在黄埔军校当过教官的经历,属于嫡系中的杂牌。最出彩的时候是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任上,第一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有声有色,1944年“长衡会战”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大败亏输。抗战胜利后担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败多胜少,被解职。
三、傅作义,保定军校五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35军军长,第7集团军总司令、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华北剿总总司令。
点评:出身于晋绥军,由于是晋东南人,为阎所防范,蒋极力拉拢,抗战爆发前,在绥远就取得过“百灵庙大捷”。抗战期间亦有“五原大捷"等。内战爆发后,在华北地区的作战保绥包下集宁克张垣也可圈可点。
四、杜聿明,黄埔军校一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第5军军长、第5集团军总司令、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徐州剿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
点评:黄埔一期,中央军何应钦系统,同上面三位比,资历浅。由于很多原因,就是和同为黄埔一期的很多同学比(例如1932年,杜还在当团长的时候,胡宗南都已经当到了师长,连李仙洲都当上了旅长。呵呵~~),起步也晚。凭借自身的努力,逐渐获得蒋的信任,到了1948年,更是成了蒋的救火队长,华东战场和东北战场两头跑...
一、张自忠,主要职务:第6师师长(西北军番号)、国民革命军第38师师长、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
二、王耀武,黄埔军校三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51师师长、第74军军长、第5集团军副总司令、第24集团军总司令、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第二绥靖区司令官。
三、关麟征,黄埔军校一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25师师长、第52军军长、第32军团军团长、第15集团军副总司令、第15集团军总司令、第9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方面军副司令官、中央军校教育长、中央军校校长、陆军副总司令、陆军总司令。
四、宋希濂,黄埔军校一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36师师长、第71军军长、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第11集团军总司令、西北行营参谋长、新疆警备总司令、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官、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
一、胡琏,黄埔军校四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18军第11师副师长、师长、整编第11师师长、整编第18军军长、第12兵团副司令官。
二、邱清泉,黄埔军校二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副师长、第5军新编第22师师长、第5军军长、整编第5师师长、整编第5军军长、第2兵团司令官。
三、廖耀湘,黄埔军校六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参谋长、第5军新编第22师副师长、师长、新编第6军军长、第9兵团司令官。
四、黄百韬,主要职务:第三战区参谋长、第25军军长、第7兵团司令官。
五、李弥,黄埔军校四期。主要职务:第96师268旅副旅长、旅长、第8军荣誉第1师师长、第8军副军长、军长、整编第8军军长、第13兵团司令官。
六、陈明仁,黄埔军校一期。主要职务:第80师副师长、师长,第2师参谋长,预备第2师师长,第71军副军长、军长,第7兵团司令官,华中“剿总”副总司令。
点评:黄埔一期,中央军何应钦系统,出名很早,作战勇猛,但由于自身的弱点(贪图享受,不喜欢学习军事理论),中期仕途有些坎坷。71军副军长一职等于赋闲,幸亏滇西反攻之战打响,71军是宋希濂起家的部队,军长钟彬是宋的黄埔一期同学,也是莫逆之交,在71军的使用上,心疼子弟兵,瞻前顾后,围三阙一,企图使日军弃城而走。古语云:所谓“慈不掌兵”,结果,一个宋希濂倒下去了,一个陈明仁站起来了。呵呵~
师级:
一、刘玉章,黄埔军校四期。主要职务:第52军第2师师长、第52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第52军军长。
二、潘裕昆,黄埔军校四期。主要职务:第54军第50师师长、新编第1军第50师师长、新编第1军军长。
三、郭吉谦,中央军校八期(前身即黄埔军校)。主要职务:第5军第45师师长、第5军副军长兼第45师师长。
四、邓军林,主要职务:第70军副军长兼第96师师长、第70军军长。
一、白崇禧,保定军校三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7军参谋长兼第1旅旅长、北伐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桂林行营主任、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国防部长、华中剿总总司令。
点评:桂系第二号人物(原来是第三号人物),国军中难得的参谋长人选,直接指挥部队也颇有能力。
二、薛岳,保定军校六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师长、第19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徐州绥靖公署主任。
点评:虽出身于第1军,但没有在黄埔军校当过教官的经历,属于嫡系中的杂牌。最出彩的时候是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任上,第一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有声有色,1944年“长衡会战”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大败亏输。抗战胜利后担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败多胜少,被解职。
三、傅作义,保定军校五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35军军长,第7集团军总司令、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华北剿总总司令。
点评:出身于晋绥军,由于是晋东南人,为阎所防范,蒋极力拉拢,抗战爆发前,在绥远就取得过“百灵庙大捷”。抗战期间亦有“五原大捷"等。内战爆发后,在华北地区的作战保绥包下集宁克张垣也可圈可点。
四、杜聿明,黄埔军校一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第5军军长、第5集团军总司令、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徐州剿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
点评:黄埔一期,中央军何应钦系统,同上面三位比,资历浅。由于很多原因,就是和同为黄埔一期的很多同学比(例如1932年,杜还在当团长的时候,胡宗南都已经当到了师长,连李仙洲都当上了旅长。呵呵~~),起步也晚。凭借自身的努力,逐渐获得蒋的信任,到了1948年,更是成了蒋的救火队长,华东战场和东北战场两头跑...
一、张自忠,主要职务:第6师师长(西北军番号)、国民革命军第38师师长、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
二、王耀武,黄埔军校三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51师师长、第74军军长、第5集团军副总司令、第24集团军总司令、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第二绥靖区司令官。
三、关麟征,黄埔军校一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25师师长、第52军军长、第32军团军团长、第15集团军副总司令、第15集团军总司令、第9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方面军副司令官、中央军校教育长、中央军校校长、陆军副总司令、陆军总司令。
四、宋希濂,黄埔军校一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36师师长、第71军军长、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第11集团军总司令、西北行营参谋长、新疆警备总司令、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官、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
一、胡琏,黄埔军校四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18军第11师副师长、师长、整编第11师师长、整编第18军军长、第12兵团副司令官。
二、邱清泉,黄埔军校二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副师长、第5军新编第22师师长、第5军军长、整编第5师师长、整编第5军军长、第2兵团司令官。
三、廖耀湘,黄埔军校六期。主要职务: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参谋长、第5军新编第22师副师长、师长、新编第6军军长、第9兵团司令官。
四、黄百韬,主要职务:第三战区参谋长、第25军军长、第7兵团司令官。
五、李弥,黄埔军校四期。主要职务:第96师268旅副旅长、旅长、第8军荣誉第1师师长、第8军副军长、军长、整编第8军军长、第13兵团司令官。
六、陈明仁,黄埔军校一期。主要职务:第80师副师长、师长,第2师参谋长,预备第2师师长,第71军副军长、军长,第7兵团司令官,华中“剿总”副总司令。
点评:黄埔一期,中央军何应钦系统,出名很早,作战勇猛,但由于自身的弱点(贪图享受,不喜欢学习军事理论),中期仕途有些坎坷。71军副军长一职等于赋闲,幸亏滇西反攻之战打响,71军是宋希濂起家的部队,军长钟彬是宋的黄埔一期同学,也是莫逆之交,在71军的使用上,心疼子弟兵,瞻前顾后,围三阙一,企图使日军弃城而走。古语云:所谓“慈不掌兵”,结果,一个宋希濂倒下去了,一个陈明仁站起来了。呵呵~
师级:
一、刘玉章,黄埔军校四期。主要职务:第52军第2师师长、第52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第52军军长。
二、潘裕昆,黄埔军校四期。主要职务:第54军第50师师长、新编第1军第50师师长、新编第1军军长。
三、郭吉谦,中央军校八期(前身即黄埔军校)。主要职务:第5军第45师师长、第5军副军长兼第45师师长。
四、邓军林,主要职务:第70军副军长兼第96师师长、第70军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