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异吧 关注:2,481,459贴子:32,283,964

回复:解密:龍为何物?——山海河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赞同鳄鱼原型说的人们提出华夏大地在万年以前,应该是更加炎热潮湿,河道繁多,而鳄鱼作为凶猛的两栖食肉物种,几乎是食物链的最顶端,其对原始人类的威胁应该是相当普遍。人们至古以来就会对强大的动物产生敬畏和崇拜,从而一点一点神话到现在的龙。


41楼2016-03-27 14:31
回复
    有人认为从现藏于日本的一件战国时期的豢龙纹青铜卣上,就可以看到中国古人驯养“龙”的情景,仔细观察青铜卣上的“龙”,它的形象非常像鳄鱼。而山西石楼桃花庄出土的一件中国商代龙形铜觥上,所铸的龙纹图案,跟鳄鱼也非常相像。
    专家学者在分析这些中国早期“龙”的形象中,可以看出很多鳄鱼的特征。远古时期大地上到处都是沼泽,沼泽中生活着大量性情凶猛的鳄鱼,经常攻击人类,人们看到鳄鱼狰狞的相貌,了解到它能在水中和陆地两栖生活的奇特习性,以及经常半潜在水中似隐似现的诡秘行踪,便对它产生了既恐惧又敬畏的心理。


    42楼2016-03-27 17:24
    回复
      2025-05-19 17:35:48
      广告
       鳄鱼六月交配、七月产蛋,雄鳄通过叫声寻找雌鳄。而每年的这个时候正是黄河流域多雨夏季的开始,于是人们把鳄鱼响亮的叫声和风雨的来临联系在一起,把鳄鱼视为雷雨之神,认定它可以呼风唤雨,能够主宰水神,并为它起名为“龙”。
        此后,鳄鱼被人们视为能够带来丰收和祥瑞的神物,由于黄河流域气候的变化,鳄鱼的数量逐渐减少、消失,并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和记忆,只留下祖先们创造的称为“龙”的鳄鱼的形象。后世历代艺术家以鳄鱼的形象为基础,经过想象和加工逐渐创造出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龙。


      43楼2016-03-27 17:24
      回复
        针对这种观念当然也有非常多文献记载可以列举,但墨先生在这里还是认为,鳄鱼原型的说法并不可取,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记载的蔡墨同魏献子的对话内容是:
        秋天,龙出现在绛都郊外。魏献子问蔡墨道:“我听说,虫类没有比龙再聪明的了,因为它不能被人活捉。认为他聪明,是这样吗?”蔡墨说:“实在是人不聪明,不是龙聪明。古代养龙,所以域内有豢龙氏、御龙氏。”献子说:“这两家,我也听说过,但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这是说的什么呢?”蔡姜回答说:“过去有个叔安,有一个后代叫董父,实在很喜欢龙,能够了解龙的嗜好欲求来喂养它们,龙多到他那里去,于是就加以驯服,以此来伺候帝舜。帝舜赐他姓叫做黄,氏叫做豢龙。所以帝舜氏世代有养龙的。到了夏代的孔甲,顺服天帝,天帝赐给他乘龙,黄河和汉水各两条,各有一雌一雄。孔甲不能何养,而又没有找到豢龙氏。陶居氏已经衰替,其后代有刘累,向豢龙氏学习驯龙,以此进奉孔甲,能够喂养这几条龙。孔甲嘉奖他,赐氏叫做御龙。龙中间一条雌的死了,刘累偷偷地做成肉酱给孔甲吃。孔甲吃了,后来又让刘累再去找这种美味。刘累害怕而迁居到普县,范氏就是他的后代。
        赞同鳄鱼原型说的人们,多以此为例子,而墨先生持反对意见。首先,鳄鱼绝不能归为虫类,其次鳄鱼这种生物无论从性情还是形象都不适合给帝王当成玩物,最后,鳄鱼肉有些朋友可能都吃过,它的肉质并没有绝对的优势。


        44楼2016-03-27 17:24
        回复
          龙头上有角,或为独角,或为双角,这是自甲骨文以来所有关于龙的记载及传说都一致肯定的。有人认为,湾鳄的吻端到眼前方有一对大型隆起腺,远远看去恰好像龙头上的角。但我们从长度上来判断,这一说法实在很牵强。
          鳄鱼布满利齿的大嘴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牙齿,“喙长八尺”、“牙如锯齿”,已成了古籍中形容巨鳄的常用之辞。而在形容龙的问题上则不然。不论古代还是近代一些亲眼见过龙的人们,都一致认为龙的鼻嘴很近,更加似牛。
          还有就是自古以来妇孺尽知,龙是一种有口须的动物。关于龙须
          的长度,古籍中提到过可达二丈,且不论是否夸张,起码鳄鱼绝对没有口须。


          45楼2016-03-27 20:46
          回复
            鳄鱼体表包裹着一层厚厚的骨质板和角质鳞,犹如铁皮一般,古籍上称其“甲如恺甲”,而龙身上下覆盖的,却是一片一片鱼鳞似的鳞片,最大的鳞片直径可达16公分以上。古今目击者皆证实,龙鳞是能动的,可作适当程度的张合动作。而这些现象在鳄鱼身上绝无可能。
            最重要的是龙身上散发出一种异乎寻常的腥味,相隔几百米远就
            能闻到。究其原因,可能是龙体表面存在着丰富的粘液腺。而爬行动物鳄鱼,体表紧覆坚甲,并无粘液分泌口。且“数里闻腥擅”、“腥擅不可近”,这些描述是无法转用来形容鳄鱼的。


            46楼2016-03-27 20:46
            回复
              当然,上诉是墨先生结合马小星先生及大家的意见提的几点看法。可无论怎么说,墨先生起码可以肯定,在古代有人豢养“龙”,且这种生物绝对不是鳄鱼,至于是不是龙不好断言,但有种类似生物真实存在过。
              接下来我们讲讲蛇,要说什么与龙最相像,应该也就只有蛇了。“龙蛇说”在学术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人们最容易把龙看作是蛇的同类,然而要严格分析,龙与蛇是存在很多区别的。
              龙的长相是头上长角、腹下有足、体表覆鳞片、吻边有长须,而这些象征是蛇没有的。人们包括古人在内常以龙蛇并称,而如果我们仔细的研究一些文献记载,会发现文献中对于龙和蛇其实区分的很清楚。


              47楼2016-03-28 23:54
              回复
                继续啊楼主,给个赞!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9楼2016-03-29 09:35
                收起回复
                  2025-05-19 17:29:48
                  广告
                  而墨先生认为,这不仅可以证明龙蛇不是一种生物,也更能说明龙是真实存在的,不论豺狼、虎豹、牛羊、猪狗都是习性相近或互为天敌的真实存在物种,按此推断,龙也应该真实存在才对。
                  以《本草纲目》为例,鳞部分为四类:一龙,二蛇,三鱼,四
                  无鳞鱼。尽管有些药材如“龙骨”、“龙齿”、“龙角”、“龙脑”、“龙涎”等等实际与生物界的龙毫不相干。但李时珍在这里却是将龙类与蛇类截然分开,足已说明蛇和龙在古人眼中相去较远,中国古代的动植物分类法正是以动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所以墨先生认为,所谓的龙蛇理论,并不成立。


                  51楼2016-03-29 21:31
                  回复
                    这里大家可能会提到蛟,人们常说蛟龙。古代的人也都以为龙即是蛟、蛟即是龙。有人说“小曰蛟,大曰龙”,“龙无角曰蛟”,还有人说“母龙曰蛟”。墨先生认为龙和蛟,应该是两种有区别的动物。
                    起码目前为止,对于蛟的观点,大家的主流观念还是比较一致的,多认为是蟒蛇的一种,应该是一种水生的带脚古蟒蛇类。
                    古籍记载,蛟小头细颈、能大口吞物缠身等等,而蟒蛇倒是真正的小头细颈,并且也是卵生,尤其是大蟒,确实能够吞人。蛇头虽小,但它的左右下领骨之间以韧带相连,所以蛇口能张得很大,可吞下比自已头大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动物。


                    52楼2016-03-29 21:31
                    回复
                      现代生物学的研究表明,蛇起源于某种原始的穴居蜥蜴。蛇与
                      蜥蜴之间,至今仍有着很多相似点。它们不仅有相似的头骨构造,而且都有发达的锄鼻器,雄性都有成对的交接器。在种类繁多的蜥蜴群中,人们甚至能够观察到那些肢体器官逐渐消失的每一个阶段。因此墨先生认为,蛇实际上是一种退化得十分成功的蜥蜴。
                      除此之外还有蜥蜴也被大众认同为龙的原型,原因均差不多,关于生物原型的说法,墨先生就简单讲到这里,其实除了上诉这些,还有非常多的动物受到了大家的怀疑,但都不具代表性,墨先生在这里就不多费笔墨了,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在网络上了解,或者关注墨先生公众号“山海河洛”进行讨论。


                      53楼2016-03-29 21:31
                      回复
                        三、珍稀物种说
                        假如要从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中遴选出一种动物来,最能够代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宏伟的气势,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以及浓郁的东方神秘色彩,那么这项桂冠非龙莫属。
                        墨先生偶然在网络上看见一篇帖子,写的是关于再记马小星《龙:一种未明的动物》的文章,大致了解以后对此书大感兴趣,由于该书已经绝版,墨先生又没有看电子书的习惯(个人喜好看纸质的书,总感觉电子书少了些韵味),便淘宝了一本复印版拜读,阅后醍醐灌顶,如沐春风。
                        (墨先生认为此书有很高的可读性,无太过文言及拗口的字眼,没有过于专业难懂的内容,非常适合大众观看,好书墨先生要推荐,可淘宝购买,也可网络搜索电子版,找不到的朋友可在墨先生公众号“山海河洛”上留言,墨先生可以发送给大家。)


                        54楼2016-03-30 23:01
                        回复
                          由于作者的职业是语言文字工作者(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的资料工作人员),提高了书中论证的大量史籍、地方志材料并加以考据阐释的真实性。马小星著书之时,不满三十岁的青年,思路开阔,敢说敢想,在新闻素材的线索上,进行了扎实的学术实证研究。
                          因马先生身体上病患长期病休,使得其能够花费大量的时间心力,为其观念小心地加以文献论证。墨先生在这里要向马先生表达诚挚的敬意。这是龙文化研究领域第一本带有实事求是考察性质的书,是一本难得的开拓性作品。
                          (墨先生前面提到,马小星的珍惜物种学说是墨先生比较赞同的观点,个人推测也在于此方面,但由于文学功底有限,并没有研究的这么透彻深入。该书篇幅较长,墨先生无法一一罗列,下文仅挑出重点进行分析,详细内容请看客自行观看原著。)


                          56楼2016-03-31 22:52
                          回复
                            好了,下面开始正题:
                            墨先生对于龙的理念与马先生一致,都认为龙曾经是真是存在的生物。墨先生这里先说一个故事,也是该书开篇的内容:
                            吉林省九台县,有个地方叫冷棚。其实,这地方早先年是叫龙棚的,后来叫白了,才叫成冷棚。当初为什么叫龙棚呢?说起来话就长了。
                            先前,这地方是个很小的村庄。村庄里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张祥。张祥靠着一手好木匠活儿,养活老母和媳妇。张祥的手艺比鲁班还巧、不但能盖房子,修桥。还会做飞禽走兽,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河里游的,没有他做不上来的。周围百七八十里,没有不知道他的。
                            张祥的名声,一来二去传到了龙宫。这一年龙王要修龙宫,请这了天下的能工巧匠,张木匠也被请去了。张祥到了龙宫,就锯拉凿砍,雕龙画凤,修起龙宫来了。
                            张祥是个爽快人,到了龙宫,跟龙王平起平坐,称兄道弟,闲时候还跟龙王开开玩笑。龙王看张祥手艺好,也不敢小瞧他。日子长了,他在龙宫里就混熟了。那些虾兵蟹将、龙子龙孙他都认得了。龙宫里的大事小事。像行云作雨、发水张潮啦,他也都知道。
                            张祥身在龙宫,心里可常常惦记着家乡。有一天晚上,他和龙王闲唠嗑,唠来唠去他就问龙王:“龙王大哥,我们家乡那边今年是旱啦,还是涝啦?”龙王一查旱涝单子,说:“木匠兄弟,你们家乡今年是大旱啊,”张术匠听他这么一说,心里“咯瞪”一下子,可着急啦,又忙问:“龙王大哥、既然大旱,你咋不去行雨呀?”龙王说:“木匠兄弟,你不知道龙宫里的规矩呀!哪儿旱哪儿涝,早就安排定了。令年你们家乡要大旱九十九天啊。”张木匠一听大旱九十九天。更急啦。他想起过去家乡旱灾,地旱得直冒烟,眼看到手的庄稼全旱死了,家家户户都吃草根,啃树皮,有的就饿死在道旁边。


                            57楼2016-04-06 15:30
                            回复
                              2025-05-19 17:23:48
                              广告
                              龙王说:“行,你只要别让龙宫倒了就行。”张木匠见龙王都答应了,就拿根柱子,往节骨眼地方一顶,说也怪,龙宫立刻就稳稳当当的,不往下倒了。龙王看龙宫不倒了,这才松口气。可龙宫还斜歪着哪!他又问张木匠:“木匠兄弟。龙宫还斜歪着呢,怎么办哪?”
                              这时,张木匠的怒气也消了,他哈哈一笑,又管龙王叫起大哥来,他说:“龙王大哥,这好办,等你行完雨,我就把它弄正道了。那时啊,我把龙宫给你修得比玉皇大帝的灵霄宝殿还要好。”龙王听了,真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这时候,也只好改了龙宫的老规拒,派龙去行雨。他给张木匠一件龙袍,张木匠一穿上,立刻变成一条金翅金鳞的五爪金龙。龙王还给他一把金豆子,叫他攥在手里,临走时还告诉他:“行雨的时候,千万不许笑。若是一笑,可就得掉到地下去。”嘱咐完了,就带着他们去行雨。
                              张木匠混在这群龙里,腾云驾雾,觉得挺有意思。他往下一看,只见山啊,河啊,房屋啊,可美了,像画似的。张木匠心想:龙王也没啥了不起的,咱披上龙袍,不也腾云驾雾?若行起雨来,比龙王还好,哪干旱往哪去。若是我当龙王啊,准保年年风调雨顺,让咱庄稼人年年过好日子。
                              走着走着,到他们家啦。张木匠往下一看,家乡和别处可不一样,地旱得都裂了,庄稼又黄又焦,眼看就枯死了。乡亲们一个个都愁眉苦脸。看着这些,张木匠心里一阵难过,他急忙喊:“下雨,”龙王就呼风布云,下起雨来啦。这场雨这个好啊!大地眼瞅着就由黄变黑,庄稼眼瞅着就由黄变绿,由绿变青,一个劲儿往上长。那些乡亲们也不避雨,都跑出来,站在雨里,仰脸朝天直喊:“好雨!好雨!”张木匠乐得了不得。一会儿,他又看见他老娘乐呵呵地往家里抱材火,还有他媳妇,挑着一担水,往家紧走。


                              60楼2016-04-06 15: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