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为鉴吧 关注:23贴子:2,182
  • 9回复贴,共1

【把卡打上第二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卓禹邺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03-20 22:30回复
    【禁书已逾一年,各地民议渐亦平息,府台布政使等处汇总来京的书单名录日益见增,卓有成效,自然可贺,但与翰林院等议毕事后,又有一事挂在心头,思来想去,总觉寻大人们问明为妥】
    【待回督察院内,问明左都御史暂无会员之务,携了礼部几本章议,请门吏通秉,在外候见】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6-03-20 23:02
    回复
      2025-05-16 13:49:27
      广告
      【禁书不是一日能尽的事情,屡禁屡有起伏,亦是前朝固有之经验。眼量放长,便知此事应长久徐徐图之。除起先万事开头难,几加关注后,便也放心下来,由得底下人去办。科举将近,都察院少不得监督之职,一年到头各有各的忙法,偏偏就是无一清闲。】
      【甫放下卷宗,皂隶便入内通传,未知何事,亦无意揣度,径直命他引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3-20 23:26
      回复
        见过大人
        【入内行礼,见其案牍高堆,也知近来事政之杂。禁书未行将彻底,礼部科举诸事就已迫在眼前。闻户部拨款未及,工部修缮科举试馆延拖几日,已至各部受其影响,唯恐闱试再出差错,这节骨眼上,禁书令策倒显得无关紧要】
        【将携来部册予吏下送去,道】
        下官今日来,为向大人汇总近几日禁书名录,俱已在此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03-20 23:42
        回复
          免礼。
          【搁笔抬手,让他入座,皂隶及时奉茶,半掀盖儿放在一侧。直了身板,虽居高位,接人待物总要禀尊重二字。亦接了名册,未当下就翻阅,只笑道】
          长霖辛苦,近来我亦翻看几本禁书,欲看看是如何不堪入目。方知其中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氓隶无知,唯赖肉食者导之引之,这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实非常人所能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3-21 21:00
          回复
            谢大人
            【日日上礼部议事,隔几日即至左都御史处呈交明细事册。今日例照往常,拟了大致事程送来。禁书差事办了一年余,连科举监督也未怎顾上,万幸如今已无大起波折处,答道】
            地方上俱按旨办事,已比初时顺当得多,如今已开始翻些孤本旧册,下官也正为此事有些困惑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6-03-22 10:37
            回复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打奉业年落草而今,我已年至不惑,但是于世间事却未必能全然不惑。年纪渐长,便不如青年时嫉恶如仇,对朝中蠹虫针尖麦芒相对。而今世事看多,惩恶念头早不如旧岁强烈;身居高位,权财应得的都已得到。余下所能为者,除提携后辈,身清于宦场,便再无太多。看长霖目中含惑,欲言又止,从容而笑,慰以一笑,勉励道】
              有何困惑,但说无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3-22 20:26
              回复
                【禁书之事,原为肃荡纲纪,清涤人心,其效如何,待有岁月证。纵旁人如何质疑揣测,本此念不退,但至各地方呈孤本拟销册录,再闲来翻起,不由一惊】
                【话已出口,仍不知是否当讲,垂首犹疑片刻,心内一结,抬首道】
                回大人,自六年来各地所押京拟销之本数目渐少,但俱为孤本稀藏之属,下官不知…当全销否?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6-03-23 03:34
                回复
                  2025-05-16 13:43:27
                  广告
                  数目渐少,可见禁书之策,已卓有成效了。
                  【一政一策,推之于天下,又是此等清查之事,所靡费之人力物力自不必提。孤本珍藏,恐怕也是出于某些世家大族,可见底下人确确实实推而行之,尽心尽力了。当年秦皇焚书坑儒之举,虽亦为国朝清平,但却遗臭数千年乃至于而今,如今事摆在面前,怎能轻易决断。深纳一口气,忍不住阖了阖眼,凝声道】
                  确定都是应禁、必须禁之书籍?


                  IP属地:广东11楼2016-03-23 12:50
                  回复
                    【天下之书千千万,且不论刊刻传阅之本,光藏家收览之书就可占大半。无名无由,总不能搜家抄书,但也有近所风闻,地方为表政绩,凭道听之说闯宅查书,偶生乱象】
                    【一思此事,但觉禁书之策患事无穷,走神半刻,闻话方回神,暗里一叹,道】
                    回大人,下官亦有失职处,礼科上下未能得览名册上记名全文,故而下官琢磨,既是孤本,本有收录予后世观阅之责,不知可否奏明各部,先暂缓数日,待厘清应废绝之言,确凿其实,再行销毁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6-03-23 14: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