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吧 关注:2,305,177贴子:32,922,486
  • 8回复贴,共1

逐一评价一下中国历届前锋的表现,从古广明到郜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人81年开始看球,就评价一下80年代以来那些知名前锋吧,评论中会将以得分为主要功能的影锋也列在内
古广明、沈祥福,他们所踢的位置是边锋,是远古时代433阵型中的特有工种,其主要作用就是边路突破下底传中,两个人在同时代分别出现在中国队的两翼,因为速度快,突破能力强,那个时候中国队的打法被概括为“两翼齐飞”,而这种打法足以令亚洲对手胆寒,中国也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亚洲顶级强队。但这种打法很快被442所取代,因为在那之后,中场在防守和进攻中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球队所认识,有了所谓“得中场者得天下”的说法,因此通过减少一名前场球员,增加一名中场的方式,增加中场厚度,成为了首选,之后出现的352是通过减少一名后卫的方式再增加一名中场,现在流行的4231是通过再减少一个前锋的方式充实中场,但不管怎么变,只有下底传中功能的边锋恐怕永远成为了历史,但中国“两翼齐飞”的打法并没有因为古、沈二人的退役而很快消失,麦超、朱波两名边后卫的套边,在442阵形中取代了原来边锋在进攻端的作用。这种打法的边后卫可以看作433时期边锋和边后卫的合体,同时对边前卫的补位协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楼2016-03-20 08:36回复

    马林,是442阵形中与柳海光搭档的另一主力中锋,身高只有1米76,比现在的郑龙于汉超尚且不如,在那个年代却可以打中锋,那么柳海光1米86碾压对手就好理解了。作为前锋,马林的技术比柳海光全面的多,一个前场球员所应该拥有的技术他都可以,作为柳海光头球摆渡的二点接应选手,他经常可以凭借敏锐的判断和较强的启动,觅得良机。球员时代的马林,给人最深的印象是火爆脾气,在场上经常和对手发生冲突。


    7楼2016-03-20 09:03
    收起回复

      高洪波,撞不过,抢不着,追不上,跑不快还跑不动,要嘛没嘛,连打架都打不赢,加上那张不够英俊又苦大仇深的脸,在场上的形象用普通来形容都算褒奖,实事求是的说有点猥琐。他只有一个本事,就是进球,可以说进球如麻,但却没有哪个进球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因为他进的那些球几乎全部都没有难度,不是捡漏就是抢点,而且经常是在无人盯防下完成射门,这么说吧,任何人到了那个位置都能把球整进门去,除了李铁。可问题是,为什么总是高洪波到达那个无人盯防的区域,为什么大家明明知道他是一个杀手,却看不住他呢?这就得说说天赋了,作为前锋判断落点很重要,但那一般是指队友起球之后,而高洪波似乎可以在队友出球之前就判断好了落点,作为前锋躲开对手盯防很重要,而高洪波似乎可以准确判断对手的跑位,而成功的躲开对手,可以说他有着猎豹一样敏锐的本能,他可以用最少的跑动获取最佳的得分机会,是几十年来,难得一见攻击奇才。发掘这个貌似弱不禁风的奇才的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拼抢最中式身体的徐根宝,当年徐根宝在北京崇文区体校当教练,相中了只有10岁的高洪波,但因为体校里家里远,高洪波家里不太愿意他练这个,徐根宝竟然跑到高的家里说服了他的父母,当时徐指导还经常带小高回家吃饭,夕阳下,徐指导骑着自行车,载着小洪波的身影,成为了中国足坛永远的佳话,有人说“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那要看骑车的是谁坐车的又是谁。只可惜,徐根宝在竞聘国家队教练的征程上始终不得志,少年成名的高洪波却长期被国家队拒之门外,直到德国人施拉普纳的出现,高洪波才坐稳了国家队主力。


      11楼2016-03-20 09:27
      收起回复

        李华筠,这是中国足球进入442时代后,前锋从双中锋向一高一快转变的过渡性人物,他是其中的那个“快”,他的快,已经和古、沈时代的快有了质的区别,那二人的快更多的是启动摆脱那一下的快,从李华筠开始,快,增加了绝对速度的快,插上抢点的快,无球跑动的快,我虽然没有看到过关于李华筠百米的资料,但我目测他应该是中国知名足球运动员中,第一个百米跑进11秒8的选手。和高洪波一样,他也是成名于世青赛,当年和巴斯滕、罗马里奥等并称世界“六大希望之星”,但是他不光没有和人家一样争辉,甚至在25岁就退役了,不由得让我怀疑世青赛他虚报了年龄,当年那“希望之星”的表现,不过是以大打小而已。


        13楼2016-03-20 09:39
        收起回复

          宿茂臻,其中锋的专业技术上比黎兵这个半路转行的还要好些,但力量和速度不及黎兵,也不及他的后辈谢晖、杨晨、郜林,所以其后来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少年成名,没有成为仲永,已经可喜可贺。


          22楼2016-03-20 10:35
          收起回复
            进入午休时间,下午或者晚上再继续


            28楼2016-03-20 11:06
            回复
              随着时间的发展,又一锋线奇才诞生了,就是李金羽,他拥有高洪波所有的缺点,甚至有过之无不及,高洪波起码还可以在禁区外抽冷子来脚远射,而这位小爷连这个也不会。高洪波速度不快,但也是和前锋比不快,而李金羽是可以和后卫不相上下的。他不够快,却绝对够滑,像泥鳅一样,看得见却抓不着。他同时具备高洪波所有的优点,门前嗅觉甚至还在高之上,他比高更有激情,对进球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他游弋在对手的门前,就像一只觅食的独狼,用敏锐的嗅觉寻找猎物,然后毫不留情的给予致命一击,接着就是招牌式的弯弓射雕。
              李金羽在中国顶级联赛打进120个球,鹤立鸡群,但他不够高也不够快,却在惯用双高,高快,双快等阵形的中国队内找到了位置,虽然他在国家队的表现,比俱乐部逊色不少,但即便如此,也是他那个时代进球最多的前锋。


              51楼2016-03-20 21:11
              收起回复
                本来想说说郜林来着,后来一想还没退役呢,再等等吧


                52楼2016-03-20 21:12
                收起回复
                  今天才发现,这个帖子好像没写郜林啊


                  127楼2018-06-07 14: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