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书屋如如吧 关注:4,164贴子:286,966

< 佛說 四十二章经 > 的白話解譯 談玄 / 語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佛說 四十二章经 > 的白話解譯
********* 談玄** 語譯 **********
。。。。。 源流 。。。。。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是 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印度佛教经典;
此經屬於佛教經集中重要的佛語錄。
此經是怎樣傳到中國來的呢?
據說在东汉時期
印度有兩位高僧
一個叫~迦叶摩腾
一個叫~竺法兰
他們最先用一匹白馬
載著《佛说四十二章真經》
千里迢迢, 歷經艱險
輾轉的來到中國。
此真經是<大藏佛經>裡的一小部而已
那是東漢的一千年前!
正是佛陀涅槃後才誕生的部經!
當這倆個有緣人發現此經的內容極具佛的代表
認定此部佛語錄對初信佛者與修行者的重要性
於是他倆發大願要將此真經
傳揚到廣大的中國去
決心更要用此真經往四海八方
傳揚!


IP属地:加拿大1楼2016-03-20 02:31回复
    < 四十二章经 >是怎樣產生的呢?
    早在東漢的一千年前
    佛陀誕生, 又在佛陀八十歲涅槃後
    凡佛陀渡化過的弟子們
    難忘師尊曾說過的許多珍貴的法語
    以及佛說過的一些精采難忘的警句
    共同整理結集彙編成一章章的經文
    共集有佛陀說過的四十二個精彩又深刻的章節
    此經就共稱它為~~~
    <佛說四十二章經>
    < 四十二章经 >是怎樣傳來中國的呢?
    當他們倆位將真經駝在一隻白馬的身上
    歷經千辛萬苦! 萬種磨難
    跨越了千山萬水, 帶到了京城洛陽
    正逢漢明帝對佛陀與佛經的日夜期待
    漢明帝親見此真經的西傳東來洛陽
    特別的感覺寶貴又難得
    他特為此<真經>跟兩位傳播者
    在洛陽興建了史上極有名的
    白馬寺!
    要讓這兩位遠道而來的有心人
    跟國內一些出家的沙門(和尚)!
    長駐在白馬寺中
    日夜將此<真經>譯成經典的文言漢文!
    從此, <佛說四十二章經>的譯文
    就在白馬寺誕生
    現已珍藏在
    《大藏經全集》的第十七册裡。


    IP属地:加拿大2楼2016-03-20 02:38
    回复
      2025-05-29 12:36:41
      广告
      《四十二章经》的内容概要:
      本經主要是阐述早期的佛教
      屬於(小乘)修行者的基本教义,(小乘, 是個人獨自形上精神的修行)
      佛說的道義是:
      人生是无常的
      人時時會受到<爱>跟<欲>之蔽害與誘惑。
      又认为人的生命非常短促...
      人要好好的把握修行


      IP属地:加拿大4楼2016-03-20 03:40
      回复
        四十二章经全經的概說:
        當世尊 ~ 释迦牟尼修成道之后,心中想:
        人要怎樣修才能排除 ~ 欲念, 得以 ~ 清净无为呢?
        人要如何行才能到達最完美絕妙的境界呢?
        如何讓凡人进入 ~ <專一 >、 <静虑 > 的<觉悟>境界,
        就能降伏各种妖魔外道呢? 于是,
        釋迦摩尼佛便來到野苑树林中,
        开始讲示 ~ <四谛圣道>,
        传授他絕妙得道的~ <佛法>,
        度脱原來最早的弟子 ~ 憔陳如等五人,
        引導他们一一开悟出家,終能得道修成 ~~
        正果。
        之後, 又有其他的比丘(僧人)們,
        向释迦摩尼佛提出许多疑问,
        懇请佛陀為他們一一開啓,
        并指引他們該继续修行呢?
        还是要停止修行?
        世尊释迦牟尼很有耐心的依據他们的問題
        一一的教化引导,使他们
        一一的开悟。


        IP属地:加拿大5楼2016-03-20 03:46
        回复
          ** 淺譯者的心願 **
          現在依據原本的<真經> 一章章的
          由遠居加拿大溫哥華的~~~談玄那居士,
          嘗試站在佛陀的教育! 以及
          佛陀是老師的角度 與立場
          用較淺顯又平易近人的白話語句
          選用分行的形式, 來語譯此部真經
          好讓與佛陀有緣者, 易讀、易懂其中的基本佛理
          能讓極平凡人都能理解其中的基本佛法
          開啟凡人們的心智
          進而能真切的開悟<真經>的真諦!
          真切誠心的接受! 並能
          以法奉行。
          願能引發有緣有新認識此<真經>的修行人
          發愿將此部佛說的<真經>
          傳到天涯海角
          傳到地極!
          談玄那 譯於溫哥華
          2016年二月


          IP属地:加拿大6楼2016-03-20 03:54
          回复
            第一章 出家证果 原文:
            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淨,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次為阿那含。阿那含者,壽終靈神上十九天。證阿羅漢。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證阿羅漢。愛欲斷者,如四肢斷,不復用之。


            IP属地:加拿大7楼2016-03-20 03:56
            回复
              玄那 淺譯(一):
              ** 修行人的第一步 **
              释迦牟尼佛说:
              跟親人持別出家的人啊!
              首先要能够认识到自己內在的 ~ 本心,
              要相信 ~~~
              世上一切事物的本质
              都是虚幻的。
              要確實能够領悟~~~
              佛理跟佛法,
              这样, 修行人才可以称作是個出家的 ~ 沙门。
              沙门如能坚持 ~ 二百五十戒的奉行,
              无论干什么事,或不干什么事,
              沙門都能做到 ~ 清 心 寡 欲,
              又能勤修 ~ 四 谛 圣 道,
              这样終就可以成就一位~~~
              阿罗汉。
              修到 阿罗汉果位的人,
              往往能够在天上飞,
              随意的在地上变化着行,
              他的生命有无限量的长;
              他住的地方,
              都有天地鬼神予以
              卫护站崗。
              沙门次等的修行,
              要达到< 阿那含 >的果位。
              达到阿那含果位的人,
              等他寿命终了之后,
              灵魂會上升到十九天,到達无烦天,
              也能证得阿罗汉果位。
              沙门修行再次想達到阿罗汉果位。
              达到<斯陀含>果位的沙門,
              得历練一次往生天上,
              再返回往生人间一次,就能
              证得阿罗汉果位
              沙门修行再次一等的修行能
              达到<须陀洹>果位,
              达到须陀洹果位的人,
              还得经历七生七死,才能证得
              阿罗汉果位。
              你要先去除贪欲之心,
              才能真正的成仙成道。
              你要斷絕贪欲,
              不能忧虑猶疑,
              不能想断而不断,
              像断除四肢之后,
              你就永远不能再用了,
              你如下决心断绝了贪欲,
              你就不要再有任何恋想了!


              IP属地:加拿大8楼2016-03-20 03:59
              回复


                IP属地:加拿大9楼2016-03-20 04:05
                回复
                  2025-05-29 12:30:41
                  广告
                  第二章 断欲绝求: (原文)
                  佛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繫道,
                  亦不結業。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名之為道。


                  IP属地:加拿大12楼2016-03-20 04:10
                  回复
                    談玄那 淺譯(二):
                    ** 斷絕貪欲成道的佛法 **
                    释迦牟尼佛说:
                    出家的沙门啊!
                    只要你断绝了贪欲,
                    认识自己的本性,
                    全心去领会最深的 ~ 佛理!
                    了悟到 ~ 無为无不为 的佛法: 你要~~~
                    * 内心不贪恋也不妄念,
                    * 身心不再有什么贪求,
                    * 心境也不执着在修道上,
                    * 处处都在奉行佛道,
                    * 不做恶事情,不造恶的业,
                    * 没有妄念,没有虚妄的行動!
                    修到极点, 无可再修,
                    你已经<得道>,不需<再证>了,
                    不需再來经历成佛的各个阶段,
                    自己自然就达到最高的<果位>,
                    这样的沙门就是~~~
                    成道了。


                    IP属地:加拿大13楼2016-03-20 04:15
                    回复


                      IP属地:加拿大14楼2016-03-20 04:18
                      回复
                        第三章 割爱去贪 (原文)
                        佛言:剃除鬚髮而為沙門,受道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
                        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


                        IP属地:加拿大15楼2016-03-20 04:19
                        回复
                          談玄那 淺譯 (三):
                          ** 沙門要拋棄貪念 **
                          释迦牟尼佛说:
                          凡是剃度落髮之人当了沙门,
                          他就要遵依佛教的道法,
                          抛弃世间的资产财富,
                          拿上饭钵出门去乞食,
                          只要吃饱就行了,
                          每天只在中午吃一顿,
                          過午之後不再進食。
                          守在一棵树下只解一次睏!
                          谨慎地不再有其他的享受。
                          凡人往往会因愚痴而受蒙蔽,
                          都由於他總執著在~~~
                          貪求欲望、而犯下过失。


                          IP属地:加拿大16楼2016-03-20 04:22
                          回复


                            IP属地:加拿大17楼2016-03-20 04:26
                            回复
                              2025-05-29 12:24:41
                              广告
                              第四章 善惡並明 (原文)
                              佛言:
                              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
                              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婬。
                              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癡。
                              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
                              是惡若止,名十善行耳。


                              IP属地:加拿大18楼2016-03-20 04: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