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思古风吧 关注:58贴子:6,831

红楼梦中逾制处汇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红楼梦中逾制处汇编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在胡适先生考证其为曹家之前,清代许多人就猜测此书写的许多细节只能是现实中大富大贵家,乾隆爷甚至直接说就是曾经当过相爷得纳兰明珠家,到清朝灭亡后,许多索隐派老前辈终于大胆说出了红楼梦许多场景应该是皇宫里才能有的,所以宝玉顺治和黛玉董小宛说也有了,宝玉建文皇帝说也有了,总而言之,红楼梦与皇家挂上了钩,直到今天在曹家说成为主流时,主流红学家们也不敢就说红楼梦一些场景和皇家无关,例如元春省亲不少细节是比较公认以康熙南巡驻足曹家背景为准的,因为明清没有妃子如此隆重排场回归的省亲制度,只能是某种皇家事件假托。也无人敢说秦可卿葬礼不逾越了当时她能享受的礼节。
其实综合前辈们的考证,确实红楼梦许多地方有逾制处,从今天开始 将慢慢把红楼梦文本里明显逾制处 一一罗列 ,以供大家参考。


IP属地:上海1楼2016-03-13 21:08回复
    好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3-14 06:33
    回复
      师傅,我来啦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3-15 16:56
      收起回复
        三、 元妃与嫡妻
        在贾元春的归省文字中,
        曹雪芹先以"贾妃"称呼贾元春,突然笔锋一转,漏出了"元妃"之称。在庚辰本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中,"贾妃"之称不下几十处,而在贾元春与贾宝玉见面时,接连五次称贾元春为"元妃",它们是:
        "元妃听了宝玉能题,便含笑说……',
        "元妃命快引进来……,'
        "元妃命他近前……',
        "元妃等起身……,'
        "元妃命传笔砚伺候……',
        往后的文字中,又全部恢复为"贾妃"。 这里元妃之称值得注意,清代,嫔妃的姓名与封号没有一星半点关系。举个尽人皆知的例子,晚清, 叶赫那拉氏人宫后,先封为兰贵人,后来晋升为懿嫔、懿妃、懿贵妃,再往后是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的一串封号都与姓名不着边。情同此理,贾元春的名字中尽管带了个"元"字,并且也入选宫中为妃,但"元妃"一名却不是名字中带"元" 字的妃子就能叫的。
        而在古代妃是专有名词,指的是原配,每一个皇帝只能一个,元妃是国君或诸侯的嫡妻。始见于《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注:"言元妃,明始嫡夫人也。"《晋书-礼志》:"前妻为元妃,后妇为继室。"清代仍称皇帝的嫡妻为"元妃"。《清史稿-后妃传》中,"元妃"出现多处,也都是此意,绝无例外。
        所以这里红楼梦出现元妃一称耐人寻味,也是逾越礼制了。


        IP属地:上海7楼2016-03-15 21:10
        收起回复
          好贴子,希望能一直更下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3-18 21:40
          收起回复
            写的真好,本来读秦可卿这一段就觉得书中逾制的地方太多了,什么宫中的大太监也来参加葬礼,什么沿途一路都是王公大臣搭的素棚,知道的是贾府死一个宗妇,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皇后太后出殡呢


            IP属地:上海10楼2016-03-19 08:54
            收起回复
              爵位的事实还真没细想过,就是记得以前有人提出,贾府爵位已降,还挂着国公府的牌子是僭越有些道理


              IP属地:上海13楼2016-03-20 08:48
              收起回复
                七、黛玉的“潇湘妃子”
                《红楼梦》有个令人费解的地方,即林黛玉有着一个和她的少女身份不相称的别号:“潇湘妃子”。
                《礼记》云:“妃者,匹也”,“天子之妃曰后”,“次于后者曰妃”;多才博学的林黛玉不会连这个意思也不懂。如果说“妃子”是一种美称,所以她能接受的话,那么,当宝玉将宝钗比作“杨妃”时,这个涵养工夫达到炉火纯青地步的宝姑娘,却顿反常态地“不由的大怒”,“冷笑了两声”,并反唇相讥,把宝玉比作“杨国忠”,还借着丫环靓儿寻扇的缘由,来个“机带双敲”,咄咄逼人,一点也不温柔敦厚。如果说,杨妃是“乱国”之“妃”,有着贬义的意味,所以宝钗不能接受的话,那么,在《寿怡红群芳开夜筵》回中,探春掣了根写着“瑶池仙品”和“日边红杏倚云栽”句的诗签,大家说她将来“也是王妃”----这完全是褒义的性质。----的时候,那个向来豪爽的探春也立刻“红了脸”,说这是“混帐话”,将签“撂在桌子上”,强死强活地闹着不肯饮酒。
                由此可见:无论“贬义”也好,“褒义”也好,在身出封建贵族家庭的“主子姑娘”看来,只要一涉及这个“妃”字,就触犯了禁忌。可是当探春将“潇湘妃子”这个别号奉赠给她,并用“娥皇女英洒泪竹上成斑”作比,“大家听说,拍手称妙”时,她却一反故常,不但不抗议,反而“低了头,也不言语”,并且在以后历届诗社作诗时,都自己署上“潇湘妃子”这个别号。
                此号本身在旧时无疑也是逾制,那么曹雪芹在此安排此细节到底藏有何等玄机呢?这似乎必须联系下面的宝玉绛洞花王来探究。


                IP属地:上海15楼2016-03-20 10:38
                回复
                  九、用汪恰的晴雯
                  在买来的丫鬟中,晴雯是曹雪芹动用笔墨最多的。第七十七回介绍了她的身世,晴雯是赖嬷嬷买来的丫头,但晴雯的身上又晃动着很多奇怪的笔墨,第五十一回,晴雯病了,大夫来看病:"有三四个老嬷嬷,放下暖阁上的大红绣幔。晴雯从幔帐中单伸出手去。那大夫见了这支手上有两根指甲,足有三寸长, 尚有金凤仙花染的通红的痕迹,便忙回过头来。
                  这三寸长指甲的丫鬟令人不禁生疑,这还是干活的丫鬟嘛?如果常干活的,怎么可能留那么长的指甲,三寸长的指甲让人联想到清宫妃嫔们才是如此,慈禧太后就是为了保住那么长指甲还带了指甲套,而第五十二回,晴雯服药未见效,“王太医来诊视,另加减汤剂,虽然稍减了烧, 仍是头疼。”让人更是感觉诧异,我们知道王太医是六品太医,竟然都给贾府一个小丫鬟看起病来,似乎太医都成了贾府的私人医生,晴雯何德何能,能劳动王太医来诊视?而更不说前面提到的五十一回晴雯看病排场“有三四个老嬷嬷,放下暖阁上的大红绣幔。晴雯从幔帐中单伸出手去。”,让人感觉就如同宫中嫔妃看病,而王太医开好方子后,晴雯居然还能使用了汪恰洋烟,依弗那治病,而汪恰洋烟放在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鼻烟壶内,(“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来”),而我们知道“金星玻璃”就是"温都里纳"(63回“他本国番语以金星玻漓名为温都里纳”)
                  而根据杨乃济先生的考证文章,"依弗那"和"温都里纳" 都是清宫里的用品,是进口货。前者连雍正宫廷都没有,是康熙的个人收藏。(杨乃济的文章《“依弗哪”与“温都里纳”等之档案查证》《红楼梦学刊》1985第二期),如此逾制笔法让我们不能不感觉晴雯身上似乎也有嫔妃形象。


                  IP属地:上海17楼2016-03-22 21:39
                  收起回复
                    十、王夫人和贾宝玉能用帝王家专用的秋香色

                    黛玉入府时,来王夫人处,看到王夫人的炕上设着“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 ,在清朝秋香色限于帝王专用,《清史舆服志》二注,皇帝"礼服用黄色秋香色。"这是清廷皇帝专用的颜色,载明于实录,臣民不许僭用,贾家岂得使用。但诡异的是不但王夫人能用,贾宝玉也敢使用,第八回"宝玉头上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而宝玉的秋香色立蟒,秋香色已经触及皇家,显然逾制。
                    另外宝玉所穿立蟒,虽然蟒非龙,那也不是贾宝玉一个没有功名爵位孩子能穿的,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蟒袍,一名花衣,明制也。明沈德符《野获编》云: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趾)耳,这里贾宝玉显然也逾制。


                    IP属地:上海19楼2016-03-23 21:39
                    收起回复
                      十二、贾府丫鬟年例高于宫女
                      第三十六回,凤姐说:"袭人原是老太太的人,不过给了宝兄弟使.他这一两银子还在老太太的丫头分例上领.如今说因为袭人是宝玉的人,裁了这一两银子,断然使不得.若说再添一个人给老太太,这个还可以裁他的.若不裁他的,须得环兄弟屋里也添上一个才公道均匀了.就是晴雯麝月等七个大丫头, 每月人各月钱一吊,佳蕙等八个小丫头,每月人各月钱五百, 还是老太太的话,别人如何恼得气得呢."
                      荣国府各房的丫头,按月例钱的多少,大体可分为三等:老太太、太太房中的大丫头月例钱最高,是每人每月一两银子;宝玉房中除袭人从老太太房中带来一两月例钱外,晴雯、麝月等另七个大丫头月例钱次之,是每人每月一吊(即一贯,1000文)铜钱;佳蕙等八个小丫头月例钱最低,是每人每月五百文铜钱。
                      依《国朝宫史》卷十七,官女子的年例是:银六两、云缎、春绸、宫绸、纱、纺丝、杭细、共六匹,棉花二斤,以上年例。每日猪肉一斤、米七合五勺、盐三钱、生菜十二两,以上日用。
                      如果按照老太太、太太房中的大丫头月例钱这算一年则为12两银子,宝玉房中大丫头们一年则为12贯,佳蕙等八个小丫头一年也要6贯
                      明清两代的一吊钱也称一贯,合一千枚铜钱,也就是一千文,大体上折合白银一两。清顺治四年朝廷明文规定:“每十文(铜钱),准银一分,永著为令。
                      如果按此计算,就是1两银子=1吊钱=1贯
                      则老太太、太太房中的大丫头和宝玉房中大丫头们收入都比宫女年例要高2倍,即便佳蕙等八个小丫头一年也要6贯,正好和宫女年例持平,这不禁令人咋舌。
                      但由于考虑康乾时期物价波动,铜钱贬值因素,银子相对坚挺。所以康乾时期,一吊钱折合不到一两白银。
                      所以相对而言佳蕙等八个小丫头略低于宫女,但大丫头们银子还是远高于宫女1.5倍,这还是一个不可解的现象


                      IP属地:上海22楼2016-03-24 20:16
                      收起回复
                        十三、上用银丝挂面 内造悖悖 御田梗米
                        宝玉过生日,吃的是上用银丝挂面,贾府送刘姥姥的悖悖是内造悖悖。那宝玉吃的当然是大内御膳房悖悖局所造的悖悖。贾府吃的米是御田梗米,北方叫御稻米,是进贡的米。
                        这上用银丝挂面明显是皇家才能用得,而内造悖悖,御田梗米又哪能是贾府等家族敢用得?这里明显逾制,所以前贤多有质疑,
                        宝玉吃的玫瑰露是进贡之物,瓶上有鹅黄签子。宝玉吃的酒是西洋葡萄酒。《汤若望传》二七八页,曾写顺治到汤若望馆第要葡萄酒吃的经过。据方豪的考证,“像宝玉那样经常用(葡萄酒)为饮料,似只有康熙帝有此可能,又如用西药,我们至今也只找到康熙帝一则资料,以曹寅的显赫,还不能从教士处得到金鸡纳,说宝玉口中的依佛哪,只宫中才有,宝玉是帝王的化身,亦极近情理。”(见方豪作《红楼梦故事人物问题》)。


                        IP属地:上海23楼2016-03-24 20:42
                        收起回复
                          十四、贾府里面建有殿
                          :红楼梦第二回: 雨村说贾府 “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
                          这个必须知道第二回时不比后来造大观园前,因为大观园本身属于给元春的省亲别墅,勉强可以有宫殿,如第十七回“
                          行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贾政道:“这是正殿了。
                          大观园明显有宫殿建筑,但这是元春省亲后,还可以勉强说通,但第二回厅殿楼阁得殿无论如何都是贾府逾逾制铁证。


                          IP属地:上海24楼2016-03-24 22:42
                          收起回复
                            附:《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凡衙门应役之人,除库丁(管库银的)、斗级(管库粮的)、民壮(临时差役)仍列于齐民(与民齐,即“视为良籍”),其皂隶、马快、小马、禁卒、门子、弓兵、仵作、粮差及巡捕营番役皆为贱役。长随亦与奴仆同。其奴仆经本主放出为民者,令报明地方官,咨部存案。俟放出三代后,所生子孙,准与平民应考、出仕,京官不得至京堂,外官不得至三品。 即这些贱民本人及其三代子孙,不准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准出钱捐官。三代以后的子孙才可以应考、出仕
                            按此规定,奴才三代子孙不得应考、出仕,而赖尚荣明显不符合这条,却能出仕,故此说违反常理。


                            IP属地:上海28楼2016-03-25 13:27
                            回复
                              附《钦定大清会典》,其中对王公府邸的建置的规定:
                                亲王府制:正门五间,启门三,缭以崇垣,基高三尺。正殿七间,基高四尺五寸。翼楼各九间。前墀护以石阑,台基高七尺二寸。后殿五间,基高
                              二尺。后寝七间,基高二尺五寸。后楼七间,基高尺有八寸。共屋五重。正殿设座,基高一尺五寸,广度十一尺,后列屏三,高八尺,绘金云龙。凡正
                              门殿寝,均覆绿琉璃瓦,脊安吻兽,门柱丹雘,饰以五彩金云龙纹,禁雕刻龙首,压脊七种,门丁纵九横七。楼房旁庑,均用筒瓦。其府库、仓廪、厨
                              厩及典司执事之屋,分列左右,皆板瓦,黑油门柱。
                                亲王世子府制:正门五间,启门三,缭以崇垣,基高二尺五寸。正殿五间,基高三尺五寸。翼楼各五间。前墀护以石阑,台基高四尺五寸。后殿三
                              间,基高二尺。后寝五间,基高二尺五寸。后楼五间,基高一尺四寸。共屋五重。殿不设屏座。梁栋绘金采花卉、四爪云蟒。金钉,压脊各减亲王七分
                              之二。余与亲王同。郡王府制亦如之。
                                贝勒府制:基高二尺,正门一重,启门一。堂屋五重,各广五间。筒瓦、压脊,门柱红青油漆,梁栋贴金,采画花草。余与郡王府同。
                                贝子府制:基高二尺,正门一重,堂屋四重,各广五间,脊用望兽。余与贝勒府同。镇国、辅国公府制亦如之。
                                公、侯以下至三品官,房屋基高二尺,门柱饰黝垩,中梁饰金,旁绘五采杂花。惟二品以上房脊得立望兽。公门铁钉,纵横皆七,侯以下递减之五

                                四品以下及士民房屋,基高一尺,其门柱、中梁旁绘采花,与三品以上官同。
                              这里值得注意就是霍国玲等拿此作为贾府逾越制度的依据似乎理解有误,此制度之正门五间,启门三并非说亲王府有五扇大门,可以开启其中三扇
                              其正确意思大致按亲王府来说 ,亲王府的主体建筑是:正门(也就是府
                              门)、大殿、后殿、后寝与后楼,总计五层建筑。而亲王府门可以设五间房,可开
                              启中央的三间,正殿则是七间房,后殿五间房,后寝七间房,后楼七间房。这个规制也被郡王府所遵守,但是在基高、间
                              数与彩绘上要降低一等。以后
                              各级以此类减,郡王府的大门为三间,可开启中央的一间,其余不在重复举出。


                              IP属地:上海32楼2016-03-26 15: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