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望专栏】【妖物丛生】 《清明》
文/欢颜
春秋时期,公子重耳流亡国外,荒郊野岭里粮食吃完了,饥饿难耐,是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来,做成肉汤给重耳吃。后来公子重耳继位,大赏功臣,唯独没有提到介子推。介子推带着老母隐居山林,重耳大悔,追入山中,却寻不到两人踪迹,只得放火烧山,以求逼出介子推。直到大火熄灭,众人才在一棵大柳树下找到依然没了呼吸的介子推母子。
重耳在树洞中发现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恸哭,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那是一间茅屋,被大雨吹打得簌簌发抖,墙根埋进松软的泥地里,连墙壁都泡软了,像一棵被泡烂了根的大柳树。
茅屋里的人裹着发霉的被子蜷缩在炕上,年纪大了,脸上的皮都耷拉下来,恶心得一块一块垂在脸上,右眼皮遮住右眼,只有一只灰白的左眼露在外面,茫然地望着地上的泥水。
士兵们闯进来,靴子踩在泥地上,立刻就陷进去大半个脚面,但不敢露出其他神色,统一的凶恶肃穆,身上的黑色甲胄在这晦暗的天地间也是一道浓重墨色。
“老头儿,你知不知道这附近有一棵大柳树,三人合抱粗,焦黑颜色,下头一截是枯死的,另生了一株枝桠,冒出暗绿新叶?”
老人颤颤巍巍地动了动脖子,似乎想抬起头,但脑袋太重,抬不动:“军爷说的是清明柳吧?”
他的声音粗粝得像柴刀磨在骨头上,骨灰都随着他的一个字一个字掉下来,阴森可怖。
军官喜道:“正是!”
“传说那下头埋着介子推,是神物啊。”老人感叹道。
军官虎目圆瞪:“说什么废话,清明柳到底在哪!”
老人动了动嘴巴,两道干枯暗红的红道道就是他的嘴唇了,他说:“饿。”
“只要你说出清明柳在哪,我做主,给你一石粟米。”
老人沉默。
军官一把抽出宝剑,森冷的光照在老人的瞎眼上,比眼睛还亮。
老人都是快死的人了,一只脚已经离开人间,另一只脚抬起一半,故而不怕这队凶神恶煞的士兵。
军官感觉到了老人的固执,他觉得可怕——冰冷的剑指着老人,何尝不是指着他自己?
不找到清明柳,他也不过比老人晚死几天的事。他正当壮年,有妻有子,前途光明,还舍不得死。
“你要是不说,山下那几户人家都活不成!”
老人又动了动脖子,这次的动作大了些,似乎很想看清军官的面目,但仍不成功:“军爷要杀,就杀吧。”
时人农耕所获有限,家无余粮,有把不能劳作的老人放在山里自生自灭的习俗,这老人孤零零住在这里,大概也是等死之人,对山下农人无甚情感。
军官想了想,从行军囊里取出一块硬饼,又让人拿头盔去外面接了点雨水,把饼泡在雨水里:“你先说,说完就给你吃饼。”
老人两道暗红的嘴唇勾了勾,那颜色是他身上唯一一点亮色,却暗得像凝固的血:“你们,怎么想起,找……找清明柳了?”
“你……”军官咬牙,怕老人两腿一蹬,没把清明柳的秘密说出来就去见了阎王,不敢磨蹭,“宫中闹鬼,陛下寝食难安,推测可能是介子推阴魂不散,让我们把介子推的尸骨带回去施法镇压。”
“怎么个闹鬼法?”
“陛下梦见介子推了,说他大腿上流着血,露出白白的骨头。从那以后,陛下吃什么吐什么,一直说,有血水和肉汤从喉咙里往上涌……”
说到后来,他自己都脸色青白,身后年轻点的士兵还有人偷偷打着哆嗦。
老人喉咙里发出一阵古怪的声音,藏在被子里的手似乎动了动,摸自己的腿,喃喃道:“他,他如今也是快入土的年纪了,吃不好,撑不住啊。”
言语中倒十分关心自己国家的国君。
“还请老翁告知清明柳所在。”
老人沉默片刻,突然道:“我不吃饼,吃肉,人的大腿肉。”
众士兵刚听完陛下遇鬼之事,听闻此言都不由心头一寒。
“你这老头,给脸不要脸啊!”军官同样害怕,但他做出暴怒模样,怒吼道,“再敢妖言惑众,老子现在就劈了你!”
老人长叹一声,掀开被子,被子里他只穿了一条底裤,露出两条铁钎样又细又黑的腿,其中一条大腿虽细到极处,仍能看出凹凸不平,好像缺了一块肉。
他抬手拍拍身下的炕,发出沉闷的声响,竟不是泥土磊成:“这就是清明柳了。”
士兵们个个面无人色,几个胆大点的抽出冰刃,然而有不少直接吓得往后退,还有人原地站着,但两股战战,是腿软得移不动脚。
鬼神的权威,尤在君主之上,介子推死的时候不久,生前也无甚伟绩,未必成鬼,他们才敢来掘他的坟。此时听这老人所言,难道……他,他,竟不是人?!
“你们回去告诉主公,介子推忠心耿耿,绝不敢……不,他怎会信?”老人苦笑两声,似乎精神好了许多,与之前行将就木又有不同,“那就告诉他,让他的子孙割下一块肉,烧给我,就够了。”
军官心惊胆战,片刻后,听老人再无声息,呼唤两声,没有回应。
“这……这是亡魂离去了?”
哪里有人能回答他?
军官又等了足足一炷香,才勉强用宝剑支撑自己发软的手足,踉跄着走出茅屋,带人骑上马慌忙向陛下复命去了。
茅屋门前,一个士兵们看不见的人影静静伫立在那里,抚摸着自己凹陷的大腿,目送士兵远去。
一炷香前,他,介子推,刚刚死去。



文/欢颜
春秋时期,公子重耳流亡国外,荒郊野岭里粮食吃完了,饥饿难耐,是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来,做成肉汤给重耳吃。后来公子重耳继位,大赏功臣,唯独没有提到介子推。介子推带着老母隐居山林,重耳大悔,追入山中,却寻不到两人踪迹,只得放火烧山,以求逼出介子推。直到大火熄灭,众人才在一棵大柳树下找到依然没了呼吸的介子推母子。
重耳在树洞中发现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恸哭,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那是一间茅屋,被大雨吹打得簌簌发抖,墙根埋进松软的泥地里,连墙壁都泡软了,像一棵被泡烂了根的大柳树。
茅屋里的人裹着发霉的被子蜷缩在炕上,年纪大了,脸上的皮都耷拉下来,恶心得一块一块垂在脸上,右眼皮遮住右眼,只有一只灰白的左眼露在外面,茫然地望着地上的泥水。
士兵们闯进来,靴子踩在泥地上,立刻就陷进去大半个脚面,但不敢露出其他神色,统一的凶恶肃穆,身上的黑色甲胄在这晦暗的天地间也是一道浓重墨色。
“老头儿,你知不知道这附近有一棵大柳树,三人合抱粗,焦黑颜色,下头一截是枯死的,另生了一株枝桠,冒出暗绿新叶?”
老人颤颤巍巍地动了动脖子,似乎想抬起头,但脑袋太重,抬不动:“军爷说的是清明柳吧?”
他的声音粗粝得像柴刀磨在骨头上,骨灰都随着他的一个字一个字掉下来,阴森可怖。
军官喜道:“正是!”
“传说那下头埋着介子推,是神物啊。”老人感叹道。
军官虎目圆瞪:“说什么废话,清明柳到底在哪!”
老人动了动嘴巴,两道干枯暗红的红道道就是他的嘴唇了,他说:“饿。”
“只要你说出清明柳在哪,我做主,给你一石粟米。”
老人沉默。
军官一把抽出宝剑,森冷的光照在老人的瞎眼上,比眼睛还亮。
老人都是快死的人了,一只脚已经离开人间,另一只脚抬起一半,故而不怕这队凶神恶煞的士兵。
军官感觉到了老人的固执,他觉得可怕——冰冷的剑指着老人,何尝不是指着他自己?
不找到清明柳,他也不过比老人晚死几天的事。他正当壮年,有妻有子,前途光明,还舍不得死。
“你要是不说,山下那几户人家都活不成!”
老人又动了动脖子,这次的动作大了些,似乎很想看清军官的面目,但仍不成功:“军爷要杀,就杀吧。”
时人农耕所获有限,家无余粮,有把不能劳作的老人放在山里自生自灭的习俗,这老人孤零零住在这里,大概也是等死之人,对山下农人无甚情感。
军官想了想,从行军囊里取出一块硬饼,又让人拿头盔去外面接了点雨水,把饼泡在雨水里:“你先说,说完就给你吃饼。”
老人两道暗红的嘴唇勾了勾,那颜色是他身上唯一一点亮色,却暗得像凝固的血:“你们,怎么想起,找……找清明柳了?”
“你……”军官咬牙,怕老人两腿一蹬,没把清明柳的秘密说出来就去见了阎王,不敢磨蹭,“宫中闹鬼,陛下寝食难安,推测可能是介子推阴魂不散,让我们把介子推的尸骨带回去施法镇压。”
“怎么个闹鬼法?”
“陛下梦见介子推了,说他大腿上流着血,露出白白的骨头。从那以后,陛下吃什么吐什么,一直说,有血水和肉汤从喉咙里往上涌……”
说到后来,他自己都脸色青白,身后年轻点的士兵还有人偷偷打着哆嗦。
老人喉咙里发出一阵古怪的声音,藏在被子里的手似乎动了动,摸自己的腿,喃喃道:“他,他如今也是快入土的年纪了,吃不好,撑不住啊。”
言语中倒十分关心自己国家的国君。
“还请老翁告知清明柳所在。”
老人沉默片刻,突然道:“我不吃饼,吃肉,人的大腿肉。”
众士兵刚听完陛下遇鬼之事,听闻此言都不由心头一寒。
“你这老头,给脸不要脸啊!”军官同样害怕,但他做出暴怒模样,怒吼道,“再敢妖言惑众,老子现在就劈了你!”
老人长叹一声,掀开被子,被子里他只穿了一条底裤,露出两条铁钎样又细又黑的腿,其中一条大腿虽细到极处,仍能看出凹凸不平,好像缺了一块肉。
他抬手拍拍身下的炕,发出沉闷的声响,竟不是泥土磊成:“这就是清明柳了。”
士兵们个个面无人色,几个胆大点的抽出冰刃,然而有不少直接吓得往后退,还有人原地站着,但两股战战,是腿软得移不动脚。
鬼神的权威,尤在君主之上,介子推死的时候不久,生前也无甚伟绩,未必成鬼,他们才敢来掘他的坟。此时听这老人所言,难道……他,他,竟不是人?!
“你们回去告诉主公,介子推忠心耿耿,绝不敢……不,他怎会信?”老人苦笑两声,似乎精神好了许多,与之前行将就木又有不同,“那就告诉他,让他的子孙割下一块肉,烧给我,就够了。”
军官心惊胆战,片刻后,听老人再无声息,呼唤两声,没有回应。
“这……这是亡魂离去了?”
哪里有人能回答他?
军官又等了足足一炷香,才勉强用宝剑支撑自己发软的手足,踉跄着走出茅屋,带人骑上马慌忙向陛下复命去了。
茅屋门前,一个士兵们看不见的人影静静伫立在那里,抚摸着自己凹陷的大腿,目送士兵远去。
一炷香前,他,介子推,刚刚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