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氦闪,娄宿三星系外层轨道】
四艘逃亡飞船降落在娄宿三星系最外层的冰封的矮行星的表面上。
这颗冰封的矮行星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黑暗。尽管这颗矮行星的几何反射率高达0.6,但是由于星光微弱所以到了近轨道我们才看清楚这个行星。我们第一眼注意到的除了起伏的冰原之外,就是那个估计面积非常大的“文明纪念碑”字样。
这些字以6种主要的语言书写了一遍。我们在这些字的右上角的一个圆形坑里降落。
很快飞船降落了,这颗行星当时在远日点,表面全是各种冰和雪花。我们的反推推进器喷出的气体也一同凝华变做雪花,不过有些则吹开了旁边的雪又落下来。
我们根据联邦科学院院长给我们的指示找到了要搬的东西,包括装着5000枚受精卵的大柜子和一堆设备以及文化珍品等。
这颗行星的重力只有我们母星的十二分之一,所以搬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在搬完要走之前,突然一阵黄光刺的我们睁不开眼睛,我们知道,氦闪了。
只见主星暗下去,暗下去,然后以以前在母行星上的亮度的一百倍投向这颗行星,很快表面的甲烷冰和氮冰氨冰开始挥发,这颗行星有了大气,深紫色的,让人想起了母行星,还让人感觉像缺氧即将死亡的病人的脸色。接着强大的恒星风撞击向大气,被这颗行星的微弱磁场所导向,产生了灿烂的舞动的极光,让人回忆起母行星在太阳危机之前的那些愉快的时光,可惜,回不来了。母行星表面已经是暗红色的熔岩。两个小时过后,强光熄灭,在原来两颗太阳的位置被一张暗红色的圆形贴纸般的气体球代替,不投出光和热。在中间偏外一点的地方则是次星,一颗伴着主星走过五十五亿年路程的橙矮星,现在它也被吞噬,两颗恒星将会在四天内彻底融合在一起。忽然,纷纷扬扬的雪花落了下来,因为温度骤然降低,冷却的大气凝结成了雪,每一片雪花都有十几厘米大,这些雪花像那些逝去的的灵魂,静静地落下来,堆积在一起,盖住了纪念碑和这颗行星的一切。这个下雪的场景后来被放进了历史课本。
我们由于伤痛过于巨大,所以暂时还没感觉到疼。我们只是静静的走上飞船,并且发动。其他三艘飞船也这么做了,飞向不同的星系。从此,娄宿三文明分为四支,在星海中可能永不见面。
——————————
我们这艘飞船叫做“星际尘埃”号,另外三艘则叫做“电磁”号、“引力子”号和“超新星”号。它们都是近似圆柱形而且有全反射镜面表面,好不走形地映着银河星海。我决定熟悉一下飞船的环境,通过查看舰载计算机上的资料,我知道了这艘飞船是一个以聚变推进为动力的飞船,最高状态能到15%光速,上面超过92%的质量是燃料,质子作为燃料,还有一些甲烷用来催化碳氮氧循环,推进是把聚变废料和辐射一起推出去,喷射物速度为0.18倍光速。它储备的燃料够我们航行到达目标并且减速这样两次。但是考虑到中间机动什么的,其实上只够到达目标并减速停泊到目标星系。还好,那边有气体行星。这个飞船最大成员数是5人,有一人的冗余量。然而这艘飞船用了能够维持30人的生态系统和其他设备的容量来容纳5个人。而且这个飞船是全部模块化可分解可重新拼装组合的,可以在中央计算机上进行设定拆解成降落机然后把生态系统移进去作为行星表面的生存基地等。飞船上四个人都会程序,必要时可以重新给飞船编程添加新的功能。
————————
当飞船起航四天后,最终的合并到来了。只见从原来母恒星的方向上突然亮起一团光芒,是原来两星亮度和的一万倍,整个宇宙则像一张底片被曝光,其他什么都看不见,两个小时过后,强光褪去,只见原来两星位置只见一星,旁边则是正在膨胀的灰白色星云,像被这天火所灭的无数灵魂。看到这里,我们终于感觉到疼了,先是开启旋转制造重力朝着母星方向跪下来,然后大哭起来。但是很快大家止住了哭声,因为大家知道哭没有意义了。
【氦闪,娄宿三星系外层轨道】
四艘逃亡飞船降落在娄宿三星系最外层的冰封的矮行星的表面上。
这颗冰封的矮行星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黑暗。尽管这颗矮行星的几何反射率高达0.6,但是由于星光微弱所以到了近轨道我们才看清楚这个行星。我们第一眼注意到的除了起伏的冰原之外,就是那个估计面积非常大的“文明纪念碑”字样。
这些字以6种主要的语言书写了一遍。我们在这些字的右上角的一个圆形坑里降落。
很快飞船降落了,这颗行星当时在远日点,表面全是各种冰和雪花。我们的反推推进器喷出的气体也一同凝华变做雪花,不过有些则吹开了旁边的雪又落下来。
我们根据联邦科学院院长给我们的指示找到了要搬的东西,包括装着5000枚受精卵的大柜子和一堆设备以及文化珍品等。
这颗行星的重力只有我们母星的十二分之一,所以搬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在搬完要走之前,突然一阵黄光刺的我们睁不开眼睛,我们知道,氦闪了。
只见主星暗下去,暗下去,然后以以前在母行星上的亮度的一百倍投向这颗行星,很快表面的甲烷冰和氮冰氨冰开始挥发,这颗行星有了大气,深紫色的,让人想起了母行星,还让人感觉像缺氧即将死亡的病人的脸色。接着强大的恒星风撞击向大气,被这颗行星的微弱磁场所导向,产生了灿烂的舞动的极光,让人回忆起母行星在太阳危机之前的那些愉快的时光,可惜,回不来了。母行星表面已经是暗红色的熔岩。两个小时过后,强光熄灭,在原来两颗太阳的位置被一张暗红色的圆形贴纸般的气体球代替,不投出光和热。在中间偏外一点的地方则是次星,一颗伴着主星走过五十五亿年路程的橙矮星,现在它也被吞噬,两颗恒星将会在四天内彻底融合在一起。忽然,纷纷扬扬的雪花落了下来,因为温度骤然降低,冷却的大气凝结成了雪,每一片雪花都有十几厘米大,这些雪花像那些逝去的的灵魂,静静地落下来,堆积在一起,盖住了纪念碑和这颗行星的一切。这个下雪的场景后来被放进了历史课本。
我们由于伤痛过于巨大,所以暂时还没感觉到疼。我们只是静静的走上飞船,并且发动。其他三艘飞船也这么做了,飞向不同的星系。从此,娄宿三文明分为四支,在星海中可能永不见面。
——————————
我们这艘飞船叫做“星际尘埃”号,另外三艘则叫做“电磁”号、“引力子”号和“超新星”号。它们都是近似圆柱形而且有全反射镜面表面,好不走形地映着银河星海。我决定熟悉一下飞船的环境,通过查看舰载计算机上的资料,我知道了这艘飞船是一个以聚变推进为动力的飞船,最高状态能到15%光速,上面超过92%的质量是燃料,质子作为燃料,还有一些甲烷用来催化碳氮氧循环,推进是把聚变废料和辐射一起推出去,喷射物速度为0.18倍光速。它储备的燃料够我们航行到达目标并且减速这样两次。但是考虑到中间机动什么的,其实上只够到达目标并减速停泊到目标星系。还好,那边有气体行星。这个飞船最大成员数是5人,有一人的冗余量。然而这艘飞船用了能够维持30人的生态系统和其他设备的容量来容纳5个人。而且这个飞船是全部模块化可分解可重新拼装组合的,可以在中央计算机上进行设定拆解成降落机然后把生态系统移进去作为行星表面的生存基地等。飞船上四个人都会程序,必要时可以重新给飞船编程添加新的功能。
————————
当飞船起航四天后,最终的合并到来了。只见从原来母恒星的方向上突然亮起一团光芒,是原来两星亮度和的一万倍,整个宇宙则像一张底片被曝光,其他什么都看不见,两个小时过后,强光褪去,只见原来两星位置只见一星,旁边则是正在膨胀的灰白色星云,像被这天火所灭的无数灵魂。看到这里,我们终于感觉到疼了,先是开启旋转制造重力朝着母星方向跪下来,然后大哭起来。但是很快大家止住了哭声,因为大家知道哭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