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13,173贴子:74,320,111
  • 6回复贴,共1

据说《汉书》可以下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阿度


IP属地:上海1楼2016-03-08 15:30回复
    这便是古代史书的妙处:简简单单几个字,就把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变化描绘的淋漓尽致。类似的记载不胜枚举。
    司马迁的《史记》是笔者极力推荐的一部史书。大家完全可以将之视为一部文学名著。其中的许多传记都写的格外生动,仿佛小说。不愧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鸿门宴的描述已是耳熟能详,不便赘述。除去这一篇,笔者映像最为深刻的应该是《淮阴侯列传》。其一开头就把笔者的眼球给吸引住了。列传一上来便介绍了韩信在布衣时期的一些经历。说他当时即不能当官也不能经商,没有正当工作,也没有稳定收入,感觉就像个游手好闲的家伙。还经常去人家家里蹭饭,导致身边的人都很厌恶他。
    之后,事情来了,他被一个恶少给盯上了。“淮阴屠中少年有侮(韩)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这就是所谓的“胯下之辱”。上文大意是说:淮阴有个恶少想羞辱韩信,他对韩信说:“你小子虽然生得人高马大,还喜欢佩戴刀剑,但却没个鸟用。你要是不怕死的,杀了我;怕死的,就从我裤裆下面钻过去。”韩信盯着这个恶少看了一会儿,终于还是弯下身子,趴在地上,从他胯下钻了过去。围观群众都嘲笑韩信,认为韩信是个怯懦无能之辈。
    这是韩信还未成名之时的经历。可以看出,当时的韩信落魄狼狈,屌丝一枚。谁会想到,名震历史,统帅能力在历代名将中可排前三的人物,当年竟会有如此经历?
    想必当时韩信的内心是挣扎的。“孰视”二字更是将韩信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动态两者结合,充分表达出他内心的斗争状态。(“孰视”即“熟视”,“孰”为通假字。孰视,就是注目细看的意思)


    IP属地:上海4楼2016-03-08 15:31
    回复
      2025-06-27 14:26:12
      广告
      恶少出言不逊,羞辱韩信,身边又围着这么多看热闹的,这些看热闹的纯粹就是看热闹的,他们就是想看韩信出丑,根本就没有人会站在韩信这边(与当下诸多场合相似。可叹有的东西几千年来都没变过)。那此时的韩信该如何抉择呢?若是梁山好汉如鲁达、杨志这样的人物,那是肯定无法承受这种侮辱的。若是他们,势必会抽刀杀了那个恶少。可韩信选择将刀刃插在自己心头——忍过去。
      在这“孰视”的过程中,韩信作何感想?是想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呢?还是想着:“若是不钻,势必挨揍”呢?还是想着:“我无所谓,就让你们笑笑”呢?还是想着:“终有一日,要你生不如死”呢?还是有……别的什么想法。
      总之,这段描写让人陷入沉思,久久不可释怀。
      说道“熟视”这个词,笔者又想起一个片段,是发生在《三国志·吴书·张昭传》中的。原文记载如下:(孙)权以公孙渊称藩,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张)昭谏曰:“渊背魏惧讨,远来求援,非本志也。若渊改图,欲自明於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於天下乎?”权与相反覆,昭意弥切。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於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昭熟视权曰:“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於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横流。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


      IP属地:上海5楼2016-03-08 15:32
      回复
        这段文字大致是讲孙权想派张弥、许晏二人北上,出使辽东。张昭则认为辽东的公孙渊称藩其实并非出自真心,此行是徒劳无功的。孙权与张昭发生了争执,张昭丝毫没有退让之意。孙权实在忍无可忍,按着刀愤怒的说:“吴国士人进宫殿拜我,出宫殿拜您,我对您的尊敬已到达了顶点。可是你却总是在众人面前顶撞我,让我下不来台,我真担心有一天会杀了你啊!”听了孙权的这一席话,张昭只是静静看着他。在片刻的沉默之后,张昭开口说道:“我虽然知道,有很多话,我说了你也不会听。但我还是要竭尽这份愚忠!我之所以这样固执,是因为当年太后临终之时,把我叫到病榻边,吩咐我、嘱托我的声音犹在耳边的缘故啊!”说完,张昭涕泣横流。孙权也把按着的刀丢在地上,留下了泪水。
        张昭是一个刚耿之人,若是遇上袁绍,他必死无疑。如此一个刚直之士,在此刻也留下了眼泪,不免使人动容。从年龄上来说,张昭是孙权的父辈,年龄上的差距使两人产生了无法溶解的代沟。也正是如此,二者屡有矛盾。这一番争执,已经把孙权逼到按刀在手的地步了,也终于说出了在其他时候绝对不会说出口的话。张昭在听完这一席话后的那一个“熟视”——他究竟看到了什么——是太后在临终之际的叮嘱?或许还有孙策在弥留之际的嘱托吧。总之那些往事一时涌上心头,张昭也难免泪流满面。


        IP属地:上海7楼2016-03-08 15:32
        回复
          这是《三国志》中非常经典、也非常感人的一个场面。当然,这样的场面在书中屡见不鲜。《庞德传》是笔者相当喜欢的一篇传记。特别是在他生涯最后的时刻,那种不屈不挠,死战到底的顽强精神,令人读之感叹。
          “(关)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庞)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战益怒,气愈壮,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德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太祖闻而悲之,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
          大意是说:当时关羽水淹七军,兵临城下,庞德力战不屈,最后被生擒。关羽想招降他,可庞德誓死不降,“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这事情传到曹操耳边,曹操也为之流涕。
          庞德那句“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曾被笔者用作QQ签名。非常敬佩庞德这种忠心不二,视死如归的精神!只是可惜,他是关羽的对手,所以不论在人气上还是在民间崇拜问题上,他都难以超越关羽。


          IP属地:上海8楼2016-03-08 15:33
          回复
            与庞德同列一卷的阎温也是一位忠勇之士。“(马)超复围州所治冀城甚急,州乃遣(阎)温密出,告急于夏侯渊。贼围数重,温夜从水中潜出。明日,贼见其迹,遣人追遮之,于显亲界得温,执还诣超。超解其缚,谓曰:‘今成败可见,足下为孤城请救而执于人手,义何所施?若从吾言,反谓城中,东方无救,此转祸为福之计也。不然,今为戮矣。’温伪许之,超乃载温诣城下。温向城大呼曰:‘大军不过三日至,勉之!’城中皆泣,称万岁。”
            原文大意是讲:马超围攻冀城,凉州刺史·韦康派阎温出城告急于夏侯渊。结果阎温在半道上被捉住。马超劝他去城下招安,让城里的将士们不要再抵抗下去了,告诉他们援军是不会来的。阎温表面上答应了马超。等来到城下,阎温向城上大喊道:“大军不过三天后就会前来增援!希望大家可以努力守城!”城中的将士们看到阎温虽然被擒依旧不肯屈服,还在城下勉励他们坚守待援,一个个都激动得流泪不止,并高呼“万岁”。
            笔者读到此处,也不禁为阎温的忠烈所折服,几乎落泪。彼辈忠臣义士,堪为我辈楷模!


            IP属地:上海9楼2016-03-08 15:33
            回复
              这几个片段都是说人物的,接下来笔者想介绍的一段史料是写场面的,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原文如下:初,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
              这段文字讲的是西汉末年,群雄讨伐王莽。王莽这边召集了一支大军,有通晓兵法的六十三家数百人、有各方猛士、有一个身高一丈腰大十围的巨人·巨无霸,还有一群由狼虫虎豹组成的猛兽部队。自秦汉以来,从未有过这般盛大的军容。
              这支人马多少带点魔幻色彩。不单单有小巨人参战,还有一群猛兽以助军威。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魔兽争霸》的场景呢。(一个食人魔,边上是一群狼骑兵和科多兽。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景象)
              之后,大战一触即发。“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王)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这一场战役的描写也是相当精彩的。王莽大军溃败,兵败如山倒。恰逢此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大风将屋子上的瓦片都吹飞了。河水暴涨,那些猛兽都应受到惊吓而四处逃窜。士兵们战死的、溺死的不计其数。尸体堆在河里,河水为之不流。
              这样的场景与《斯巴达三百勇士》相比,恐怕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回溯本文的源头,苏舜钦以《汉书》下酒,一斗尚且不足。对于爱好古史的人来说,确实如此。不过笔者认为,若真的喜欢古史,那可以下酒的又岂止《汉书》?只要细心的阅读,仔细的品味,就可以发现,史书中有太多值得我们回味的桥段了。若是喝起酒来,恐怕一石都嫌不够呢。
              好了,今天先说到这儿,等下回咱们再来煮酒论英雄吧。


              IP属地:上海10楼2016-03-08 15: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