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西河,古徵人的母亲河 澄城处在陕北黄土高原向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犹如大脑沟回般交错的沟壑把澄城的国土搞得支离破碎,古志记载县境内有四条河,自西向东依次为北洛河,孔走河,县西河,大浴河,除洛河外,其余三条河数县西河流程较短,然流量最大,而且县西河源于澄城,终于澄城,是名副其实的澄城人的母亲河。据文人雅士考证,县西河在战国时期曾是汤汤大水,魏将军吴起曾封西河郡守,陪魏国王乘船顺流而下,在河流中段,横朔指点⋯⋯怎么都让人有意淫的感觉,哪怕真的是沧海桑田,至今也不过三千年,澄城自古贫脊地,因为缺乏水的滋润,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风尘仆仆,古时的县令哀叹说山山不岀头,有水不浮舟,是最具体最真实的写照。不过县西河作为横贯澄城中心的一条小河,流域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几千年来用她贫脊的乳汁哺育着这一方人文,县西河巳经成为澄城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尽管她出身贫寒,但她的子民们千百年来却为她创作了许多神奇的故事,让她和皇亲贵族攀上关系,孩子们努力地想把母亲打扮成流落凡间的仙女,其情其意可圈可点。打从我童年记忆开始,每年都要奔波十多里来河里出洗被褥,浆洗棉衣,那时候河边嬉水摸螃蟹就成了最快乐的事,沿河上下,星落棋布的水磨房,压油坊,破败的庙宇,从沟后出来进去的穿军装骑马的当兵的人,偶尔的军绿色的吉普车⋯⋯弹指间四五十年过去了,现今的西河一副落漠破败的迹象,犹如风烛残年的老妪,给她满是折皱的脸上擦再多的脂,也难掩其衰败。先后两次从西河村出发,一次是溯流而上,差不多二十六七公里,寻到了西河源头,那一汪碧水沽沽而出,嫩绿的藻叶在寒冬里透着生命的活力,由于层层截流,中上流已经多处断流,最上头的五一水库作为县城的人饮水源,早就捉襟见肘,毎年十多次从石堡川水库调水,在五一水库尾部的东岸是著名的遮路瑞云观,而今是荒草凄凄,瓦砺遍地,在亲邻蛾蟒附近,有深山古剎居仙观和蛾蟒庙,在经历了那场浩劫后,大房都被拆下来,木料被拿去盖了各地的学校,兴学灭神,破除迷信后仅剩残破的窑洞遗址,偶尔还有善男信女烧香敬神祈祷平安。西河村附近的匮谷泉,跪姑泉(疑为一处),澄泉,洗肠泉,溯枪泉,无不演绎着美丽神奇的传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影响,也渐行渐远,只剰了传说。也有当地人风趣地说,县西河是一条母河,她沿线的泉眼就是她旺盛的生命力,虽然日渐枯竭,却仍在拼力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