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员学校吧 关注:2,618贴子:12,595
  • 5回复贴,共1

我是海员之走进海员篇(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海员概念
“海员是一种古老的职业,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文化历史了。”——这是你听到内行人这样描述海员。“海员好啊,工资高,一年大概能挣十几万吧!”——这是你听到外行人总会这样形容海员。
虽说海员是一份古老的职业,但这样一种古老而特殊的职业在社会众多职业之中依旧留给人们最多的是神秘的遐想。偶尔,你会在周围人中有意或无意听到别人提起海员,多数人对海员大致上的理解都是这儿听一点,那儿再听一点,也许某些爱夸夸其谈的人也未必就是职业海员,我对职业者的理解是,与那些只是干一阵子的业余工作者绝然不同,作为职业,即便自己做不到热爱,至少也应该做到主观愿望与客观事实的融入,不卑不亢。这种职业被道听途说、一知半解、以讹传讹,这只能说明,人们在享受这应有尽有的物质生活年代,而对海员承担这一巨大海上运输贡献所忽略,社会对海员职业的认知、了解与关注意识还不够深入,不足以走近大众的视线当中。如若提到人们众所周知的“郑和下西洋”便知这段光辉历史,也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一项壮举,而郑和这位航海家就是如今众多职业之中,其中一种被命名为海员职业。
“海员”专有职业名词,在行业网上已有诸多定义,意思大致上相同,譬如“海员是航行大海的船只的工作人员。”有的还解释为“在船上工作的人都叫海员。而在《现代汉语词典》其海员解释:“在海洋轮上工作的人员的通称(海轮是专在海洋上航行的轮船)。”起初,我是在一篇资深老船长为“海员”正名的文章上关注这样问题的存在,也听说“船员”和“海员”的名称叫法已经上升到学术问题上去了,是专家们该关心的事情,还听说,在制定“船员条例”时高层会议上为使用“船员”还是“海员”的称呼讨论过,说是用“海员”使用对象较窄,毕竟现有中国165万船员中,其中海员数量占65万,一致认为船员范围广、海员人数有限,叫海员会拔高地位,故从那以后,专家、领导在某个会议上轻描淡写一锤定音了,再也没有办法扳回海员职业上荣誉的称呼。我想,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与经济利益发展,利欲熏心,只求结果不问付出,也随着当代涌现出众多各大小公司或中介结构,使得管理层的薪酬与业绩挂钩,这样就让海员拉开了距离,显得有些不公,这正是海员被边缘化,海员职业的优势淹没在如今惨不忍睹的航运市场中,夕日的荣耀职业地位被定格在过去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里了。正如现在,海员的劳动得不到保护和尊重,就连职业正规叫法被无辜改名,换上统一船员称号,海员职业称呼从此也就淡漠在社会群众的脑海里了。那么,海员这种职业专有名词解释为什么呢?我对前文几种解释是颇有看法的,我想那些有着几十年或以上资历的老海员和心系执著航海的船长们都会颇具意见的,而海员最本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从事国际性航行船舶。此前解释为“航行大海的船只和在船上或者海洋轮上工作的人。”其然,中国也是有内海(沿海),如果说只是在中国境内海域上航行的工作人员,那么就并不能说明是海员,我们通常叫海员,其实海员称呼前是有两个字的——国际,亦叫“国际海员”,因为海员本身代表着国际性目的,是承担了国与国之间外贸进出口运输任务和各国公民往返国与国之间的一座桥梁,所以只具有国际性航行的船舶才能完成这一重大任务,“海员”就因此省略了称呼前的“国际”两个字;其二,作为每一位海员都会有一本再熟悉不过的《海员证》,有了它,才能通航于世界各地,无论是在哪,这本“蓝色绿卡”是全球公认的一种有效的身份保障。然,“船员”从广义而论,海员也属其中大军一份子,可以说只要是在任何船上工作的人都可以说是船员,但说船员就是海员恐怕有偏差了,正如北京人可以说是中国人,总不能说中国人就是北京人吧,难道中国其它城市的人就不是中国人吗?一样的道理,既然海员有着职业专属词明确称呼又何必多此一举,船员和海员混淆叫法而让社会民众不知其然呢!
二、海员意义与正名
有人会觉得我是在喋喋不休,不断重复纠缠着“海员”这两个字!假使未来有航运界的权威泰斗或同行质疑,我将坚持“实践意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可见,在国家官方主管召开某次海员大会或是航运企业领导在会议上发表讲话,一会儿船员、一会儿海员!也有,专家们在研究翻译出版的国际海事公约里“船员”和“海员”混淆叫法连我们吃这碗饭的人都被搞得稀里糊涂,也不怪乎记者、媒体跟着鹦鹉学舌从而导致社会民众对海员职业一知半解、不知其然。作为海员的我,身边周围亲朋好友总会好奇问我,海员工作是干什么的?有的人说,海员是不是开着船去大海上打鱼的呀?这样的回答让我啼笑皆非,我不知是在笑他的无知,还是在无奈海员职业被社会群众给歪曲了;还有人出于关心告诉我,听闻某报道,海员职业好危险啊!既是遭受他国军方打击,也受到海盗攻击;也有人说,船在海上航行,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万一沉船了,岂不是船毁人亡呢?熟不知他老眼光已太过时了,仍停留在泰坦尼克号的印象中。另一方面,问题出现在记者、媒体不专业、不知情的表面报道给民众产生负面影响,造成误区。而这些对海员的错误认知绝非仅是出现在我周围亲朋好友里那么简单,我几次听同行说起社会对海员职业产生误会,偏见的观点居多,有的因为女方家庭父母根本对海员职业一无所知,仅凭想象和电视上某些不负责任的一面报道,就情急下“棒打鸳鸯”。作为职业海员的我面对这些负面认知除了表示感谢身边朋友对我的好意关心外,我很无奈,让我膛目结舌了。因为我很清楚自己职业与那些事情毫不相干,以偏概全。我只能说,现代化的海船船舶在安全系数方面,是目前世界上所有交通工具之中,最为安全的,但仅靠我三言两语是解释不清其中的道理,因为一贯在陆地上的民众不谈会知道现代化的海船所配备的是世界上顶尖的科技设备,恐怕就连想象都难以想象船舶上会有这般神奇的高科技设置,若非亲眼体会,是无法感受一艘船舶汇聚了人类史上多少心血和智慧的,可以说不亚于在好莱坞大片中展示的某些高科技东西相类似。可社会民众又哪知这些道理,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加上社会公众媒体对本行业不够专业的报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使然,我认为最终的问题还是出现在专家,领导们那里了,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做了,发言者在会议上总高举大方向“维护海员权益、发展海员队伍、托起海洋强国梦”,但连海员这两个字的状况都没有弄明白,又何来的大方向?这是降低海员的名义,而绝非两个字的问题,现在社会民众已对海员趋于不被理解的态度——“开着船去海上捕鱼;海上遭遇攻击;海上安全没有保障······将海员职业形容得如此惊心动魄,令人生感壮举,那么还会有谁去当海员呢?再加上当代大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在这富裕年代中多数年轻人缺乏吃苦精神,更别指望他们劈风斩浪驾驶远洋巨轮漂洋过海了。由此进一步打击和挫伤了海员职业优越感和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必然会出现海员人才流失,后继无人的局面,再谈发展海员队伍、托起海洋强国梦都是一片飘渺茫然的宏伟目标吧!我再诡辩下,在党十八大《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2号》文件第十四条中指出:“完善海运业人才培养体制,加强海员特别是高级海员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专业化、国际化海运人才。”哦!原来,国务院的领导还在坚持“海员”这个名称啊!我再把这种问题抛给本行业的读者,有些海员谈出了很多观点,他们认为只要待遇上去了,叫船员或海员都无所谓。可我想说,若我们职业者对自身都不够了解,不据理力争,总希望寄托于社会、政府对我们的关注和了解,未免显得太空乏了吧!因为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职业,假使哪一天国家政策福利降临了,你明明是海员,却说你是船员,福利待遇不在享受范围之中,这时的你还会觉得叫船员或海员都无所谓吗?虽然我国因受金融风波冲击,航运经济也持续低迷,海员职业优势显著衰退,但我坚信:这一切困境会迟早过去,探究完善建立强有力的海运业体系改革终究会为航运业、海员职业开辟一道再生的空间。因为我国是物质需求量大国,航运承担了中国93%外贸进出口运输任务,若使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经济可持续上升发展是缺少不了航运力量的,而航运又离不开海员的创造性劳动,因此,除了期盼有利政策到来之前,我们要做到的是对自己职业的认知和了解,坚持和坚信,以自己的理由为海员名称伸张该有的名分,所谓:名不正,言不顺!
海员职业意识显著下降,海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受到来自各方面制约。在改革开放大好时期,正是赶上海员紧缺人才的时代,国家需要大力发展中国的航海事业,在红色年代,要想成为一名海员,必须有家庭出生“三代红”,当年一位老船长写的《远洋船长手记》中记述:“一名海员领取漂亮的制服为一套黑色毛涤料子春秋中山装、一套藏青全毛华达呢中山装冬装,一件笔挺的海军呢大衣和一套卡其布工作服及单棉工作皮鞋,另加上公司为海员发放的票券(七十年代的中国,购买物品是要凭有限的票券)去百货大楼添置一个紧俏的皮箱,这一身模样走在街道马路上,引来不少行人羡慕的眼光,这也是当年所有工种制服之中,最令人羡慕的中国海员形象。在七十年代,过年时要想穿一件新衣裳,便先要去布衣店买来一块衣料再拿回家做成新衣服,那便是奢侈喽!不知为何当年民众就能无一不知晓海员这一职业身份,而今所有海员在大庭广众之下都不敢穿上曾经值得骄傲的海员制服了,各种负面压力,使得海员职业挫伤的阴影再没有当年那份自信了,在全国大盖帽满天飞中,唯有那顶最漂亮的海员大盖帽的含金量最低,在街头完全没有穿海员制服的人行走,从此,社会遗忘了这样的职业,变得神秘颇多猜测。那么代表中国航运企业的领导者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海员大会中是怎么看待最基本的海员队伍呢?有哪位航运公司的领导者为“海员”这个名称意义去努力纠错?没有!因为涉及到国家主管部门领导的性格脾性或者利益,于是乎,被主管部门、航运公司做低了海员,完全在社会边缘化了,海员基本权益很难通过法律维护,劳动得不到尊重和保障也就造成职业素质下降,这也使得航运企业创造力降低的原因。于是,除了现实社会的客观事实迫使海员们不得已外,很多年轻人学航海在船上做一阵子海员,就寻找其他职业,也有一些航海经验丰富的老海员在船上干了大半辈子,越干得没意思就下船另谋道路,还有的航海院校毕业的新生没等上船听闻行情不好,面临各种困难,航运市场的不堪回首就打消了上船工作的念头,据某大型航运公司不完全统计,所招聘的11名同一届的驾驶专业毕业生,目前仍留在船公司船上工作的仅有3名,流失率高达72.7%,这也解释了航运公司某领导在招聘时所说的怪现象:“中国这么多船员(实际上他说的是海员)都去哪儿呢?我在这里奋笔疾书论“海员意义”为海员正名,并不是要抬高海员社会地位价值,现实问题已摆在大家眼前,有目共睹的事实是不可辩驳的。我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世界上没有任何职业是低贱的,只要是职业都是社会所需的,因此每个职业都是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不是说工作在国际船上的海员职业就高贵,跑江河湖泊的船员就贫贱。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职业的环境不同,社会需求不同,江轮和远洋海轮肯定是有区别的,例如,同样在空中执飞的和在太空中执飞的,前者飞行叫飞行员,后者飞行的叫宇航员。为啥宇航员能万般受人尊敬,每位宇航员对他的职业称呼是自傲感,为着荣誉,他们对自己工作都是积极性、创造性的。这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海员相似,老辈海员都“以船为家”,“风雨共舟”,讲奉献、不计报酬(现在称劳务费),以作为海员职业深感自豪和荣幸。这就是上个世纪年代,人人平等,没有差距,国家将海员当作创建海运强国极其重要意义发展。如今,船舶科技先进水平上去了,工作环境改善了,也即便报酬增加了,却海员价值取向改变了,海员通过自己的职业劳动合法赚钱,但当你是一介贱民,冷眼相看,得不到应有的权益和尊重,又有何用!因此职业自豪感和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不光是靠金钱衡量得来的。说是叫海员会拔高地位,使用范围不广,但我想既然要把海员“指鹿为马”称船员,那么目前海员地位处在社会边缘化,何来拔高一说,既没有享受到作海员应有的权益,也没享受到作船员应有的权益,因为大家职业是一概而论,海员和船员职业的优势都被抹杀在当今变迁的浪潮中。本因海员和船员需求不同,对海洋强国战略分工不同,怎么能同一名称的意义呢?倒不如分类而治,作海员能享有海员利益保障,作船员也能享有船员利益保障。在面对这些问题,我虽没有话语权,但我寄希望上级主管领导,航运业的大佬,船管公司的领导,包括海员同行能有远见看待“海员意义”存在,而绝非两个字,在改革艰难地迈向“大方向”过程中,是否可以解决当下能改变的“小动向”呢?而现在该是为海员正名了。


1楼2016-03-07 19:18回复


    2楼2016-03-07 19:1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3-08 06:4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3-08 19:1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3-09 11:41
          回复
            我想干海员怕被坑有渠道嘛大哥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2-02-10 1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