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1924,7,13—1969,6,3)原名张松岩,原籍山东沂水,出生于辽宁开原。他自幼读书,曾先后就读于开原铁西私塾和开原优级学校。从16岁起,他开始做工,相继在开原“国际运输株式会社”和奉天(沈阳)南五条酸素制造厂当搬运工和杂役,后又在开原、四平、通化、郑家屯等地做瓦工活。当时,他白天做工,晚上刻苦自学,凭着一股钻劲,于1944年考上了奉天电报学院;一年后,经人推荐,他加入了开原黄龙剧团,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演员生涯。1945年秋天,在日本投降以后,他在家乡参加了由率先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滦东部队改编建立的东北人民自卫军,在第24旅政治部宣传队当队员,从而成为一名人民军队的文艺战士;次年,他又到东北民主联军辽西军区二分区政治部文工团任团员,饰演了歌剧《白毛女》中的大春等舞台人物。1947年春天,他考入东北文工一团,担任演员兼分队长,后又曾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的前身———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政治部文工团的演员。1948年冬天,随同东北文工一团集体转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当电影演员,就此进入影坛。他在影片《光芒万丈》中饰工人,在影片《赵一曼》中饰地下党员张强,在影片《白毛女》中饰大锁,在影片《卫国保家》中饰爸爸,在影片《六号门》中饰工人中的先进分子李俊华。在饰演《六号门》的李俊华时,他融入自己少年时当工人的生活经历和一些切身体验,尽力把这一人物勇敢诚挚的性格和成长过程有层次地、细致地刻画出来,塑造了一个在党的领导下成长起来的工人形象,显示出了自己朴实、刚毅、内在感情丰富的表演特色,从此被人认为是一个很有希望的“硬派小生”。1953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又在影片《沙家店粮站》中饰伤残军人,在影片《董存瑞》中饰赵连长,在影片《平原游击队》中饰八路军部队的司令员。他在影片《董存瑞》中饰演的“赵连长”,受到普遍好评。在塑造“赵连长”这一银幕艺术形象时,他没有一般地从模仿人物的外在特征入手,而是力求深入开掘和准确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注意刻画角色的独特个性。在拍摄赵连长批评董存瑞浪费子弹一场戏时,他把赵连长批评董存瑞时既严厉又慈祥的分寸把握得恰到火候,又疼又爱的感情流露得淋漓尽致。这使得这场戏演得朴实生动,感情真挚,层次分明。为此,在电影《董存瑞》荣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时,他也荣获了演员一等奖。1955年入北京电影学校表演进修班学习,1957年毕业演出的莎士比亚剧作《第十二夜》中饰奥西诺公爵,在高尔基剧作《仇敌》中饰尼克莱检察官。同年9月由北京电影学校表演进修班毕业。然而,就在他准备在影坛施展新的更大抱负时,却遇到了人生道路上的最大坎坷。在演员专修班临近毕业时,被打成 “右派分子”,受到“开除党籍”的处理。1958年,他被送北大荒“劳动改造”,在黑龙江省密山县一个农场度过了3载极其艰苦的岁月。他在密山850农场导演过话剧《三月三》。1960年,他被摘掉“右派”帽子,调到辽宁省鞍山市话剧团任艺委会主任、导演和演员。他在鞍山市话剧团导演歌剧《白毛女》和话剧《蔡文姬》、《雷雨》,并在《雷雨》中扮演鲁大海。1962年调回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在崔嵬导演的影片《小兵张嘎》中饰演游击队侦察员、主人公小嘎子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之一罗金保。重返银幕的喜悦和在坎坷经历中积累的创作素材,使他的表演迸发出更加喜人的光彩。在这部影片中塑造的罗金保形象,真实自然,分寸适度,时代感强,个性鲜明,深深受到观众喜爱,堪称为新中国儿童故事影片成人形象中的佼佼者。后来,他又在影片《青年鲁班》中饰陈书记,在影片《红色邮路》中饰社长,在影片《红河激浪》中饰罗副官等。1964年,他还参加了一些话剧演出,在北京电影演员剧团演出的话剧《分家》中扮演大哥、《箭杆河边》中扮演二癫子、《兵临城下》中扮演姜部长等;同年,他参加了北京文艺工作者赴大西南的慰问演出活动,与其他演员一起演出了《哥仨红》等小型话剧。就在他重返影坛,逐渐步入自己艺术创作道路上的“黄金时代”之际,身体染疾,病情每况愈下,先是因患心肺病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是因患腹膜癌到北京肿瘤医院住院治疗。1969年6月3日,他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年仅45岁的生命。
电影作品:
1949:《光芒万丈》(东影)饰老宋。
1950:《赵一曼》(东影)饰张强,《卫国保家》(东影)饰陈正义,《白毛女》(东影)饰大锁;《人民的战士》(东影)饰战士。
1952:《六号门》(东影)饰李俊华。
1954:《沙家店粮站》(东影)饰石永凯。
1955:《平原游击队》(长影)饰军区司令员,《董存瑞》(东影)饰赵连长。
1963:《红河激浪》(北影)饰敌罗副官,《小兵张嘎》(北影)饰罗金保。
1964:《青年鲁班》(北影)饰陈书记。
1965:《红色邮路》(北影)饰吴新城。
电影作品:
1949:《光芒万丈》(东影)饰老宋。
1950:《赵一曼》(东影)饰张强,《卫国保家》(东影)饰陈正义,《白毛女》(东影)饰大锁;《人民的战士》(东影)饰战士。
1952:《六号门》(东影)饰李俊华。
1954:《沙家店粮站》(东影)饰石永凯。
1955:《平原游击队》(长影)饰军区司令员,《董存瑞》(东影)饰赵连长。
1963:《红河激浪》(北影)饰敌罗副官,《小兵张嘎》(北影)饰罗金保。
1964:《青年鲁班》(北影)饰陈书记。
1965:《红色邮路》(北影)饰吴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