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信息港吧 关注:4贴子:94
  • 0回复贴,共1

【阿坝信息港】励志攻坚铺坦途大路无言树丰碑——“十二五”阿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励志攻坚铺坦途大路无言树丰碑——“十二五”阿坝州交通发展综述
  【记者 杨刚 刘尚剑】这是拼搏奋进的五年,这是收获精彩的五年。
  2011年2月26日,成都至兰州铁路(阿坝州段)开工誓师大会在松潘县黄胜关隧道举行,成兰铁路的开工建设,将彻底改变我州乃至川西北地区无铁路的历史;
  2011年12月26日,汶马高速鹧鸪山隧道开工动员大会在理县米亚罗镇山脚坝村举行,标志着汶(川)马(尔康)高速公路正式动工开建;
  2014年8月28日,一架来自成都的CA4219客机划破长空,载着第一批客人平稳降落在红原机场,标志着我州第二个旅游支线机场——红原机场正式通航。
  ……
  一波接着一波的建设,一浪接着一浪的成就。“十二五”期间,阿坝交通建设者以建设四川重要的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和“畅通阿坝”为目标,用真抓实干的举措、砥砺奋进的毅力和干劲,修高速、建桥梁、筑公路、疏航道……构架起了一个对内通达、对外畅通的“四通八达”交通网络,涉水跨溪的桥梁、穿山越岭的铁道、遍布城乡的公路,书写着阿坝交通的新的华美篇章。
  “铁路空”全面开花:让“路路通”梦想成真
  从羊肠小道到宽敞的乡村公路,从坑坑洼洼的泥路到平整的沥青路,从破旧不堪的干线道路到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十二五”以来,阿坝交通发展一日千里。
  一组数据便是我州公路交通发展变化巨大的最好见证:“十二五”道路交通运输建设预计完成投资累计249.56亿元,较“十一五”增长21.3%。截至2015年初,全州通车里程达到13674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2339.8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15.88公里,每万人拥有145.7公里,比“十一五”末分别增加1.98公里和37.15公里……数据背后,是我州交通建设者们攻坚克难、致力路网建设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干线公路、红原机场、成兰铁路、汶马高速……“十二五”期间,我州交通建设“铁路空”全面开花,条条大路叩开了川西北高原的大门,支撑着阿坝经济发展的腾飞,在让外界深深感受到我州发展与变化的同时,也让生活在这方热土的人们感到振奋与憧憬。
  “以前,一直盼望着‘路路通’、‘路路好’,高速公路、铁路对我们来说,想都不敢想,现在,我州铁路、公路、高速都有了,等汶马高速、成兰铁路建成之后,我们的生活也将变得越来越好!”马尔康县梭磨乡村民尔甲信心满满。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州建成映汶高速公路1条48.6公里,在建汶马高速公路188公里;建成国省干线公路13条952.6公里,在建国省干线公路10条347公里;实施大中修工程项目11个160.747公里;新(改扩)建农村公路(含交通扶贫项目)998个项目7581公里,建成各类大中型桥梁126座,安保工程1437.7公里。实现了全州100%的乡(镇)通油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65.7%的村通硬化路。
  五年的艰苦奋斗,让阿坝大地上演绎出了太多关于路网建设的精彩,带给了群众生活“质”的飞跃,在各级党政的“领跑”下,全州各族儿女正奔跑在通往全面小康的大道上。
  “管养服”全面升级:将“安全行”进行到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民生建设的基本内容,“十二五”期间,我州不断加快推进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保障措施,一批等级客运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州道路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自实施‘村村通’后,我们农村也有自己的客运车、客运站了,出门方便、安全多了。”“以前县客运站比较破旧,乘车拥挤,现在政府新建了客运站,环境舒服多了。”在金川,随处可听见当地群众谈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变。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州新(改)建县级、乡(镇)客运站52个,招呼站886个;修建扩建漂流码头8个。
  同时,我州通过加快道路运输结构调整,优化运输网络布局,道路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公路运输完成客运1428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435550万人公里,货运量12138万吨,全州开行客运线路149条,拥有客运车辆3933辆,全州乡(镇)和行政村具备客车通行条件的客车通达率分别为100%和86%。农民群众出行实现从“走得了”向“走得好”的目标迈进。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养”,“十二五”期间,我州坚持“管养并重”,实现了“有路必养”的目标。五年来,全州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因滑坡、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公路交通阻断较长时间的达361次,共投入抢险机械11213个台班、抢险人员39708个工日,累计清理塌方、泥石流316.6709万立方米。
  “管养服”的全面升级,让我州道路安全管理工作态势向好。五年内未发生因源头管理责任造成的道路运输责任事故,二级及以上公路客运站危险品安全监测仪配置率达到100%,营运车辆100%符合车辆技术等级标准,道路运输安全重点岗位全部人员持证上岗,货物集散地的监管力度得到明显加强,货运源头治超体系覆盖考率达到95%。
  如今,不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牧场,人们看到的是一条条漂亮的柏油路、水泥路、弹石路纵横交错,把城市与乡村连在一起,架起了经济发展的桥梁的同时,也撑起了群众安全出行的蓝天。


1楼2016-03-04 09: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