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国人寿收购广发银行点评:金控平台雏形初现
发布日期:2016-03-02 8:47:33
内容: 中国人寿发布公告,将进一步收购广发银行23.686%股权。中国人寿将以6.39元/股的价格向花旗集团及IBM Credit 收购合计36.48 亿股广发银行的股份(其中向花旗集团收购30.8 亿股,向IBM Credit 收购5.7 股),总对价233 亿元。本次交易前,中国人寿持有 30.8 股广发银行股份,占广发银行已发行股本的 20%;交易后,中国人寿将持有 67.3 亿股广发银行股份,占广发银行已发行股本的43.686%。 交易价格对应2015 年1 倍PB,对价合理。广发银行成立于 1988 年,其前身为广东发展银行,是国内首批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截至2015 年12 月31 日,广发银行在中国境内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共设立了 759 家营业机构,主要分布于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等发达区域。截至2015 年12 月31 日,广发银行经审计总资产约为18365 亿元、经审计净资产约为人民币 975 亿元。2015年度,广发银行经审计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 547 亿元、经审计净利润约为人民币90 亿元。 协同效应可期。广发银行在零售、小微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差异化竞争力,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具备未来加快发展的基础。广发银行与中国人寿在规模、客户、业务等方面契合度较高,中国人寿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后,双方将有机会从渠道共享、交叉销售、中后台运行整合等多个方面综合协同发展,优化经营效率,加强客户粘性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金控平台雏形出现。混业经营、综合金融是大势所趋,中国人寿致力于综合金融集团建设,一直以来均有收购银行牌照的计划,但进展较慢。广发银行2006 年成功重组后,中国人寿、花旗集团、国家电网、中信信托等四家股东分别持有广发行20%股权,并列为第一大股东。此后中国人寿参与广发银行历次增资,维持持股比例20%,此次终于成为广发银行第一大股东。未来中国人寿预计还将收购券商、信托等其他金融牌照,积极打造综合金融集团。 交易完成后不合并广发银行报表,维持盈利预测,“买入”评级。中国人寿2016年将持续重视价值建设,内含价值预计仍将实现10%以上增长。维持中国人寿盈利预测,预计 15~16 年净利润分别为348 亿和359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23和1.26 元。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16 年PEV 仅1 倍,处于历史低位,给予公司30.16 元的目标价,对应1.5X2016PEV。 风险提示:权益市场下跌导致业绩估值双重压力。
发布日期:2016-03-02 8:47:33
内容: 中国人寿发布公告,将进一步收购广发银行23.686%股权。中国人寿将以6.39元/股的价格向花旗集团及IBM Credit 收购合计36.48 亿股广发银行的股份(其中向花旗集团收购30.8 亿股,向IBM Credit 收购5.7 股),总对价233 亿元。本次交易前,中国人寿持有 30.8 股广发银行股份,占广发银行已发行股本的 20%;交易后,中国人寿将持有 67.3 亿股广发银行股份,占广发银行已发行股本的43.686%。 交易价格对应2015 年1 倍PB,对价合理。广发银行成立于 1988 年,其前身为广东发展银行,是国内首批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截至2015 年12 月31 日,广发银行在中国境内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共设立了 759 家营业机构,主要分布于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等发达区域。截至2015 年12 月31 日,广发银行经审计总资产约为18365 亿元、经审计净资产约为人民币 975 亿元。2015年度,广发银行经审计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 547 亿元、经审计净利润约为人民币90 亿元。 协同效应可期。广发银行在零售、小微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差异化竞争力,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具备未来加快发展的基础。广发银行与中国人寿在规模、客户、业务等方面契合度较高,中国人寿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后,双方将有机会从渠道共享、交叉销售、中后台运行整合等多个方面综合协同发展,优化经营效率,加强客户粘性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金控平台雏形出现。混业经营、综合金融是大势所趋,中国人寿致力于综合金融集团建设,一直以来均有收购银行牌照的计划,但进展较慢。广发银行2006 年成功重组后,中国人寿、花旗集团、国家电网、中信信托等四家股东分别持有广发行20%股权,并列为第一大股东。此后中国人寿参与广发银行历次增资,维持持股比例20%,此次终于成为广发银行第一大股东。未来中国人寿预计还将收购券商、信托等其他金融牌照,积极打造综合金融集团。 交易完成后不合并广发银行报表,维持盈利预测,“买入”评级。中国人寿2016年将持续重视价值建设,内含价值预计仍将实现10%以上增长。维持中国人寿盈利预测,预计 15~16 年净利润分别为348 亿和359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23和1.26 元。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16 年PEV 仅1 倍,处于历史低位,给予公司30.16 元的目标价,对应1.5X2016PEV。 风险提示:权益市场下跌导致业绩估值双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