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此之后,达延可汗屡屡侵扰明朝边境,明朝逢战必败。直到弘治八年正月,总兵官都督刘宁打败达延可汗,战果为“生擒四人,斩首八十七级,俘幼男女五十人,驱回被虏人口二十三人,获驼马牛羊二千一百三十五,器械三百三十余。”(《明孝宗实录·卷九十六》)虽然战果丰厚,但是依旧不能挽回明朝对外处于劣势的局面。
比如弘治八年二月,有一个山东衮州府推官叫做丁伯通上书给皇帝说“谓瓦剌精兵数万,岂无窥觎中国之心?特以小王子部落隔绝其间,往来必假道而后得入。朝廷能与小王子通和,若汉之呼韩,唐之突利,使为外藩。瓦剌虽强,岂能越小王子而入哉?”(《明孝宗实录·卷九十七》)可能是这个丁伯通被土木之变吓怕了,且不说瓦剌早就被达延可汗拿下,就说在哈密之争瓦剌也帮明朝出了不少力气。所以孝宗把这封奏折给部臣看,很明显,这件事情就没有下文了。
虽然刘宁打了一场胜仗,但是当时明鞑之间毕竟是以“和平”为主的,所以虽然很多人因为打败仗都被送进了监狱,但是弘治君臣没人意识到鞑靼究竟有什么意图。
“孝宗弘治八年,北部复拥众入河套住牧。”(《明史纪事本末·议复河套》)意思也就是说弘治君臣八年来辛辛苦苦经营的“明鞑和平”到头来换来的只是达延可汗一步步蚕食河套,最后完全吞下。弘治君臣这才恍然大悟,而武力对付鞑靼也就成为了主流意见。
鞑靼虽在弘治八年占领河套,但是弘治君臣在弘治七年就已经开始准备着手对付鞑靼了。弘治七年十一月甲寅,兵部上奏,认为“套虏”之患根源在于“墩台疏阔,烽火不接,及守墩军士困惫。”(《明孝宗实录·卷九四》)请求祐樘修建烽火台,加强巡逻,祐樘同意了这一件事。但是,弘治君臣都只看到了表面的问题,那就是防御不当,这固然没错。但是他们却都同时回避了用将和战术两样东西。所以在同年十二月,甘州再次被“套虏”所掠,孝宗下诏承认:“甘州地方孤悬河外,四邻胡虏,屏蔽关中,捍御西域,非他镇比。”(《明孝宗实录·卷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