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特电机吧 [ SZ:002176 ] 关注:19贴子:876
  • 0回复贴,共1

有色金属行业:锂盐涨价压力测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标题:有色金属行业:锂盐涨价压力测试
发布日期:2016-02-26 8:04:31
内容: 碳酸锂掀起涨价狂潮,历史上涨多跌少,现价暴涨持续。在1998 至2009 年间,碳酸锂年平均价格增长至原先的三倍以上,尤其在2003 至2007 年间迅猛增长170%;在2010 年一月碳酸锂价格下滑;2011 和2012 年价格又一次回升至6000美元/吨左右。经过了2013 年至2014 年前十个月的调整,碳酸锂受新能源汽车需求拉动,开启了本轮上涨。本轮上涨的起点为2014 年10 月,对应电池级碳酸锂39000 元/吨,工业级碳酸锂37000 元/吨。截至2016 年2 月18 日,电池级碳酸锂已达到15-16 万元/吨。 碳酸锂价格大涨主因新能源汽车需求拉动和上游资源瓶颈。碳酸锂在2015 年大涨150%,主因有二:1、新能源汽车对锂盐需求拉动明显。据锂业分会秘书长测算,2015 年国内正极材料对碳酸锂需求为4.5 万吨,比上年增加1.40 万吨,同比增长45%,短缺1.15 万吨,足以带动锂价大幅上涨;2、上游资源有瓶颈。与正极材料竞争格局不同,锂盐的产业链中,加工产能相对集中,资源供应更是高度垄断,从而使得需求爆发时,产能依旧有序释放,能够发挥定价权。 上游锂资源开发进度加速,矿价看涨。由于国内锂盐加工原料对外依存度过高,海外卤水进口受洪灾影响减少,矿石主要依赖进口泰利森。泰利森每年锂精矿产出有限,随着张家港碳酸锂加工厂被天齐锂业收购,其对外销售锐减,目前主要负责保证两大股东—天齐锂业和雅保的原料供应。此举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他锂盐厂的开工率,更限制其产能扩张。因此,锂上游资源开发进度加快。 中游产业成本增加明显,能否传导看竞争格局。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一般分为四个部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正极材料和电解液厂商在整个锂电产业链中地位极其相似,都是产能过剩或弹性生产,本身并不存在绝对的技术瓶颈和产能瓶颈。在上游原材料涨价时,很难向下游传导,导致毛利率急速下滑。因此,竞争格局决定了各产业的议价能力,决定了生存空间。 正极材料受碳酸锂涨价影响较大。在2015 年里,碳酸锂年初至年底上涨148%,磷酸铁锂成本被动上升20%,价格上涨10%,正极材料厂商向下游转移成本的能力并不强。截至2015 年底,国产磷酸铁锂报价16.5 万元/吨,上年同期15万元/吨;国产NCM 三元材料12.5 万元/吨,上年同期12 万元/吨。 六氟磷酸锂大涨主因产能瓶颈而非碳酸锂成本推动。我们预计,六氟磷酸锂由于产量扩张慢于需求增长,因此价格仍将继续上涨,毛利率将进一步提升,毕竟,碳酸锂涨价和单耗对其成本提升作用远低于出厂价的涨幅。 下游新能源整车成本占比不大。碳酸锂成本一般体现在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中,按照13 万元/吨价格(2015 年底)计算的话,占车用锂电池单元成本的11%左右,占电池组的8%左右,整车的4%左右,比例较小。 不确定性。政策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气候风险;项目达产风险。


1楼2016-02-26 12:2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