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瑶娘儿们,点缀在大瑶山的美景当中,或在大街上售卖自挖自晒的草药、或在家门前逗弄儿孙同时编织瑶布、或背起自己编织的背篓进入深山老林寻找宝贝、或在蜿蜒的山路上匆匆赶路……

永远的“尖头奶”,她温和而舒服的笑容深深烙印在所有认识她的金秀人和曾经见过面的游客的脑海中,去年,得知她已安详而去时,我们一度不曾相信,似乎她一直都在,她那温柔的声音还一直在耳边回荡着。她是民间老瑶医,也有着用现代科学难以解释的“超能力”:
* 孩子梦魇,第二天带去给她摸一下就好了;
* 小朋友厌食,给她轻扎一下手指就好了,如果害怕,不用扎手指,给一点点草药粉加在瘦肉里蒸,饭就吃得香香的了;
* 大人有时候说不出的浑身不舒服,手脚沉重,她给两包草药,煮水,洗澡,洗完居然很舒服了。
* 有时候进山碰到山神(不好的东西)而邪气侵体,给她捏一下耳朵就好了。
也许,这是迷信,也许,那是碰巧。这些小问题,耽误一两天也不会危及生命,如果无效再去大医院,所以我们家都试过了,很巧,最后都好了。

这个年近九十岁、满脸皱纹都在晒幸福的平头盘瑶奶奶,常年和她的老头子自挖瑶药材泡制祛风湿和补肾阳的药酒。不管是在老林里挖药材还是在金秀县城街上卖药酒,总是看到老两口形影不离(这个照片拍摄的时候,瑶爹就在旁边笑着、看着),总有年轻人在他俩身后感叹:要是我也能够和老伴儿这样一直相依相守走到老,该多好啊!

这个不拘言笑的花蓝瑶奶奶曾经是个大美女,深居瑶寨里,几十年未曾去看过外面的世界。为她拍摄照片之后,她从瑶服内兜里掏出五元钱,用瑶话说这钱是给为她拍照的晚辈。当然,晚辈不能收她的钱,还把她当天挖到的一兜冬笋和几把野菜,并到她家里把她全年采摘到的两斤多野生灵芝全买了下来。老奶奶已八十多岁,因长期背重物,已经驼背了,但是走起山路来,可以用疾步如飞这个词,非专业运动员的城里娃根本追不上她。

说不出是因为土壤还是空气,还是水的原因,金秀大瑶山生长的七叶绞股蓝,特别甘甜,分析出来的有效成份也是最多的(为什么绞股蓝被称为“南方人参”?《药学杂志》、《国外医学》中记载:七叶绞股蓝滋补强身,能双向性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调节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减肥。镇静安神、改善睡眠、治神经衰弱症。清热解毒,能清理体内毒素,抑制细胞癌变和杀灭癌细胞。增加人体细胞代传次数,延缓衰老。)
牛叉吧?跟这个绞股蓝一样牛叉的是这个七十多岁的小个子瑶娘,很多年前,她发现了一满山冲的七叶绞股蓝,然后这个山冲就默认为她的个人财产了,每年初夏至深秋这段时间,她隔天蒙蒙亮就到这里采摘绞股蓝,然后天黑前一个人背着六七十斤的嫩芽叶子走山路两小时回到县城,卖给茶叶作坊。

七十多岁的盘瑶奶面对丰收的岭禾,喜悦不已!
很多人听说我们在居然山上种稻谷之后,觉得不可思议。
为什么要在高山上耕种稻谷?自古以来,大瑶山中瑶族食生产和食生活的自然环境是十分恶劣的。生活在山势陡峭、江滩峻急的万山深谷之中,面对交通闭塞、丛高莽深、猛兽逍遥的局面,瑶族想要在这样艰难的自然环境下求得生存绝非易事。可耕之田尽在山外,但却始终为汉人所掌握,突出重围几无可能,瑶族就只能在山内开荒种地。山地民族一般专门从事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或者至少是刀耕火种和水田耕种并行的。瑶族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他们凭借自己民族固有的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在大瑶山中生活,企盼着有限而微薄的食物收获。
为什么如今还要在高山上耕种稻谷?到了现代,大瑶山也通汽车了,运输大米等物资相比以前也容易多了,在瑶山陡坡上耕种岭禾,开荒和播种还有收割的仍然很艰难,跟攀岩似的,产量也比水田稻谷要低很多。但是好在岭禾不需要护理,种下去就等着秋收了。施肥、洒药、除草等工夫完全不用。如此无污染的稻谷,自己吃着也是最放心了。还有少部分与大瑶山民沾亲带故或是曾经吃过这种山上种出来的大米的城里人,都会提前一年跟山民预订(岭禾高山米价格不低)。因此,尽管艰难耕种,岭禾还是一直没有被山外的水稻替代。

这也是一对瑶医老夫妻,俩老亲自采挖、清洗、砍切、晾晒、配剂药材。很多说不出原因的疑难杂症或者医院也检查不出来的大小毛病,在他们这里,几副草药就解决了。
如果病情不重,或者小毛病不耽误正规治疗,其实可以见证一下这种神奇而又神秘的瑶医药为何流传至今?瑶医药的传录方式全靠口耳相传、指药传授、指症传经,在本民族内部自成体系。瑶医认为人体内脏之间、人体内脏与外界环境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从而维持相对盈亏平衡和正常的生理活动。当这种动态盈亏平衡因外界或人体内部某些原因遭到破坏而又不能完全自行调节得以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破坏人体盈亏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病因。病因可以是多方面的,诸如气候异常、瘴气疫毒、蛊毒风痰、精神刺激、饮食劳倦,先天禀赋,虫兽外伤等,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另外,在某些疾病的病变过程中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如痧症、痨症、痰症等,反过来作用于机体成为继发病因。

这个瑶娘曾经进城带孙子,不习惯每天顶着重达1公斤的瑶帽了,但是大热天到山上挖山货也必须自己用毛巾裹出来一个“帽子”来。
大瑶山也有非常多优秀的年轻人,完成学业后继续留在大城市里成家立业,而留在山里的老人,完全可以出去帮忙照顾孩子或者安享清福,但是大部分老人,还是各种不习惯,最终还是回到了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山窝窝里,过着仅靠太阳所在位置来看时间的生活。
为什么金秀大瑶山是长寿之乡?金秀老人长寿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几个方面:金秀山林茂盛、水源充足,在保护完好的自然环境中,负氧离子含量高,对人体有益;金秀山多地少,瑶民勤劳肯干,八九十岁的老人还下地种菜,日常的喂猪、砍柴等家务活几乎都是老人包办,无形中锻炼了身体;瑶民饮食以清淡的素食为主,老人亲自种植的无公害蔬菜基本满足自家日常生活所需,绝大多数瑶民平时做工回家渴了、累了,还喝点自家酿的米酒;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金秀老人对生活抱以乐观态度,心态好。此外,金秀5个瑶族支系,风俗民情各有特点,每个村庄多以一个或几个大家族组建而成,每家每户相互照顾,有尊老爱老的良好风气。

恶劣的地理、生活环境与病痛的侵袭,为了本民族的健康与繁衍,在长期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疾病的斗争中,勤劳勇敢的瑶族同胞,利用瑶山盛产的动植物药资源,善于识别瑶山中的各种草、木的根、枝、花、果,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而闻名于世。
而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瑶医瑶药都是靠族系亲属口传心记,指药传录,指症传经,世代相传得以继承的。就像这样,老瑶娘向小瑶娘指药传授。

这是从大瑶山脉的另一侧延伸所到的平南县嫁过来的瑶娘,因嫁过来后通过网上向全国各地的妈妈们卖瑶山特有山货和药浴而被称为“山掌柜”,长年生活在大瑶山,体质越来越好,以前在广州快节奏工作了近十年积累下来的一堆小毛病也没有了。其中最大功劳是洗泡瑶族药浴,每逢亲朋好友来探望,都带他们去泡瑶族奶奶亲自煮的草药浴,自己也泡上一桶。平时每天都煮一小包草药粉包,全家人,每人一盆水,睡前泡脚。
什么是瑶族药浴?药浴是瑶族人的祖传秘方,瑶族人有每天泡瑶浴的习俗。药浴所用之药通常是由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新鲜草药配制而成。药浴的用处很多,如妇女生孩子,母婴均洗药水澡,婴儿洗后能够增强免疫力,产妇可以驱风去瘀,补身强体,产后一星期就可以劳动。瑶族人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采鲜药草洗澡,对于防治春季流行病起到了很好的防治作用。

即使从小在大瑶山中撒野着长大,即使也曾经见识过外面缤纷精彩的世界,你要是问这年轻的瑶山霜姑娘是否甘心就这样一直呆在深山里,不管问多少次,答案必须是肯定的。铁了心的留在这大山里,不只是因为想多陪伴不再年轻的父母,还有一个原因是对这座大山的眷恋。
一个弱女子,背着一个背篓,带上一本书一个笔记本,扛着一个相机,若干小礼物,就这样穿梭山间,走村访寨,或者在暖阳里听一个年迈的奶奶慢慢讲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或者不听劝阻不怕被蛰跑去看一个大伯挖洞穴里的野蜂蜜,或者跟着三两个瑶嫂瑶婶到山里采药摘草,边摘边学似乎很深奥的瑶医药学,或者化身三岁小屁孩和一群小山民逗玩成一伙……这些,就是她认定为永远玩不够的精彩,她发现、记录、传播大瑶山的人美、景美和物丰。

永远的“尖头奶”,她温和而舒服的笑容深深烙印在所有认识她的金秀人和曾经见过面的游客的脑海中,去年,得知她已安详而去时,我们一度不曾相信,似乎她一直都在,她那温柔的声音还一直在耳边回荡着。她是民间老瑶医,也有着用现代科学难以解释的“超能力”:
* 孩子梦魇,第二天带去给她摸一下就好了;
* 小朋友厌食,给她轻扎一下手指就好了,如果害怕,不用扎手指,给一点点草药粉加在瘦肉里蒸,饭就吃得香香的了;
* 大人有时候说不出的浑身不舒服,手脚沉重,她给两包草药,煮水,洗澡,洗完居然很舒服了。
* 有时候进山碰到山神(不好的东西)而邪气侵体,给她捏一下耳朵就好了。
也许,这是迷信,也许,那是碰巧。这些小问题,耽误一两天也不会危及生命,如果无效再去大医院,所以我们家都试过了,很巧,最后都好了。

这个年近九十岁、满脸皱纹都在晒幸福的平头盘瑶奶奶,常年和她的老头子自挖瑶药材泡制祛风湿和补肾阳的药酒。不管是在老林里挖药材还是在金秀县城街上卖药酒,总是看到老两口形影不离(这个照片拍摄的时候,瑶爹就在旁边笑着、看着),总有年轻人在他俩身后感叹:要是我也能够和老伴儿这样一直相依相守走到老,该多好啊!

这个不拘言笑的花蓝瑶奶奶曾经是个大美女,深居瑶寨里,几十年未曾去看过外面的世界。为她拍摄照片之后,她从瑶服内兜里掏出五元钱,用瑶话说这钱是给为她拍照的晚辈。当然,晚辈不能收她的钱,还把她当天挖到的一兜冬笋和几把野菜,并到她家里把她全年采摘到的两斤多野生灵芝全买了下来。老奶奶已八十多岁,因长期背重物,已经驼背了,但是走起山路来,可以用疾步如飞这个词,非专业运动员的城里娃根本追不上她。

说不出是因为土壤还是空气,还是水的原因,金秀大瑶山生长的七叶绞股蓝,特别甘甜,分析出来的有效成份也是最多的(为什么绞股蓝被称为“南方人参”?《药学杂志》、《国外医学》中记载:七叶绞股蓝滋补强身,能双向性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调节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减肥。镇静安神、改善睡眠、治神经衰弱症。清热解毒,能清理体内毒素,抑制细胞癌变和杀灭癌细胞。增加人体细胞代传次数,延缓衰老。)
牛叉吧?跟这个绞股蓝一样牛叉的是这个七十多岁的小个子瑶娘,很多年前,她发现了一满山冲的七叶绞股蓝,然后这个山冲就默认为她的个人财产了,每年初夏至深秋这段时间,她隔天蒙蒙亮就到这里采摘绞股蓝,然后天黑前一个人背着六七十斤的嫩芽叶子走山路两小时回到县城,卖给茶叶作坊。

七十多岁的盘瑶奶面对丰收的岭禾,喜悦不已!
很多人听说我们在居然山上种稻谷之后,觉得不可思议。
为什么要在高山上耕种稻谷?自古以来,大瑶山中瑶族食生产和食生活的自然环境是十分恶劣的。生活在山势陡峭、江滩峻急的万山深谷之中,面对交通闭塞、丛高莽深、猛兽逍遥的局面,瑶族想要在这样艰难的自然环境下求得生存绝非易事。可耕之田尽在山外,但却始终为汉人所掌握,突出重围几无可能,瑶族就只能在山内开荒种地。山地民族一般专门从事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或者至少是刀耕火种和水田耕种并行的。瑶族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他们凭借自己民族固有的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在大瑶山中生活,企盼着有限而微薄的食物收获。
为什么如今还要在高山上耕种稻谷?到了现代,大瑶山也通汽车了,运输大米等物资相比以前也容易多了,在瑶山陡坡上耕种岭禾,开荒和播种还有收割的仍然很艰难,跟攀岩似的,产量也比水田稻谷要低很多。但是好在岭禾不需要护理,种下去就等着秋收了。施肥、洒药、除草等工夫完全不用。如此无污染的稻谷,自己吃着也是最放心了。还有少部分与大瑶山民沾亲带故或是曾经吃过这种山上种出来的大米的城里人,都会提前一年跟山民预订(岭禾高山米价格不低)。因此,尽管艰难耕种,岭禾还是一直没有被山外的水稻替代。

这也是一对瑶医老夫妻,俩老亲自采挖、清洗、砍切、晾晒、配剂药材。很多说不出原因的疑难杂症或者医院也检查不出来的大小毛病,在他们这里,几副草药就解决了。
如果病情不重,或者小毛病不耽误正规治疗,其实可以见证一下这种神奇而又神秘的瑶医药为何流传至今?瑶医药的传录方式全靠口耳相传、指药传授、指症传经,在本民族内部自成体系。瑶医认为人体内脏之间、人体内脏与外界环境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从而维持相对盈亏平衡和正常的生理活动。当这种动态盈亏平衡因外界或人体内部某些原因遭到破坏而又不能完全自行调节得以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破坏人体盈亏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病因。病因可以是多方面的,诸如气候异常、瘴气疫毒、蛊毒风痰、精神刺激、饮食劳倦,先天禀赋,虫兽外伤等,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另外,在某些疾病的病变过程中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如痧症、痨症、痰症等,反过来作用于机体成为继发病因。

这个瑶娘曾经进城带孙子,不习惯每天顶着重达1公斤的瑶帽了,但是大热天到山上挖山货也必须自己用毛巾裹出来一个“帽子”来。
大瑶山也有非常多优秀的年轻人,完成学业后继续留在大城市里成家立业,而留在山里的老人,完全可以出去帮忙照顾孩子或者安享清福,但是大部分老人,还是各种不习惯,最终还是回到了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山窝窝里,过着仅靠太阳所在位置来看时间的生活。
为什么金秀大瑶山是长寿之乡?金秀老人长寿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几个方面:金秀山林茂盛、水源充足,在保护完好的自然环境中,负氧离子含量高,对人体有益;金秀山多地少,瑶民勤劳肯干,八九十岁的老人还下地种菜,日常的喂猪、砍柴等家务活几乎都是老人包办,无形中锻炼了身体;瑶民饮食以清淡的素食为主,老人亲自种植的无公害蔬菜基本满足自家日常生活所需,绝大多数瑶民平时做工回家渴了、累了,还喝点自家酿的米酒;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金秀老人对生活抱以乐观态度,心态好。此外,金秀5个瑶族支系,风俗民情各有特点,每个村庄多以一个或几个大家族组建而成,每家每户相互照顾,有尊老爱老的良好风气。

恶劣的地理、生活环境与病痛的侵袭,为了本民族的健康与繁衍,在长期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疾病的斗争中,勤劳勇敢的瑶族同胞,利用瑶山盛产的动植物药资源,善于识别瑶山中的各种草、木的根、枝、花、果,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而闻名于世。
而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瑶医瑶药都是靠族系亲属口传心记,指药传录,指症传经,世代相传得以继承的。就像这样,老瑶娘向小瑶娘指药传授。

这是从大瑶山脉的另一侧延伸所到的平南县嫁过来的瑶娘,因嫁过来后通过网上向全国各地的妈妈们卖瑶山特有山货和药浴而被称为“山掌柜”,长年生活在大瑶山,体质越来越好,以前在广州快节奏工作了近十年积累下来的一堆小毛病也没有了。其中最大功劳是洗泡瑶族药浴,每逢亲朋好友来探望,都带他们去泡瑶族奶奶亲自煮的草药浴,自己也泡上一桶。平时每天都煮一小包草药粉包,全家人,每人一盆水,睡前泡脚。
什么是瑶族药浴?药浴是瑶族人的祖传秘方,瑶族人有每天泡瑶浴的习俗。药浴所用之药通常是由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新鲜草药配制而成。药浴的用处很多,如妇女生孩子,母婴均洗药水澡,婴儿洗后能够增强免疫力,产妇可以驱风去瘀,补身强体,产后一星期就可以劳动。瑶族人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采鲜药草洗澡,对于防治春季流行病起到了很好的防治作用。

即使从小在大瑶山中撒野着长大,即使也曾经见识过外面缤纷精彩的世界,你要是问这年轻的瑶山霜姑娘是否甘心就这样一直呆在深山里,不管问多少次,答案必须是肯定的。铁了心的留在这大山里,不只是因为想多陪伴不再年轻的父母,还有一个原因是对这座大山的眷恋。
一个弱女子,背着一个背篓,带上一本书一个笔记本,扛着一个相机,若干小礼物,就这样穿梭山间,走村访寨,或者在暖阳里听一个年迈的奶奶慢慢讲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或者不听劝阻不怕被蛰跑去看一个大伯挖洞穴里的野蜂蜜,或者跟着三两个瑶嫂瑶婶到山里采药摘草,边摘边学似乎很深奥的瑶医药学,或者化身三岁小屁孩和一群小山民逗玩成一伙……这些,就是她认定为永远玩不够的精彩,她发现、记录、传播大瑶山的人美、景美和物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