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産業図案切手「炭鉱夫5円」1枚貼第一種封書
消印:櫛型。清水S24.2.5 静岡県(右書式)
価格:100円


----<心得>----
邮政运输是一个国家的任督二脉,自1872年第一枚樱切手普票开始,至1948年新昭和普票系列结束,这漫长的几十年间,随着侵略者们的战败,邮票上的“帝国味”也随之灰飞烟灭了。那枚象征帝国家族的菊花纹不见了,象征封建保守的右写式国名“便郵本日”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如今我们所习惯的阅读视角,左写式“日本郵便”。
于是战后,日本一项新的邮资制度产生了,一轮新的普票系列也呼之欲出。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产业图普票系列”。
要说这个系列,不得不讲日本战后经济复苏这段历史。日本战败后,各行各业处于百废待兴阶段。1946年末,第一次吉田茂内阁所设立的石炭委员会主张“倾斜生产方式”一说。我们或许知道朝鲜战争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动机,也或许知道日美签署的广场协议是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动机,但很少有人知道战后复苏经济的大功臣---“倾斜生产方式”。所谓倾斜生产方式,是指日本在战后恢复阶段(1945-1955),在资金和原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集中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煤炭生产,用生产出来的煤炭重点供应钢铁业,再用增产的钢铁加强煤炭业。目的是努力造成煤和钢铁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并以此为杠杆,带动整个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本想翻译这段介绍的,没想到百度也由此关键字,出入不大,我就扛来了,感谢万能的百度!)
在设计新一轮普票题材方面,日本政府根据民意,以时下热门的各行业为主题作为图稿,刨地的、捕鱼的、挖炭的、采茶的、炼钢的等等。有点类似天朝的“普8工农兵图案”。

当时日本1948年7月10日后的两大类邮资:平信5日元,明信片2日元。这两类是消耗量最大的,产业图普票把平信的邮资图稿给了“炭坑夫”,明信片的邮资图稿给了“农妇”。

1948年11月1日平信邮资炭坑夫被发行了。然而,发行归发行,当时各大邮局还存有不少前一个系列,即新昭和的残留普票,5日元面值的捕鲸就是其一。邮局内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除非顾客要求,一般同一面值的普票,先把库存的老系列消耗掉后,再消耗刚发行的新系列。

因此炭坑夫虽然于1948年11月1日被发行了,但实际上用在1948年内的不多。再加上翌年1949年5月1日,邮资上调后平信由5日元上涨至8日元(8日元即是后来的改色版炭坑夫),该5日元炭坑夫的“正宗”使用期间是1948年11月1日至1949年4月30日,这区区的半年间。
于是,单枚贴炭坑夫5日元平信,1948.11.1~1949.4.30间的实寄封是日邮界炙手可热的人气品。复数枚贴N倍邮资的更是追捧对象。而1949年5月1日以后的,和其他票子混贴的,或用于明信片邮资的就是大路货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