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很多学弟学妹可能很多都没见过育英二外创建者——万灵晖校长,然而作为二外94年进入育英二外的第一届小学毕业生有幸在万校长初创时期进入,并随着育英二外的壮大而成长,现将育英二外老校长08年撰写的《育英二外十年》全文转发,希望各位学弟学妹观之共勉,为书写二外更好的明天不断奋斗!
P.S.二外可以说是我求学生涯当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希望也是你们的!
《我的回忆》之《育英二外十年》
离开育英二外五年了,最近回校参加了建校十五周年庆典,看到它在各方面都已实实在在地成长为一个全市一流的学校,作为它的创办人我当然感到高兴。
早就想写一点关于它的回忆文章,把当初我为什么要到大厂来创办这个学校,把这十年办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经验、教训都记下来留给后人,这可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而且想来也会受到那些关心育英二外的人的欢迎。
我在育英二外的十年办学是成功的。在这十年里我不仅备尝艰辛也时时享受着兴奋和愉快。在办学过程中我运用了自已全部的知识和智慧、经验和关系,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在育英二外的十年是我七十多年人生的高峰。
一,酝酿和筹备
1992我在南京市教育局工作已经6年即将年满60周岁,面临着退休回家的现实。我不能不考虑退休后怎么办?由于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这时还不愿回家等死,总想再干点事。恰在这时看到报纸上登载了全国第一个民办学校-上海的新世纪中学成立。这引起了我的关注。
鼓楼区教育督导室主任张婉华同志退休后到了南京市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工作。我向她表示了退休后也想去那里工作的愿望,不久她通知我:由退教协主办的育英学校的校长蒋慧希望聘我为育英学校的副校长,我同意了,就在92年的11月份到那里去参加活动。 我去后他们告诉我:退教协从84年开始创办育英学校,搞业余教育,办高考补习班,由于适应了社会的需要曾经辉煌了一阵,最多时曾同时开办了三、四十个班,但到我去时已走入低谷,因为没有自已的办学基地,靠租用其他中小学的教室进行教学很不稳定,困难重重。因此他们常常开会研究办学问题,这当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有一天早上我走在路上忽然想到:上海可以办民办学校我们也可以申办民办学校,跳出业余教育的圈子打入普教。南京外国语学校每年招生是那么火爆,连要一张报名表都要走后门,这说明学外语、上高质量的学校是社会的需要,如果我们搞一所民办的外国语学校肯定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在退协随后的讨论会上我提出了这个意见,第一个表示赞成的是张婉华同志,很快地这个意见也得到了退协领导的同意。通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感觉退协和育英学校对我不合适,就离开了那里。
我走后退协和张婉华同志他们继续为申办民办外国语学校而多方奔走,碰了不少钉子。主要是当时的人们接受不了民办学校这个新鲜事物,市教育局只有张连发局长支持,几个副局长一致反对。有一个副局长听到张婉华同志说想在报考南京外语学校的落榜生中招生竟然火冒三丈地说:你们把重点学校、把南师附中放到什么地方去了!他的意思是:落榜生中的优秀学生只能由南师附中等重点中学挑选,怎能给民办学校。还算运气好,恰在此时张连发当选了副市长。他想办法把民办学校作为社会办学改由市第二教育局批准,才通过了审批这一关。应该说在举办民办学校的问题上张连发是有功的;他思想开放,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工作有干劲这都是他的可贵之处。在学校大有希望、有可能批准时张婉华同志到教育局来找我,希望我仍到那里去工作,我表示不愿去退协,她说:你不必去退协,你来主要是和我一起搞民办学校,我同意了。
学校即将批准,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面前,A,校名。由于退协办了一个育英学校,为了表示这也是退协办的学校就把它定名为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B,校址。在那里办?这成了大问题。原来的那个业余学校,可以在晚间上课、在节假日上课,借用其他中小学的教室。现在要办的是全日制的普通教育,是不能靠借用教室过日子的。由于张婉华同志原来在鼓楼区工作,她想到了福建路中学和丰润中学这两个鼓楼区的簿弱学校,它们办学比较困难,领导想找出路,学校房子比较宽裕,估计有可能同意我们去办学。於是先去找了丰润中学的华明友校长,他高兴地同意和我们合作办学。我想到了大厂区的64中。原因是:这个学校的校园、校舍都不错,学生很少,我和马能仁校长熟悉。92年春天我主办全市的教育督导学习班,马能仁同志是大厂区的督学,在学习期间担任班委,我和他接触较多。92年10月我参加督导组在大厂督导期间曾去64中,知道那里的情况和丰润中学差不多,从办学条件讲比丰润中学还好,於是就到大厂找到马能仁校长,他们果然也很欢迎。64中校园占地28.5亩,有一幢教学楼,一幢办公楼,共有16个教室3个实验室,但只有6个班200多名学生,据说在五年内学生也不会增加。学校正处于困境,在寻找出路,听说要在那里办民办外语学校,立即表示欢迎。C,教师那里来?在提出举办民办学校的动议时我就考虑到:社会上有一批退离休教师有继续工作的愿望可以作为我们的教师来源,他们的教学经验丰富、工作态度认真,如能从中挑选优秀教师来校任教,必能保证教学的高质量。由于民办学校办学初期,不能保证应聘教师有铁饭碗,很难吸引年轻教师来校,也只好主要招聘退离休教师。这样就有一个教师队伍不稳的问题,办学期间会不断有人退出,好在是‘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不断有人退出也不断有人加入,并不是个太大的问题。
通过努力我聘到了:金陵中学的王涵华老师(女,数学)、南京一中的沈美丽老师(女,语文)、南京十一中的外语教师胡润珠同志(女)、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蔡敬芝老师(女,语文)和张寿宝老师(地理)、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乔文艾老师(女,美术)、南京八中的王振年老师(体育)和钟浩然老师(女,生物)、浦口区教师进修学校张中强老师(书法)、南京教育学院的鲍家禄(数学)及其夫人朱慧琴(外语),加上64中支援的青年教师金淑琴(女,外语)、陈蓉(女,外语)。到学校招生时教师基本聘齐了。招聘教师的办法是到处打听和登门敦请,有时要请的老师不愿或不能来,但他往往会推荐别人,像王振年老师就是这样请来的。
学校终于在1993年4月12日被批准。拿到批文后我们做了两件事,A,去上海参观。组织了:杨余乐(二教局职教处)、顾家庠(大厂区教育局)、张婉华、万灵晖、华明友(丰润中学)、余新华(64中)等人去上海参观新世纪中学,听了他们的介绍、拿到了他们办学的一些文件,这对我们很有帮助,回来后我们的招生简章就是参考他们的招生简章起草的。B,去南京外国语学校参观学习。张婉华和我都没有在外语学校工作过,不知道外语学校该怎么办,听了南外副校长董正景的介绍后才知道:所谓外语学校就是加强外语教学的普通中学;加强外语教学的办法是a,使用三L教材、b,把外语课每周的课时加到7节(原为5节)、c,小班上课(每班20多人)、d,注重听说训练。这次参观对我们很有用,回来后就照葫芦画瓢的干,效果很好。这些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丰润中学华明友校长把和我们合作办学的事汇报给鼓楼区教育局,他们也很赞同,并且引起了区委方副书记的关注,他告诉我们:你们办学只有市里的批文还不行,因为你们是和区管学校合作办学,所以还要写一个报告经区政府批一下,发给区政府各部门,以后你们在区里才好顺利办事。这件事开始我们都被难住了,经市里批准的学校还要经区里批?批什么呢,难道市政府批的还不算么?经过研究才搞明白:学校的成立是经市里批的,不需区里再批。但和丰润中学合作办学还需经区里批准,因丰润中学是区属学校,这次批的是合作办学,不是民办学校成立。於是我们按这个口径写了报告并很快得到批准。
在大厂我们遇到了区教育局副局长邢祖廉同志,他坚决支持在64中兴办民办外国语学校,我们遇到问题就找他,他经常和我们一起研究解决各种问题,事实上成了育英二外的创办人之一。他的背后是副区长王长禄同志,他对创办育英二外也是积极赞成和坚决支持的。参照鼓楼区的做法,我们代区教育局起草一个报告上报区政府: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和南京市64中学联合办学成立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大厂分校。也于6月17月得到批准。和鼓楼区不同的是在这里得到批准的不仅仅是联合办学,而且是成立大厂分校。在这里大厂分校的成立一开始就是由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和南京市64中联合举办的。
为了宣传大厂分校的成立和进行招生宣传由邢局长召集大厂区各小学校长和南化、南钢、扬子等各大企业教育部门负责人开了一次报告会,由我在会上介绍了办学设想。副区长王长禄也在会上表示支持并提出了要求。我到大厂来,真正是‘空手套白狼’一切都依靠64中的支持,要用钱由64中垫付,要用人由64中调动。在校长室给我摆了一张办公桌子,和马能仁、余新华两位校长一道办公。有问题一道研究解决,我常说:育英二外的创办人不是我一个而是四个,万灵晖、马能仁、余新华、邢祖廉。这是符合实际的。关于招生宣传。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被批准后,首先是江苏教育报的记者找上门来,我把招生宣传提纲和招生简章给了她,很快地在江苏教育报头版显著位置登载了关于民办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成立的报道,新闻的内容是根据我们的宣传提纲和招生简章改写而成,在全省和全市都产生了影响。接着是金陵晚报的记者对我进行了采访。她为了追求新闻效果使用了‘南京外国语学校有了强劲对手’为标题对我们进行了渲染。这篇报道虽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市教育局的一位对民办学校看不惯的副局长对我们进行了冷嘲热讽。李绍基老师说:这样写也太过份了,我们和南京外国语学校怎么好比!我们没有钱不能在报纸上登广告,只好印传单,但闻讯赶来咨询的家长还是很多,为了扩大宣传我们分别在丰润中学和64中组织了招生咨询会。在大厂我们还把招生简章写成大字报在十村、杨庄、卸甲甸等处张贴。报名开始了,情况出乎预料,鼓楼那边很快报到六、七百人,以致他们把原定两个班的招生计划扩大为四个班。大厂这边报名的第一天就超过了100人,最后达到200多人。在大厂这边原定只招一个班,看到报名人数这么多,我们也把招生计划修改为两个班。经过考试录取了100人。
在大厂工作的这一阶段,我既看到了家长期待的目光也听到了怀疑的声音。南钢的家长由于对南钢中学的教学质量不满,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南钢小学动员学生报考我校,报名的第一天他们派人来集体报名,一下子就报了60多人,使我们的报名人数很快超过100人,在总计200多个报考学生中也是南钢职工子弟最多。
就在这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是一批老头老太到大厂来骗钱的,这样的学校能上吗?’;有一个找过我多次,积极报考并被录取了的学生家长,有一天忽然来找我要看办学批文,原来是有人告诉她:这个学校没有办学批文怎么能上。在录取的学生中只有85人前来交费、报到,不来报到的都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他们扬言:我们是来考考玩玩的,这样的学校我们怎么会上!为了补足缺额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录取。有了校舍和教师,又招来了学生,办学的条件具备了,我们又修建了房屋,购置了课桌椅等教学设备,学校就于93年的8月初提前上课了。
关于学校收费问题。我们的指导思想是:A,学校要面向工薪阶层,不能高收费,它的收费标准应该是工薪阶层能够承受的。B,民办学校的收费应该能够维持学校运转。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参照上海新世纪中学的收费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我们也提出每生每年收费2000元。第一次到市物价局申报,他们要求我们计算出办学成本、然后再来进行审批。这可难坏了我们,讨论了几天都没有结果,由于学校还不存在,例如教师工资、行政办公费用,基建维修费用…等都既没有标准更没有实绩,所以无法计算,办学成本搞不出来。后来退协找人去物价局疏通批文很快就下来了,什么办学成本也就不谈了。
二,办学初期的苦与乐
1993年8月初学校提前上课,为什么要提前一个月上课?我的想法是:大厂的这些学生都有学校好上,他们所以放弃低收费的学校不上,花大价钱来上民办学校就是冲着我们的高质量来的,就是冲着我们的特色来的。如果我们办不出质量、办不出特色那就要垮台。因此,学生招来了,学校办成了,我的压力也就来了!这压力困扰了我多年,到96年第一届学生毕业,中考成绩名列全市第五,我的压力才有所缓解;直到2000年我们的中考成绩名列全市第一,这压力才彻底解除了。在压力下我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苦干、多上课,我叫它笨鸟先飞。为此我提出了‘多上课、上好课’的口号,并以红军在长征途中抢夺泸定桥为例说明:白军不能吃苦,在行军途中要吃饭、要睡觉,红军能吃苦,在行军途中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先敌到达取得了胜利。我的这种做法获得了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上课之前,经过和邢局长的共同策划,我们召开了一次家长会,会上由邢局长宣读了区政府批文,并讲话表示支持,然后由我介绍了学校情况和工作打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消除家长的疑虑。
8月底育英外校在丰润中学那面召开了一个盛大的开学典礼,由退协出面请到了不少省、市教育部门的头面人物,又是发纪念品、又是请吃饭,花了不少钱。会上有人要求我在大厂还要再搞一次开学典礼,我觉得两下里是一个学校,江南搞过了江北就不必再搞了,就表示我们不打算再搞一次,那知会议结束时退协的人找到我,再次提出了这个要求。我经过考虑认为:第一,两边是一家没有必要再搞;第二,钱我也花不起。丰润中学那边招了200名学生,学费收了40万,赞助费收了几十万,财大气粗可以搞,我们一共只收了十万元学费(还有十万元下学期收),收不到赞助费。第三,我一向反对搞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一个开学典礼花那么多钱我绝对舍不得。有人说这样做可以扩大影响。我觉得一个学校的影响,最根本的还是它的教学质量,只有这种影响才是实的,其它都是虚的。因而没有在大厂再搞开学典礼。
64中的教学楼共四层每层四个教室,每层外带一个实验室,一至三楼分别为物理、化学、生物,四楼的空着,区教育局援助我们一套语音教学设备,我们把它装在四楼,算是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我们参观南京外语学校的时候,董校长就告诉我,语音设备在外语教学中用不上,你们没有最好不要搞。后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东西果然无用。我们把四楼进行了简单的装修,用一间教室作办公室,两间作教室,还有一间用来作分小班上课的机动教室。所有的教师包括我在内都在一间办公室办公,隔壁就是学生,大家(那时的全校)都在一层楼上。很快我就发现这样做的好处:首先,师生联系非常方便,老师找学生,学生找老师都很方便,课间十分钟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学生在教学楼,老师在办公楼,老师只在上课的时候才到教学楼来,下课又回办公楼了。那就会变成:老师只有遇到了重大问题才会跑到教学楼来找学生;学生也只有遇到了重大问题才会跑到办公楼去找老师。这就大大削弱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其次,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在一起办公,非常便于交流和了解学生情况,在办公室闲聊中交流和了解的情况要比会议和汇报中了解的多得多;我坐在老师们中间办公好处是了解交流很容易;坏处是在处理工作时对他们干扰太大。发现了这样做的好处,在以后的办学中我就自觉地坚持这种做法,实行按年级组办公,把学生的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摆在一起。
第一届的101名学生分两个班,按习惯作法就是编为初一1和初一2,由于我在中专校工作过,知道他们的编号是按先后顺序,例如:1班、2班、3班…等。那样做的好处是:每个班的编号都是唯一的,不会出现第二个,永远不会变动,特别在学生毕业离校多年后,见了面问起来你是那一班的?可以毫不迟疑的回答我是19班的或20班的。如果按初一1或初一2编号,那一个学生在学习期间班号就要变动三次,毕业后见面问起来 就更是不容易讲清了,如讲初一1的,那就必须补充是那一年的初一1的,甚至还要补充班主任老师是那一位。於是我就把第一届的两个班编为九三1、九三2。第二届的编为九四3、九四4…。
千方百计聘来的老师数量上是够了,质量怎样呢?通过二个月的教学我开始放下心来,我们的老师的大多数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工作态度认真,特别是工作态度不是一般的认真而是特别认真。对来自64中的金淑琴、陈蓉两位年轻教师,我很担心。因为当时的家长只相信江南的老师、不相信大厂的老师;只相信老教师不相信年轻教师,特别是不相信64中的年轻教师。当时很多家长报考我校就是冲着我们多数老师是江南的老教师。到93年10月下旬期中考试,我们用的市区统考试卷,发现学生的成绩比预料的好得多,家长和学生的反应都是好评。大厂区教育局原局长周幼臣同志在路上碰到我说:老万!你干得不错啊!家长和学生反映很好啊!听了这样鼓励的话着实让我兴奋。
解放后我一直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几度担任中小学校长,对于解放后建立起来的学校管理体制我很熟悉,深知它的利弊。在公办体制下无法进行改革,现在新办了一所民办学校,一切从头来起,一切由我作主,我终于如愿以偿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了。
1,实行聘任制。这本来是和民办学校与生俱来的,算不得是独创的改革,但用好它却不容易。有了这个制度学校对教师就有了选择权,校长可以选聘优秀教师任教,也可以解聘不称职教师,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我校第一批聘用的教师多数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差的,当我们了解情况后就予以更换,这就是我们的优势。聘任制的负面影响就是容易在教师中造成临时观点、雇佣观点,容易造成人心惶惶,产生紧张空气。为了缓解这种影响,我们在处理解聘教师的问题上要慎之又慎,对于必须辞退的教师要设法取得大家的谅解,要使优秀教师不担心自已的职业,造成一种对优秀教师来说不是终身制的终身制。有权辞退教师的校长一定要平易近人,不能胜气凌人。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调动优秀教师的积极性。
2,实行课时工资制。这也是学校管理制度的一个带根本性的改革。积多年学校工作经验我深知公办学校大锅饭、铁饭碗、铁工资的弊端,坚决实行课时工资制。结果令我非常满意,由于不上课就没有工资,利益的损失是非常现实的,教师们都不愿缺课,万一缺了课也会设法补上。
3,用高工资吸引优秀教师。学校开办的时候,退协主办的育英学校的课时费为每课时5元,我把课时费定为每课时15元,这在当时是有吸引力的。
4,针对当时普遍实行的对教师的‘管、卡、压’的管理办法。我提出了‘尊重、服务、了解、培养’的管理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我采取了下列措施:A,宣布取消坐班制,我校教师不实行上下班制度(只限于教师不包括职员和工人)。这是从尊重教师出发,根据教师的劳动特点所采取的合理措施,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B,不实行形式主义的集体备课制度,强调备课是教师个人的事,学校也不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积多年学校工作经验,我对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要求教师把精力浪费在写备课笔记上的作法十分反感。C,不搞形式主义的教学研究活动。对上级规定的全市或全区性的教研活动我们当然愿意参加。因为它可以给我们带来信息,但对上面的东西我们采取分析态度,不盲目乱跟,对‘学洋思’之类的活动,我们是不跟的。除此而外在学校里我们不再规定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不用无效果、无意义的活动去浪费教师的精力和时间。这当然不是说我反对搞教学研究活动,恰恰相反,我非常赞成教师之间随时随地的交流和切磋,对于我校同教材教师之间浓厚的研究气氛我非常赞成并积极提倡。
对于我的这种做法有人不理解,他们担心这样做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我在校的十年中,我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有力地说明了我的这一套做法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我校的教学质量。
根据对教师尊重服务的指导思想,我们在办学初期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还为教师提供了免费午餐,对家住江南的教师,发放了超过实际需要的交通费,安排了午休的房间和床铺。有一个后来流传很广的关于我翻车摔断肋骨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时。由于口口相传已有些走样,我现在把来龙去脉讲清楚。
为了替教师午休的房间缝制被子,我和金淑琴同志约好,第二天上午一道去十村买布料和被胎,用64中的三轮车拖回来,并且约请64中会骑三轮车的工人张师傅同行,到出发时张师傅说校办工厂要他去干活不能去了。我觉得自己会骑三轮车,约好的事不能不干,就决定自己骑三轮车去,到出发时金淑琴说她还有点事叫我骑车先走,她随后就来。我因自已多年没骑三轮车了,为了慎重我先在校园内骑了一圈,觉得还可以,就骑车先走了,从办公楼到校门是一个大下坡,我按住刹车慢慢地骑出了校门,出门后是一个90度的左转弯,我也很慢地转了过来,向前骑了约十多米,我感觉车头有些向右歪,就想把车头向左扭,就在这时失去了知觉,以后的事就不知道了,到我醒来时发觉我已在三轮车上,大家正在把我送往医院。听金淑琴和其他同志告诉我:金淑琴看我出了校门即骑自行车随后赶来,出校门后看不到我了,只见有几个人站在路边向下看,还听他们说‘这么大年纪了!这么大年纪了!’,赶紧下车向前一看只见我连人带车摔在下面,她赶紧回校喊来了陈波、印希荣、…等人,印希荣第一个跳下台阶,看我已坐在那里,就上前来要扶我,只听我说‘让我休息一会!让我休息一会’,於是印老师就和陈波一起先把三轮车抬上去,然后再下来把我抬上去放到车上去.快到医院时我醒了,到八化建医院检查只发现头上有一点擦伤,我自己也没有感觉那里难过,经过简单处理后我就走回学校了。第二天早上我才感觉胸部疼痛,经铁道医学院检查诊断为;两根肋骨骨折,给了一点止痛药回家休息两周后就好了。这就是事情的全部经过。令我至今不解的是:我为什么会突然失去知觉?令我感到幸运的是:连人带车从三、四米高的悬崖一样的高处摔下去仅仅只摔断两根肋骨,痊愈后没有后遗症,真是有如神佑。
当时我校学生虽然全部都是大厂地区的学生,但大多数家庭离校较远,不可能回家吃午饭,必须设法供应午餐。我们就请学校对面的八化建食堂送盒饭,不久就发现饭菜质量太差。一天吃中饭时64中的周洪贵同志和我闲聊,他告诉我:他会做饭菜、可以办酒席,愿意为我们办食堂。这正是我们急需的,我立即请他利用64中食堂已有的条件办食堂,他带着一个工人办起了食堂,由于饭菜质量显然好于八化建的盒饭,受到师生的一致欢迎。真是时势造英雄,15年来周洪贵同志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把我校食堂办成江北地区最大最好的学校食堂,不仅满足了学校的需要、保证了学校的发展,,他个人也得到了发展,找到了归宿。我一向对学校不关心学生饮水很有想法,学校成立之初我就用电水壶烧水,供应师生。随着学校的发展我购买锅炉,指派专人为学生供水,决不让学生无水喝。
为了扩大学校在大厂地区的影响,我们在建校一周年的时候,搞了一次庆祝活动。因为市第二教育局批准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成立的日期是4月12日,我们就把这个日子定为校庆日。由于这一次活动的目的就是宣传我校的办学特色,因此我们准备了一些以突出英语特色为主的节目,庆祝会采取先演节目后开会的形式,由于准备充分,组织严密,会议开得很成功,收到了超出预想的效果。参加了那次会议的区委书记钱继红在几年以后说:通过那次会议你们就在大厂地区被认可了。
这次会议也使有的学校很不舒服。我在会上的讲话中,根据事实说我校在93学年第一学期的期终统考中各科成绩均为大厂第一。南化二中印出传单散发,内容是说南化二中的各科考试成绩在大厂区一贯名列首位,育英外校不可能名列第一。这还不算,过了几个月,南化二中也搞校庆,派人专门送来请帖,我去了、他们把我安排在前排就座。演出了文艺节目,有一个女学生唱完歌后,上来一个老师,问女生:你的歌为什么唱得这么好?女学生驴头不对马嘴的答道:我们不仅歌唱得好,我们的学习成绩也比那个育英外语学校好。引得台下一片哄笑,人们都把眼睛看着我,这当然都是学校的精心策划。今天写在这里,只觉得实在好笑。
在办学的第一年里我们一切顺利,开始得到社会的认可。在这时一切都能按我的想法做,并且都有很好的效果,是最让我感到快慰的。到处看到怀疑的目光,事事感到不受信任,严重的寄人篱下的感觉,时时都在困扰我,是这个时期我的痛苦。
P.S.二外可以说是我求学生涯当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希望也是你们的!
《我的回忆》之《育英二外十年》
离开育英二外五年了,最近回校参加了建校十五周年庆典,看到它在各方面都已实实在在地成长为一个全市一流的学校,作为它的创办人我当然感到高兴。
早就想写一点关于它的回忆文章,把当初我为什么要到大厂来创办这个学校,把这十年办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经验、教训都记下来留给后人,这可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而且想来也会受到那些关心育英二外的人的欢迎。
我在育英二外的十年办学是成功的。在这十年里我不仅备尝艰辛也时时享受着兴奋和愉快。在办学过程中我运用了自已全部的知识和智慧、经验和关系,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在育英二外的十年是我七十多年人生的高峰。
一,酝酿和筹备
1992我在南京市教育局工作已经6年即将年满60周岁,面临着退休回家的现实。我不能不考虑退休后怎么办?由于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这时还不愿回家等死,总想再干点事。恰在这时看到报纸上登载了全国第一个民办学校-上海的新世纪中学成立。这引起了我的关注。
鼓楼区教育督导室主任张婉华同志退休后到了南京市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工作。我向她表示了退休后也想去那里工作的愿望,不久她通知我:由退教协主办的育英学校的校长蒋慧希望聘我为育英学校的副校长,我同意了,就在92年的11月份到那里去参加活动。 我去后他们告诉我:退教协从84年开始创办育英学校,搞业余教育,办高考补习班,由于适应了社会的需要曾经辉煌了一阵,最多时曾同时开办了三、四十个班,但到我去时已走入低谷,因为没有自已的办学基地,靠租用其他中小学的教室进行教学很不稳定,困难重重。因此他们常常开会研究办学问题,这当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有一天早上我走在路上忽然想到:上海可以办民办学校我们也可以申办民办学校,跳出业余教育的圈子打入普教。南京外国语学校每年招生是那么火爆,连要一张报名表都要走后门,这说明学外语、上高质量的学校是社会的需要,如果我们搞一所民办的外国语学校肯定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在退协随后的讨论会上我提出了这个意见,第一个表示赞成的是张婉华同志,很快地这个意见也得到了退协领导的同意。通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感觉退协和育英学校对我不合适,就离开了那里。
我走后退协和张婉华同志他们继续为申办民办外国语学校而多方奔走,碰了不少钉子。主要是当时的人们接受不了民办学校这个新鲜事物,市教育局只有张连发局长支持,几个副局长一致反对。有一个副局长听到张婉华同志说想在报考南京外语学校的落榜生中招生竟然火冒三丈地说:你们把重点学校、把南师附中放到什么地方去了!他的意思是:落榜生中的优秀学生只能由南师附中等重点中学挑选,怎能给民办学校。还算运气好,恰在此时张连发当选了副市长。他想办法把民办学校作为社会办学改由市第二教育局批准,才通过了审批这一关。应该说在举办民办学校的问题上张连发是有功的;他思想开放,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工作有干劲这都是他的可贵之处。在学校大有希望、有可能批准时张婉华同志到教育局来找我,希望我仍到那里去工作,我表示不愿去退协,她说:你不必去退协,你来主要是和我一起搞民办学校,我同意了。
学校即将批准,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面前,A,校名。由于退协办了一个育英学校,为了表示这也是退协办的学校就把它定名为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B,校址。在那里办?这成了大问题。原来的那个业余学校,可以在晚间上课、在节假日上课,借用其他中小学的教室。现在要办的是全日制的普通教育,是不能靠借用教室过日子的。由于张婉华同志原来在鼓楼区工作,她想到了福建路中学和丰润中学这两个鼓楼区的簿弱学校,它们办学比较困难,领导想找出路,学校房子比较宽裕,估计有可能同意我们去办学。於是先去找了丰润中学的华明友校长,他高兴地同意和我们合作办学。我想到了大厂区的64中。原因是:这个学校的校园、校舍都不错,学生很少,我和马能仁校长熟悉。92年春天我主办全市的教育督导学习班,马能仁同志是大厂区的督学,在学习期间担任班委,我和他接触较多。92年10月我参加督导组在大厂督导期间曾去64中,知道那里的情况和丰润中学差不多,从办学条件讲比丰润中学还好,於是就到大厂找到马能仁校长,他们果然也很欢迎。64中校园占地28.5亩,有一幢教学楼,一幢办公楼,共有16个教室3个实验室,但只有6个班200多名学生,据说在五年内学生也不会增加。学校正处于困境,在寻找出路,听说要在那里办民办外语学校,立即表示欢迎。C,教师那里来?在提出举办民办学校的动议时我就考虑到:社会上有一批退离休教师有继续工作的愿望可以作为我们的教师来源,他们的教学经验丰富、工作态度认真,如能从中挑选优秀教师来校任教,必能保证教学的高质量。由于民办学校办学初期,不能保证应聘教师有铁饭碗,很难吸引年轻教师来校,也只好主要招聘退离休教师。这样就有一个教师队伍不稳的问题,办学期间会不断有人退出,好在是‘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不断有人退出也不断有人加入,并不是个太大的问题。
通过努力我聘到了:金陵中学的王涵华老师(女,数学)、南京一中的沈美丽老师(女,语文)、南京十一中的外语教师胡润珠同志(女)、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蔡敬芝老师(女,语文)和张寿宝老师(地理)、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乔文艾老师(女,美术)、南京八中的王振年老师(体育)和钟浩然老师(女,生物)、浦口区教师进修学校张中强老师(书法)、南京教育学院的鲍家禄(数学)及其夫人朱慧琴(外语),加上64中支援的青年教师金淑琴(女,外语)、陈蓉(女,外语)。到学校招生时教师基本聘齐了。招聘教师的办法是到处打听和登门敦请,有时要请的老师不愿或不能来,但他往往会推荐别人,像王振年老师就是这样请来的。
学校终于在1993年4月12日被批准。拿到批文后我们做了两件事,A,去上海参观。组织了:杨余乐(二教局职教处)、顾家庠(大厂区教育局)、张婉华、万灵晖、华明友(丰润中学)、余新华(64中)等人去上海参观新世纪中学,听了他们的介绍、拿到了他们办学的一些文件,这对我们很有帮助,回来后我们的招生简章就是参考他们的招生简章起草的。B,去南京外国语学校参观学习。张婉华和我都没有在外语学校工作过,不知道外语学校该怎么办,听了南外副校长董正景的介绍后才知道:所谓外语学校就是加强外语教学的普通中学;加强外语教学的办法是a,使用三L教材、b,把外语课每周的课时加到7节(原为5节)、c,小班上课(每班20多人)、d,注重听说训练。这次参观对我们很有用,回来后就照葫芦画瓢的干,效果很好。这些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丰润中学华明友校长把和我们合作办学的事汇报给鼓楼区教育局,他们也很赞同,并且引起了区委方副书记的关注,他告诉我们:你们办学只有市里的批文还不行,因为你们是和区管学校合作办学,所以还要写一个报告经区政府批一下,发给区政府各部门,以后你们在区里才好顺利办事。这件事开始我们都被难住了,经市里批准的学校还要经区里批?批什么呢,难道市政府批的还不算么?经过研究才搞明白:学校的成立是经市里批的,不需区里再批。但和丰润中学合作办学还需经区里批准,因丰润中学是区属学校,这次批的是合作办学,不是民办学校成立。於是我们按这个口径写了报告并很快得到批准。
在大厂我们遇到了区教育局副局长邢祖廉同志,他坚决支持在64中兴办民办外国语学校,我们遇到问题就找他,他经常和我们一起研究解决各种问题,事实上成了育英二外的创办人之一。他的背后是副区长王长禄同志,他对创办育英二外也是积极赞成和坚决支持的。参照鼓楼区的做法,我们代区教育局起草一个报告上报区政府: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和南京市64中学联合办学成立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大厂分校。也于6月17月得到批准。和鼓楼区不同的是在这里得到批准的不仅仅是联合办学,而且是成立大厂分校。在这里大厂分校的成立一开始就是由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和南京市64中联合举办的。
为了宣传大厂分校的成立和进行招生宣传由邢局长召集大厂区各小学校长和南化、南钢、扬子等各大企业教育部门负责人开了一次报告会,由我在会上介绍了办学设想。副区长王长禄也在会上表示支持并提出了要求。我到大厂来,真正是‘空手套白狼’一切都依靠64中的支持,要用钱由64中垫付,要用人由64中调动。在校长室给我摆了一张办公桌子,和马能仁、余新华两位校长一道办公。有问题一道研究解决,我常说:育英二外的创办人不是我一个而是四个,万灵晖、马能仁、余新华、邢祖廉。这是符合实际的。关于招生宣传。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被批准后,首先是江苏教育报的记者找上门来,我把招生宣传提纲和招生简章给了她,很快地在江苏教育报头版显著位置登载了关于民办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成立的报道,新闻的内容是根据我们的宣传提纲和招生简章改写而成,在全省和全市都产生了影响。接着是金陵晚报的记者对我进行了采访。她为了追求新闻效果使用了‘南京外国语学校有了强劲对手’为标题对我们进行了渲染。这篇报道虽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市教育局的一位对民办学校看不惯的副局长对我们进行了冷嘲热讽。李绍基老师说:这样写也太过份了,我们和南京外国语学校怎么好比!我们没有钱不能在报纸上登广告,只好印传单,但闻讯赶来咨询的家长还是很多,为了扩大宣传我们分别在丰润中学和64中组织了招生咨询会。在大厂我们还把招生简章写成大字报在十村、杨庄、卸甲甸等处张贴。报名开始了,情况出乎预料,鼓楼那边很快报到六、七百人,以致他们把原定两个班的招生计划扩大为四个班。大厂这边报名的第一天就超过了100人,最后达到200多人。在大厂这边原定只招一个班,看到报名人数这么多,我们也把招生计划修改为两个班。经过考试录取了100人。
在大厂工作的这一阶段,我既看到了家长期待的目光也听到了怀疑的声音。南钢的家长由于对南钢中学的教学质量不满,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南钢小学动员学生报考我校,报名的第一天他们派人来集体报名,一下子就报了60多人,使我们的报名人数很快超过100人,在总计200多个报考学生中也是南钢职工子弟最多。
就在这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是一批老头老太到大厂来骗钱的,这样的学校能上吗?’;有一个找过我多次,积极报考并被录取了的学生家长,有一天忽然来找我要看办学批文,原来是有人告诉她:这个学校没有办学批文怎么能上。在录取的学生中只有85人前来交费、报到,不来报到的都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他们扬言:我们是来考考玩玩的,这样的学校我们怎么会上!为了补足缺额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录取。有了校舍和教师,又招来了学生,办学的条件具备了,我们又修建了房屋,购置了课桌椅等教学设备,学校就于93年的8月初提前上课了。
关于学校收费问题。我们的指导思想是:A,学校要面向工薪阶层,不能高收费,它的收费标准应该是工薪阶层能够承受的。B,民办学校的收费应该能够维持学校运转。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参照上海新世纪中学的收费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我们也提出每生每年收费2000元。第一次到市物价局申报,他们要求我们计算出办学成本、然后再来进行审批。这可难坏了我们,讨论了几天都没有结果,由于学校还不存在,例如教师工资、行政办公费用,基建维修费用…等都既没有标准更没有实绩,所以无法计算,办学成本搞不出来。后来退协找人去物价局疏通批文很快就下来了,什么办学成本也就不谈了。
二,办学初期的苦与乐
1993年8月初学校提前上课,为什么要提前一个月上课?我的想法是:大厂的这些学生都有学校好上,他们所以放弃低收费的学校不上,花大价钱来上民办学校就是冲着我们的高质量来的,就是冲着我们的特色来的。如果我们办不出质量、办不出特色那就要垮台。因此,学生招来了,学校办成了,我的压力也就来了!这压力困扰了我多年,到96年第一届学生毕业,中考成绩名列全市第五,我的压力才有所缓解;直到2000年我们的中考成绩名列全市第一,这压力才彻底解除了。在压力下我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苦干、多上课,我叫它笨鸟先飞。为此我提出了‘多上课、上好课’的口号,并以红军在长征途中抢夺泸定桥为例说明:白军不能吃苦,在行军途中要吃饭、要睡觉,红军能吃苦,在行军途中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先敌到达取得了胜利。我的这种做法获得了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上课之前,经过和邢局长的共同策划,我们召开了一次家长会,会上由邢局长宣读了区政府批文,并讲话表示支持,然后由我介绍了学校情况和工作打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消除家长的疑虑。
8月底育英外校在丰润中学那面召开了一个盛大的开学典礼,由退协出面请到了不少省、市教育部门的头面人物,又是发纪念品、又是请吃饭,花了不少钱。会上有人要求我在大厂还要再搞一次开学典礼,我觉得两下里是一个学校,江南搞过了江北就不必再搞了,就表示我们不打算再搞一次,那知会议结束时退协的人找到我,再次提出了这个要求。我经过考虑认为:第一,两边是一家没有必要再搞;第二,钱我也花不起。丰润中学那边招了200名学生,学费收了40万,赞助费收了几十万,财大气粗可以搞,我们一共只收了十万元学费(还有十万元下学期收),收不到赞助费。第三,我一向反对搞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一个开学典礼花那么多钱我绝对舍不得。有人说这样做可以扩大影响。我觉得一个学校的影响,最根本的还是它的教学质量,只有这种影响才是实的,其它都是虚的。因而没有在大厂再搞开学典礼。
64中的教学楼共四层每层四个教室,每层外带一个实验室,一至三楼分别为物理、化学、生物,四楼的空着,区教育局援助我们一套语音教学设备,我们把它装在四楼,算是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我们参观南京外语学校的时候,董校长就告诉我,语音设备在外语教学中用不上,你们没有最好不要搞。后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东西果然无用。我们把四楼进行了简单的装修,用一间教室作办公室,两间作教室,还有一间用来作分小班上课的机动教室。所有的教师包括我在内都在一间办公室办公,隔壁就是学生,大家(那时的全校)都在一层楼上。很快我就发现这样做的好处:首先,师生联系非常方便,老师找学生,学生找老师都很方便,课间十分钟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学生在教学楼,老师在办公楼,老师只在上课的时候才到教学楼来,下课又回办公楼了。那就会变成:老师只有遇到了重大问题才会跑到教学楼来找学生;学生也只有遇到了重大问题才会跑到办公楼去找老师。这就大大削弱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其次,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在一起办公,非常便于交流和了解学生情况,在办公室闲聊中交流和了解的情况要比会议和汇报中了解的多得多;我坐在老师们中间办公好处是了解交流很容易;坏处是在处理工作时对他们干扰太大。发现了这样做的好处,在以后的办学中我就自觉地坚持这种做法,实行按年级组办公,把学生的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摆在一起。
第一届的101名学生分两个班,按习惯作法就是编为初一1和初一2,由于我在中专校工作过,知道他们的编号是按先后顺序,例如:1班、2班、3班…等。那样做的好处是:每个班的编号都是唯一的,不会出现第二个,永远不会变动,特别在学生毕业离校多年后,见了面问起来你是那一班的?可以毫不迟疑的回答我是19班的或20班的。如果按初一1或初一2编号,那一个学生在学习期间班号就要变动三次,毕业后见面问起来 就更是不容易讲清了,如讲初一1的,那就必须补充是那一年的初一1的,甚至还要补充班主任老师是那一位。於是我就把第一届的两个班编为九三1、九三2。第二届的编为九四3、九四4…。
千方百计聘来的老师数量上是够了,质量怎样呢?通过二个月的教学我开始放下心来,我们的老师的大多数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工作态度认真,特别是工作态度不是一般的认真而是特别认真。对来自64中的金淑琴、陈蓉两位年轻教师,我很担心。因为当时的家长只相信江南的老师、不相信大厂的老师;只相信老教师不相信年轻教师,特别是不相信64中的年轻教师。当时很多家长报考我校就是冲着我们多数老师是江南的老教师。到93年10月下旬期中考试,我们用的市区统考试卷,发现学生的成绩比预料的好得多,家长和学生的反应都是好评。大厂区教育局原局长周幼臣同志在路上碰到我说:老万!你干得不错啊!家长和学生反映很好啊!听了这样鼓励的话着实让我兴奋。
解放后我一直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几度担任中小学校长,对于解放后建立起来的学校管理体制我很熟悉,深知它的利弊。在公办体制下无法进行改革,现在新办了一所民办学校,一切从头来起,一切由我作主,我终于如愿以偿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了。
1,实行聘任制。这本来是和民办学校与生俱来的,算不得是独创的改革,但用好它却不容易。有了这个制度学校对教师就有了选择权,校长可以选聘优秀教师任教,也可以解聘不称职教师,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我校第一批聘用的教师多数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差的,当我们了解情况后就予以更换,这就是我们的优势。聘任制的负面影响就是容易在教师中造成临时观点、雇佣观点,容易造成人心惶惶,产生紧张空气。为了缓解这种影响,我们在处理解聘教师的问题上要慎之又慎,对于必须辞退的教师要设法取得大家的谅解,要使优秀教师不担心自已的职业,造成一种对优秀教师来说不是终身制的终身制。有权辞退教师的校长一定要平易近人,不能胜气凌人。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调动优秀教师的积极性。
2,实行课时工资制。这也是学校管理制度的一个带根本性的改革。积多年学校工作经验我深知公办学校大锅饭、铁饭碗、铁工资的弊端,坚决实行课时工资制。结果令我非常满意,由于不上课就没有工资,利益的损失是非常现实的,教师们都不愿缺课,万一缺了课也会设法补上。
3,用高工资吸引优秀教师。学校开办的时候,退协主办的育英学校的课时费为每课时5元,我把课时费定为每课时15元,这在当时是有吸引力的。
4,针对当时普遍实行的对教师的‘管、卡、压’的管理办法。我提出了‘尊重、服务、了解、培养’的管理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我采取了下列措施:A,宣布取消坐班制,我校教师不实行上下班制度(只限于教师不包括职员和工人)。这是从尊重教师出发,根据教师的劳动特点所采取的合理措施,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B,不实行形式主义的集体备课制度,强调备课是教师个人的事,学校也不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积多年学校工作经验,我对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要求教师把精力浪费在写备课笔记上的作法十分反感。C,不搞形式主义的教学研究活动。对上级规定的全市或全区性的教研活动我们当然愿意参加。因为它可以给我们带来信息,但对上面的东西我们采取分析态度,不盲目乱跟,对‘学洋思’之类的活动,我们是不跟的。除此而外在学校里我们不再规定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不用无效果、无意义的活动去浪费教师的精力和时间。这当然不是说我反对搞教学研究活动,恰恰相反,我非常赞成教师之间随时随地的交流和切磋,对于我校同教材教师之间浓厚的研究气氛我非常赞成并积极提倡。
对于我的这种做法有人不理解,他们担心这样做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我在校的十年中,我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有力地说明了我的这一套做法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我校的教学质量。
根据对教师尊重服务的指导思想,我们在办学初期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还为教师提供了免费午餐,对家住江南的教师,发放了超过实际需要的交通费,安排了午休的房间和床铺。有一个后来流传很广的关于我翻车摔断肋骨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时。由于口口相传已有些走样,我现在把来龙去脉讲清楚。
为了替教师午休的房间缝制被子,我和金淑琴同志约好,第二天上午一道去十村买布料和被胎,用64中的三轮车拖回来,并且约请64中会骑三轮车的工人张师傅同行,到出发时张师傅说校办工厂要他去干活不能去了。我觉得自己会骑三轮车,约好的事不能不干,就决定自己骑三轮车去,到出发时金淑琴说她还有点事叫我骑车先走,她随后就来。我因自已多年没骑三轮车了,为了慎重我先在校园内骑了一圈,觉得还可以,就骑车先走了,从办公楼到校门是一个大下坡,我按住刹车慢慢地骑出了校门,出门后是一个90度的左转弯,我也很慢地转了过来,向前骑了约十多米,我感觉车头有些向右歪,就想把车头向左扭,就在这时失去了知觉,以后的事就不知道了,到我醒来时发觉我已在三轮车上,大家正在把我送往医院。听金淑琴和其他同志告诉我:金淑琴看我出了校门即骑自行车随后赶来,出校门后看不到我了,只见有几个人站在路边向下看,还听他们说‘这么大年纪了!这么大年纪了!’,赶紧下车向前一看只见我连人带车摔在下面,她赶紧回校喊来了陈波、印希荣、…等人,印希荣第一个跳下台阶,看我已坐在那里,就上前来要扶我,只听我说‘让我休息一会!让我休息一会’,於是印老师就和陈波一起先把三轮车抬上去,然后再下来把我抬上去放到车上去.快到医院时我醒了,到八化建医院检查只发现头上有一点擦伤,我自己也没有感觉那里难过,经过简单处理后我就走回学校了。第二天早上我才感觉胸部疼痛,经铁道医学院检查诊断为;两根肋骨骨折,给了一点止痛药回家休息两周后就好了。这就是事情的全部经过。令我至今不解的是:我为什么会突然失去知觉?令我感到幸运的是:连人带车从三、四米高的悬崖一样的高处摔下去仅仅只摔断两根肋骨,痊愈后没有后遗症,真是有如神佑。
当时我校学生虽然全部都是大厂地区的学生,但大多数家庭离校较远,不可能回家吃午饭,必须设法供应午餐。我们就请学校对面的八化建食堂送盒饭,不久就发现饭菜质量太差。一天吃中饭时64中的周洪贵同志和我闲聊,他告诉我:他会做饭菜、可以办酒席,愿意为我们办食堂。这正是我们急需的,我立即请他利用64中食堂已有的条件办食堂,他带着一个工人办起了食堂,由于饭菜质量显然好于八化建的盒饭,受到师生的一致欢迎。真是时势造英雄,15年来周洪贵同志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把我校食堂办成江北地区最大最好的学校食堂,不仅满足了学校的需要、保证了学校的发展,,他个人也得到了发展,找到了归宿。我一向对学校不关心学生饮水很有想法,学校成立之初我就用电水壶烧水,供应师生。随着学校的发展我购买锅炉,指派专人为学生供水,决不让学生无水喝。
为了扩大学校在大厂地区的影响,我们在建校一周年的时候,搞了一次庆祝活动。因为市第二教育局批准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成立的日期是4月12日,我们就把这个日子定为校庆日。由于这一次活动的目的就是宣传我校的办学特色,因此我们准备了一些以突出英语特色为主的节目,庆祝会采取先演节目后开会的形式,由于准备充分,组织严密,会议开得很成功,收到了超出预想的效果。参加了那次会议的区委书记钱继红在几年以后说:通过那次会议你们就在大厂地区被认可了。
这次会议也使有的学校很不舒服。我在会上的讲话中,根据事实说我校在93学年第一学期的期终统考中各科成绩均为大厂第一。南化二中印出传单散发,内容是说南化二中的各科考试成绩在大厂区一贯名列首位,育英外校不可能名列第一。这还不算,过了几个月,南化二中也搞校庆,派人专门送来请帖,我去了、他们把我安排在前排就座。演出了文艺节目,有一个女学生唱完歌后,上来一个老师,问女生:你的歌为什么唱得这么好?女学生驴头不对马嘴的答道:我们不仅歌唱得好,我们的学习成绩也比那个育英外语学校好。引得台下一片哄笑,人们都把眼睛看着我,这当然都是学校的精心策划。今天写在这里,只觉得实在好笑。
在办学的第一年里我们一切顺利,开始得到社会的认可。在这时一切都能按我的想法做,并且都有很好的效果,是最让我感到快慰的。到处看到怀疑的目光,事事感到不受信任,严重的寄人篱下的感觉,时时都在困扰我,是这个时期我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