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探索吧 关注:17贴子:151
  • 9回复贴,共1

循环与永恒 养灵且安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人类的身体之中居住着一个永恒的灵魂,他来自遥远的不可测的时间,她是延续的,不像人的身体有一定的寿命。你可以叫她高灵、元神、或者上帝都行。
同样的,你这一生的身体有一个连续经验的记忆体,她来自你的第三密度的身体,因为你的身体需要一个精神主导者,我们习惯性的称之为魂魄、意识体或者心智体,也可以在死后叫做鬼魂。
我要讲的养灵是指前者永恒的灵,因为你的身心命运所体验的种种生活经历,生生世世的循环,目的是让你的高灵吸收经验,磨练品质。然而,绝大多数人不会在此生觉醒,只会让自己的高灵不断的萎靡到枯亡,直到自己的身体死亡还会坚持妄念,生生世世不能给自己的高灵提供有价值的营养,那么!你来到地球就会变成真正的悲哀。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会让你的高灵获得健康的成长呢?


1楼2016-02-17 23:15回复
    最好的形式莫过于禅定,因为在深入禅定的模式下,你的身体心智体对你的影响是最小的,灵是最自由的,就好像回到了没有物质身体的属于光的高密度时代,解除了束缚的自由形态,灵的成长自然就不会受到限制。但是禅定也是最“反人类本能的”的模式,不吃不睡没欲望没心思,完全不是“正常的”生活模式,需要一定的悟性和坚毅的品质,方能行其道。
    假如你不能禅定,那么你可以与物在灵魂层面上交流,就是能量上的交流,毕竟,能量是根本性的支撑,万物的本质就能量在一定的频率密度下,延续发展分裂出的灵,体验个体的极致智能,灵体的能量要不断的升华与合一,就得仰赖自己灵体和周围时空上的各种灵体能量和睦的交流渗透或者同化。


    2楼2016-02-17 23:16
    回复
      2025-07-27 15:17: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生命剧场带来的经验是不自觉的,畏惧挫折贪图享乐。全然不知每个剧情的安排都是有针对性的完美设计,命运如同聪慧的老师,总是一眼就看出你哪里有问题,就针对性的进行个体修炼,假如你的问题太多那么就单项或者综合训练,所以,几乎不存在完美的人格,这是生命设计时追求存异带来的根结。


      3楼2016-02-17 23:29
      回复
        意识有三种主要状态,一种是进入角色,一种是停在当下,还有一种是回归意识海。


        4楼2016-03-03 20:28
        回复
          进入角色指,你在用心的扮演你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工作上的,家里的,交友圈的等等,其实为了在群体中生存,你不得不扮演一个角色进入社会这个复杂的剧场,体验爱恨情仇喜怒哀乐,收获或者失去,你很认真的在做,没有停歇。有时候你实在厌倦了,能跳出来看,但,只是一瞬间,你的能量系统不能支持长时间的出离状态。


          5楼2016-03-03 20:35
          回复
            停在当下就是回到真实自然中,你和社会是一个整体,你是自然的一部分,作为个体却有整体的体验,好像某个细胞觉醒,不再关注细胞内部的修养生息,而是体验主体的存在,道家崇尚的天人合一就是如此。你就好似造物在欣赏自我的杰作,总之,你的自我在此消失,你如果产生了意识,那也是对天道的体悟。而并非因自我的生存。


            6楼2016-03-03 20:43
            回复
              还有一种是回归,只有回归,你才能找回失去的东西,
              不是肉体上的,不是角色内的,不是精神上的,你所有的词汇,都不能进入你要表达的”那个“内部
              我只能说,他是灵体的本源智慧能量,不管我们的肉体如何转世,如何被当做实验对象,如何转生别的星球,他是永恒的存在,他也有休养生息,他也是活生生的,他拥有你在时间长河里的一切记忆,能力,体验等。
              对了,当他来操纵你的意识,而并非你,让他回到真实之中,你才拥有真实的你。


              7楼2016-03-03 20:54
              回复
                如果说第二种状态你很难维持,只是一瞬间,那么,第三种意识模式需要更强大的能量支撑,


                8楼2016-03-03 20:57
                回复
                  2025-07-27 15:11: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主的帖子很棒 可以发到2012吧


                  10楼2016-03-31 20: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