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有人吐槽这部片子中文名为《王的盛宴》,英文名却叫《最后的晚餐》,达芬奇躺着中枪。充其量算是撞衫,英文名才是本故事的核心事件。这貌似哗众取宠的“最后晚宴”,论其名,讲的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鸿门宴,而是设在长乐宫钟室、以引韩信就戮为由的最后的晚宴;究其实,这最后的晚宴其实是淮阴侯韩信,或者高皇帝刘邦两人那不可分割、欲说还休的、欲理还乱的人生最后的悲情谢幕。当然,作为历史著名事件的鸿门宴,在本片中仍然当做焦点事件处理,虽然彼宴非此宴,但彼宴又与此宴密切相关:一个在明,一个在暗,一个为始,一个为终。所以说来说去,这个故事的外物象征、关键词还是一个“宴”——一个相聚离别的场所,一个埋下人物命运伏笔的场所,一个杀机四伏又基情四射(啊不对,是情感交错)的场所,一个决定人生分流、历史走向的场所,一个讲述了盈亏互渐、生死存亡之道的场所,还有抛出本片中最大的一个历史猜想,敢于叫板史记但还算言之有理的场所……
影片开始,风烛残年的老刘邦精神已经恍惚,一颗玻璃心脆弱得让他整个人像一只被惊吓的流浪猫,缩在角落里深情地追忆“那一年,我追过的项羽”。在陆川习惯的灰暗色调中,颤抖的讲述开始了(本人只看过一遍,全凭记忆回顾台词,不保证完全准确):
那一年,我已经是个四十八岁的屌丝了,而他,有着贵族的出身,统领着最强大的军队,还有着二十四岁的强壮身体和最美的女人……我从没想过会和他成为并肩作战的兄弟……韩信说那个场合也是他和我第一次相遇,但我不记得了,我只记得项羽……
于是,第一段纠结的感情线索就这样扯出了,第二段感情线索的伏笔也埋下去了,引而不发,甚好。
关于项羽,老家伙刘邦这样自述:“我的一生中有两个可怕的敌人……一个是项羽……”
帅哥吴彦祖出演的万人迷项羽是一个意象化的符号,它的意义是让它深深地刻在叙事主人公——沛县屌丝刘季的心中——作为一个无与伦比的完美男神而存在,激发自述者内心潜藏的欲望(“欲望”这个词,大概是影视剧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我很不喜欢这个词,觉得它是庸俗社会哲学的表现,但貌似此处暂时想不出更好的替代)。
有欲望的屌丝也是追求上进的屌丝,他们往往会狂热地崇拜心中的女神or男神,即使无法比肩,望其项背也是一种欲罢不能的追求。刘季大概就是这种类型,他年轻时没遇到项羽前也曾崇拜过秦始皇,在始皇帝的车驾仪仗后拜尘而叹:“大丈夫当如是也。”面对类似的情景,作为男神本身的项羽表现就截然不同了,他当然不会有屌丝这种钦慕之心,大概很鄙视地斜了秦始皇的背影一眼,说:“我必取而代之。” 汉朝的高祖皇帝作为一个屌丝的事实,决定了屌丝与生俱来的钦慕之心将在时间长河中源远流长,还遗传给了二百多年后的曾孙,我们知道,东汉光武帝刘秀少年时说出了“仕宦当作执金吾”这种与先祖心境完全一致的话。当然,屌丝的初始愿望很快会被另一种更加狂热的欲望所取代,比如抢了陈涉的那句台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比如刘秀最后也不只做到了执金吾。当然,那是后话。
影片开始,风烛残年的老刘邦精神已经恍惚,一颗玻璃心脆弱得让他整个人像一只被惊吓的流浪猫,缩在角落里深情地追忆“那一年,我追过的项羽”。在陆川习惯的灰暗色调中,颤抖的讲述开始了(本人只看过一遍,全凭记忆回顾台词,不保证完全准确):
那一年,我已经是个四十八岁的屌丝了,而他,有着贵族的出身,统领着最强大的军队,还有着二十四岁的强壮身体和最美的女人……我从没想过会和他成为并肩作战的兄弟……韩信说那个场合也是他和我第一次相遇,但我不记得了,我只记得项羽……
于是,第一段纠结的感情线索就这样扯出了,第二段感情线索的伏笔也埋下去了,引而不发,甚好。
关于项羽,老家伙刘邦这样自述:“我的一生中有两个可怕的敌人……一个是项羽……”
帅哥吴彦祖出演的万人迷项羽是一个意象化的符号,它的意义是让它深深地刻在叙事主人公——沛县屌丝刘季的心中——作为一个无与伦比的完美男神而存在,激发自述者内心潜藏的欲望(“欲望”这个词,大概是影视剧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我很不喜欢这个词,觉得它是庸俗社会哲学的表现,但貌似此处暂时想不出更好的替代)。
有欲望的屌丝也是追求上进的屌丝,他们往往会狂热地崇拜心中的女神or男神,即使无法比肩,望其项背也是一种欲罢不能的追求。刘季大概就是这种类型,他年轻时没遇到项羽前也曾崇拜过秦始皇,在始皇帝的车驾仪仗后拜尘而叹:“大丈夫当如是也。”面对类似的情景,作为男神本身的项羽表现就截然不同了,他当然不会有屌丝这种钦慕之心,大概很鄙视地斜了秦始皇的背影一眼,说:“我必取而代之。” 汉朝的高祖皇帝作为一个屌丝的事实,决定了屌丝与生俱来的钦慕之心将在时间长河中源远流长,还遗传给了二百多年后的曾孙,我们知道,东汉光武帝刘秀少年时说出了“仕宦当作执金吾”这种与先祖心境完全一致的话。当然,屌丝的初始愿望很快会被另一种更加狂热的欲望所取代,比如抢了陈涉的那句台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比如刘秀最后也不只做到了执金吾。当然,那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