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浅析 第四回后半部孟德献刀
重点欣赏后半部分的孟德献刀。这是曹操第一次大展宏图,也是小说第一次集中、正面展示曹操这个人物。众所周知,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这个典型的情节中,我们可以比较鲜明地看到曹操既雄又奸的双层面貌。
在这之前,董卓进京,每日带军入城,肆无忌惮。他滥用权力,废汉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招致朝野愤怒怨怼。王允“寻思无计”,“掩面大哭”施苦肉计,从情感上打动众人献计,在这样混乱尴尬的局面下,曹操反而“抚掌大笑”,开玩笑似的嘲讽道“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众人皆哭他独笑,这是与众不同的气场,更具气场的是他所言“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这段话,既显示出曹操的识大义,有谋略,又表现出他的勇猛与胆识,献刀之计谋很快确定下来,就等好时机。曹操对自己非常的自信,为朝野大局而自荐除卓,可见英雄本色。其实在《三国演义》前期,曹操的英雄、优点一面是要盖过奸诈、诡谲一面的,他雄才大略、有勇有谋、惜才爱才,只是随着政治势力的发展,政治经验的成熟,他性格上多疑猜忌、残忍自私的一面逐渐暴露,罗贯中还它们无限放大,终于将“奸雄”之名落实,成为地道的腹黑角色。
回到献刀,孟德“次日便佩着宝刀来至相府”,说明他行动力很强。其实除了猛毅之豪情,没有家室妻儿儿女情长的拖累也是曹操能够特立独行的因素。恰逢董卓睡觉歇息,孟德两次“忖度”:“此贼合死”“此贼当休矣”,动刀前还暗暗忖度,可见其遇事沉稳且胆大心细的特点。入府行刺,吕布在陪,这就无疑加大行刺难度,然而一句“马羸来迟”一石二鸟,既调走了吕布,又为自己的准备工作有着周旋余地,可见他对事件人物洞察的心机深沉。然而阴差阳错,董卓竟从镜中发觉异样,转而质问曹操,曹操却机智地一“跪”二“献”,言语简洁,然后就赶紧把刀给他看,不解释啰嗦,这里就隐含几分冷静,既是稳住董卓,也是他稳住自己,用尽量冷静的言语、跪拜来掩盖内心闪过的惊吓。连贯的动词显示曹操的机智、应变能力,他的观察力与机变的情商绝非时人可比。董卓看镜已是意外,而曹操在短短几秒中周全、圆场的智慧更是读者所见意外中的意外!看到计谋没有做活,曹操为避嫌疑在董卓发觉之前请求“借试一骑”,巧妙地金蝉脱壳,故事行进至此,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且说曹操赶在出逃路上,偶遇县令陈宫。在与陈宫的一番交流下,曹操鲜明地摆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鞭指”“吾汉祖世食汗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他在强调自己胸怀大志而且我的目的是非常正大光明的,我的行为值得骄傲自豪,你们就算否认也不可亵渎,瞧瞧这心思收敛的,显然他的性格完全不对应他所说的内容,明明就是想在这乱世动荡自己杀出一条名声,独霸天下,由此可见其奸诈、诡谲,足见其“奸雄”本色。接着对吕伯奢一家的恩将仇报,虽然只是一个误会,曹操也要杀的一个不留,“免得日后夜长梦多”。明明是自己太过多疑生出嫌隙,你怎么能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砍呢,还让吕伯奢在毫不知情中丢命,这分明就是自私自利、心狠手辣啊,太狡诈!做完这一切,他还要补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彻底奠定了他“奸雄”的政治身份。
由此看来,这一部分的细节刻画还是相当精彩的,而且随着叙述我们可以看到事情的发展清晰明朗,保持着节奏感,人物性格有语言、动作、心理多方面的刻画,从而显得饱满有力。内容上,仅此一小节就可看出作者的智谋与对人事的洞悉。我认为,从这里还可以学到“谋事在人”的人生观以及“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重点欣赏后半部分的孟德献刀。这是曹操第一次大展宏图,也是小说第一次集中、正面展示曹操这个人物。众所周知,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这个典型的情节中,我们可以比较鲜明地看到曹操既雄又奸的双层面貌。
在这之前,董卓进京,每日带军入城,肆无忌惮。他滥用权力,废汉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招致朝野愤怒怨怼。王允“寻思无计”,“掩面大哭”施苦肉计,从情感上打动众人献计,在这样混乱尴尬的局面下,曹操反而“抚掌大笑”,开玩笑似的嘲讽道“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众人皆哭他独笑,这是与众不同的气场,更具气场的是他所言“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这段话,既显示出曹操的识大义,有谋略,又表现出他的勇猛与胆识,献刀之计谋很快确定下来,就等好时机。曹操对自己非常的自信,为朝野大局而自荐除卓,可见英雄本色。其实在《三国演义》前期,曹操的英雄、优点一面是要盖过奸诈、诡谲一面的,他雄才大略、有勇有谋、惜才爱才,只是随着政治势力的发展,政治经验的成熟,他性格上多疑猜忌、残忍自私的一面逐渐暴露,罗贯中还它们无限放大,终于将“奸雄”之名落实,成为地道的腹黑角色。
回到献刀,孟德“次日便佩着宝刀来至相府”,说明他行动力很强。其实除了猛毅之豪情,没有家室妻儿儿女情长的拖累也是曹操能够特立独行的因素。恰逢董卓睡觉歇息,孟德两次“忖度”:“此贼合死”“此贼当休矣”,动刀前还暗暗忖度,可见其遇事沉稳且胆大心细的特点。入府行刺,吕布在陪,这就无疑加大行刺难度,然而一句“马羸来迟”一石二鸟,既调走了吕布,又为自己的准备工作有着周旋余地,可见他对事件人物洞察的心机深沉。然而阴差阳错,董卓竟从镜中发觉异样,转而质问曹操,曹操却机智地一“跪”二“献”,言语简洁,然后就赶紧把刀给他看,不解释啰嗦,这里就隐含几分冷静,既是稳住董卓,也是他稳住自己,用尽量冷静的言语、跪拜来掩盖内心闪过的惊吓。连贯的动词显示曹操的机智、应变能力,他的观察力与机变的情商绝非时人可比。董卓看镜已是意外,而曹操在短短几秒中周全、圆场的智慧更是读者所见意外中的意外!看到计谋没有做活,曹操为避嫌疑在董卓发觉之前请求“借试一骑”,巧妙地金蝉脱壳,故事行进至此,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且说曹操赶在出逃路上,偶遇县令陈宫。在与陈宫的一番交流下,曹操鲜明地摆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鞭指”“吾汉祖世食汗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他在强调自己胸怀大志而且我的目的是非常正大光明的,我的行为值得骄傲自豪,你们就算否认也不可亵渎,瞧瞧这心思收敛的,显然他的性格完全不对应他所说的内容,明明就是想在这乱世动荡自己杀出一条名声,独霸天下,由此可见其奸诈、诡谲,足见其“奸雄”本色。接着对吕伯奢一家的恩将仇报,虽然只是一个误会,曹操也要杀的一个不留,“免得日后夜长梦多”。明明是自己太过多疑生出嫌隙,你怎么能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砍呢,还让吕伯奢在毫不知情中丢命,这分明就是自私自利、心狠手辣啊,太狡诈!做完这一切,他还要补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彻底奠定了他“奸雄”的政治身份。
由此看来,这一部分的细节刻画还是相当精彩的,而且随着叙述我们可以看到事情的发展清晰明朗,保持着节奏感,人物性格有语言、动作、心理多方面的刻画,从而显得饱满有力。内容上,仅此一小节就可看出作者的智谋与对人事的洞悉。我认为,从这里还可以学到“谋事在人”的人生观以及“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