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台盛世吧 关注:193贴子:6,867

【兰若】 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2-10 22:39回复
    用户名:张细君
    外号:张兰若
    等级:梁王侧妃-美人-容华-婕妤
    属性:美得无可救药
    隐藏属性:以当贱人为目标
    队友:江、陈、小张
    常用帮手:七巧,薛平桂
    终极任务:生个儿子,当个boss
    交际关系:
    ①交好:江,小张,陈
    ②交恶:
    人情往来:
    别人晋位每次默认送10,除了特殊情况会加以注明。目前怀孕后收到顾郁二人各十两,陈张的针线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2-10 22:44
    收起回复
      张氏身体不好,从小养在寺里,该学的规矩没学到,该读的书也没读完,该念的经还时常念了上句忘半句的,除了好看一无是处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2-11 02:11
      回复
        王府剧情不多,没多久就到了李氏生云开的时候。
        张氏一直记恨着李氏把她关进柴房的事,所以根本不关心李氏安康,她虽然在寺庙长大,但没有菩萨心肠,更喜欢瑕疵必报:别说帮你了,我甚至巴不得你母子俱亡呢。
        落在陆老三的眼里就不好了,他觉得你和姚氏都对我老婆不上心不好,还不如江氏呢。从此以后她和姚氏两个倒霉蛋就受尽了冷落,直到新帝登基,她们两的位份都一个从贤妃降到婕妤,一个从容华降到美人。
        我当时的反应是,张氏对着镜子臭美说:美人很衬我。
        现在想想是有些不妥,因为她想上进,怎么可以忍受陆老三把她的位份从容华改成美人。当时考虑不周,没有接住这个剧情点,发了段戏了事。但如果放在现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张氏无权无势,没有人帮忙说话,更不可能她自己找皇帝皇后叫嚣:你他妈干嘛改老娘位份,你不知道美人月银比容华少吗??你这样老娘怎么买漂漂衣服亮亮首饰啊??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2-11 02:29
        回复
          我自己戏的张氏不爱皇帝,没有真正的敬重,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外人对皇帝的服从。也许刚进府时有过憧憬,但是她掉水,皇帝被吓晕,是个女的去救得她;李氏生产她没有帮到什么,皇帝一直冷淡她到采薇怀孕(还是采薇生完儿子),到现在也是淡淡的;她在王府是侧妃的身份,进宫只是区区一个美人,还是因为皇帝亲自改的位份。到了现在,江姚都不说了,连陶氏也和她平起平坐。
          我只能: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2-11 02:35
          回复
            剩下的明天说,我要睡觉了。畅音阁开始到李后死的那一段不是我演绎,当时每天下完课也没有很仔细的看戏,不知道如何分析,我就不提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2-11 02:57
            回复
              我直接从整个剧情的高潮说起吧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4-17 19:15
              回复
                可是,中吕死了,太妃把怒火迁到江氏头上,采薇死了。
                她死在太妃那个老巫婆的手上,还要被冠上毒杀亲子的罪名,这一生是多么可悲又短暂。
                张细君听到太妃押江采薇去常曦的消息时,没有算到太妃会先斩后奏,也没有算到她的胆子这么大,明目张胆的杀了太后的人。
                张氏哭着跪在常曦宫的门前,求太妃开门,放了江采薇。可是太妃充耳不闻。而这时在张细君眼里,酿成这一切的人陶清,又出现了。陶清张口就是一句闭嘴,张细君觉得可笑又可气,她靠近了陶氏,耳语一句:你算个什么东西?话方说完,一个没站住,又突然往后倒,羊水已经破了。在外人看来,也许像是陶清推了张细君一把。彼时张细君怀有八个月的身孕,两个孩子一死一病,在戏外是手气,在戏里,如果她好好的呆在不周宫,是否就不会有这样的事?
                她从前全部的希望,在十月三十这个晚上终止,演变成了绝望。
                皇帝来得好迟,他没能赶回来,没能救到自己的儿子和女人。只能给他们死后的殊荣。
                你问张恨吗,怎么不恨呢,已经恨入了骨子里,那段时间除了陈子言和她自己,她谁都恨。包括她的女儿。她觉得是报应,她杀了中吕,所以她的二女儿死了。她间接害死了采薇,皇帝却给她的大女儿赐号采薇,她因为害死采薇不得安眠,你却要她日日看见这个智障有心疾有体弱还叫采薇的女儿,可真狠。
                我说了,张细君是个很自我的人,除了江采薇一事,其他她害过的人都觉得他们是该死的。而且就算是江采薇这一件事,张细君也将大部分的过错推到了陶清太妃头上,自己疯狂的逃避,死命的钻牛角尖。那时候,张细君的四周都是黑暗,仿佛走不出了,而且她当时是在常曦坐的月子, 如果那个时候太妃对她做点什么,再简单方便不过。但太妃没有,反而张细君趁着皇帝将常曦奴才大换血的时候安插进了自己的人,为之后的天花提供了帮手。
                同时也就在这时,陈子言又向她伸出了手,对张细君来说是黑暗里最后的一丝光吧。江采薇死了,从此只有陈子言可以和她互扶互助,何况两个人是一样的狠毒,一样的参与了害死中吕一事,各自的痛各自的怨各自的敌人,早已捆绑在了一起。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4-17 20:07
                回复
                  陈子言为她出谋划策,这一次是将矛头对准了陶清。罂粟是毒品,能够使人产生幻觉,让陶清在悔恨中恍惚看到祥子,或是江采薇,她的心里究竟有没有过一点愧疚呢。还可以让陶清做个瘾君子,尝过毒品的快乐又给她停了,在疯魔中死去。
                  多么痛苦的死法,张细君只想拍手称快。她将幻觉的发作时间安排在了十一月初七,正是中吕采薇的头七。她不仅要陶氏死,还要让她死后留一个陷害江采薇的假象。毕竟时间点卡的很好,动机也很容易,江采薇查祥子一案时没查好,她心生怨恨,之后去了常曦请安,而就在她在常曦请安的时候,太妃就下了旨要处死宜诸宫的宫人,未免不是陶清在太妃面前挑拨什么。而也是因为这个,中吕才被太妃带走死亡,江也跟着被赐死,一切一切都可以造成是陶清推动的假象。陶清在江氏头七那夜开始犯病,倒像江氏冤魂重回,陶清被心魔所扰,愧疚所绕。
                  而且张细君也想在采薇的魂魄回来时,告诉她:采薇,你别急,陶清马上也要死了,我会把她们都送下去陪你的。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4-17 20:18
                  回复
                    你们可以说张细君恶毒,说她自私,说她只会推脱责任,将所有的恨记在旁人身上,说她的所有不是,可是她做的这一切,未尝不是旁人逼的。这一切的起源,都只是因为被权利熏心,被采薇之死刺激啊。采薇中吕的死是一串连环反应,在这之中大家都有参与,只不过陈张是主要推动人,谁也逃不了。
                    在这里她和陈也有一个相似点吧,我无意成魔,却是你们逼我。只不过陈开始并无意于权利之争,而张不甘心在琼台埋没。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4-17 20:26
                    回复
                      但这时还有一个变端。以前埋下的伏笔大姚出来了。张坐月子,方不管事,陶推脱协理,宫里高位剩下大姚。她奉命查清张细君生死胎的事情。(做过的事太多这一件开始都不记得说了……)
                      之所以会查是因为张细君第二天就让人在她药渣里放了东西,没留下任何针对谁的线索。她原本是以为陶清会来查这个案子,就像当时江查祥子的事一样,是个无头案,查不出来。张氏想看看,同样查不出来,陶清是否会和江一样被卸协理。至于陶清如果想推谁出来保自己张细君不管,你推了那个人也代表你和那个人结了仇,咱们谁也别想安生。没想到陶清推了协理,这事情落到了大姚的头上。大姚找到张细君,提出把这事推给陶,要张作证什么的,正中张氏下怀。前面提了陶清犯病,在外人看来,陶清因为江有心魔,张和江交情深,再在张这里记陶一笔罪,也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之后也不说了,陶清带着女儿在火海里自焚,张细君想了想,两相比较下,还是瘾君子让她死的更痛苦,还是太便宜她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4-17 20:39
                      回复
                        张细君对陶清的恨其实很好理解。开始只是不爽她得势,后来因为采薇被撤协理后而嫌她她,厌恶她,认为她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在采薇死后,这些情绪就转变为了恨。张细君生产时,放低了姿态去求陶清救一救采薇。可是陶清口头上称好,其实却对奴才使眼色,说不。所以第二天当张知道江的死讯时,愣了:陶清不是答应了她去救江采薇吗,可是江采薇怎么还是死了?
                        她这才知道,自己被陶清给耍了一次。仇恨的种子早已经埋下,默默的萌芽,采薇一死便疯狂的滋长,一夜之间成为一棵大树。
                        先不说如果陶清没有忘恩负义,如果她当时出言帮了江采薇,即便她有,张细君也不会选择那种方法要她死,更不会让她死的那么快那么早,甚至还觉得她死的不够让自己过瘾。我想,除非江采薇复活,否则就算是把陶清挫骨扬灰,张细君也不会平息愤怒吧。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4-17 20:58
                        回复
                          陶清死了,很快郁氏就搬进了宜诸做一宫掌事。张细君又不爽了,而陈子言和张说,宜诸宫里还有个顾静,她是习理,她来掌宜诸宫的事务更合适不过。现在空降一个郁智慧,换做谁心里都是难平的。后来她们两个也果然斗了起来,上赶着送机会到面前,当时还正苦于怎么弄死郁。如果没有这件事,剧情也不会结束的这么快。
                          其实郁进冷宫以后张细君也在担心她还会不会有什么后招,毕竟郁确实有点聪明,就这样进了冷宫反倒不像她的作风。但当时又不想立马动手惹疑,又因为立后一事而耽搁,就先放郁自生自灭一段时间。
                          现在就要提李宓了。陈子言像是张细君的第二双眼睛,四处游走交好可交好的人,利用可利用的关系,挑起可挑起的矛盾。李宓太好合作了,容易挑拨,她手上的人命也不少,更重要的是她有一张怎么打也不腻的牌:先后。郁这件事原本是李宓买通奴才来指证,但没有成功,所以只好由张细君出面去差遣奴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04-17 21:17
                          回复
                            那时候的剧情一个接一个的,就像啥骨牌一样,一个倒了,后面的都倒了。
                            当时张细君的敌人只剩下太妃,恰好又有立后的消息传出来,她和陈子言已是等不急了。太妃让小姚进宫,也称了张细君的意,前面就讲了,她早有打算要利用大姚搞太妃。但这时不同当时,她要亲自动手,只不过要拉个大姚上船而已。
                            她和大姚提议搞太妃和小姚,大姚同意了。张提出的方案是陈给的,在太妃药里下东西,事后查出和小姚香囊里的东西相克,预备一箭双雕。这件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是她和陈最后的一次机会。不管小姚是不是有心的,只要太妃死了,皇帝看到这个间接(或者直接)害死自己母亲的人,还能封她做皇后吗?
                            过程结果张和陈都算计好了,就是没有想到大姚临时变卦,她认为这个方案有风险,张细君怎么也没劝动,因此心里也记了大姚一笔,于是这个方案也算是泡汤。陈又去找李谋划了一个计划,用天花,简单快捷。就是没想到这次玩的这么大。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6-04-17 21:36
                            回复
                              太妃得天花的事一出,陈子言就去侍疾,张细君害怕的要命,怕她染上天花,和江采薇一样死了。(当时张是自己让老五病的,这样她就有理由不去冲锋陷阵照顾太妃了,而且这一次她自请封宫,也给后来太后编造大姚罪名提供了一个好借口。)
                              生命里有很多变数和意料之外,陈子言没有得天花而死,却因为太妃一句轻飘飘的话跟着殉葬。张细君想,她躺在阴冷黑暗的地宫中,木板一层一层的被封死,周遭都是死人,听不见任何声音。空气渐渐抽走,像是被人掐着脖子一样,在一片绝望中痛苦窒息而死。
                              虽然张细君害死了很多人,可她最重要的两个人也死了,而且死法比其他人都要来得痛苦。每每想到这里,她就不能平复,就不能不恨。恨这个字贯穿了张细君的一生,她在得知陈殉葬的消息后,会怎样自嘲?又一次的死别,又一次的因陷害而起,又一次的最后一面不能见到。太妃可真厉害啊,两次都是一句话就要了她们的命。不过不急,她死了,这笔帐张细君就留着和她侄女算,谁让大姚也是个临时变卦的胆小鬼呢。如果她老老实实按着张开始给的方案去做,陈也不会侍疾,太妃也就没有理由让她殉葬了。
                              这些话都是张细君的想法,她又把责任推给了他人,从其他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迁怒。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6-04-17 21:53
                              回复